美颜神器还是烂脸杀手?

来源 :消费者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的箴言只有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买买买 ”?!
  “3·15节”美妆面膜必不可少,过去一年微商营销崛起,许多从未听闻的面膜品牌刷爆你的朋友圈。其中,多效面膜就频频出镜。
  可那些宣称能让你“Duang”一下美起来的神器,却可能是潜伏的 烂脸杀手 。
  继2014年10月对10品牌保湿面膜功效测评后,《消费者报道》再次送检微商的4大主流品牌多效面膜:俏十岁、黛莱美、韩后和金蔻,一探其安全性和保湿功效。
  多效面膜是激素重灾区
  从历年监管部门的抽检结果来看,主打抗敏、祛痘、消炎的多效面膜正是糖皮质激素滥用的重灾区,而糖皮质激素的添加种类也早已超出国家标准的测定范围。
  |本刊记者/许戴佳
  过去的2014年,微商营销模式异军突出,许多从未听闻的面膜品牌一夜间如雨后春笋出现在眼前。
  然而,所谓的“童颜神器”、“一夜变白”、“一片顶七片”的宣传背后,却是国家禁用的糖皮质激素被滥用的真相。
  那些畅销的多效面膜是否也含有禁用激素?
  2014年12月,《消费者报道》送检了营销势头颇盛的4款多效面膜:俏十岁安肌舒缓科技面膜、黛莱美多重修护面膜、韩后金盏花清爽达人面膜、金蔻息敏修复润白面膜。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对42种糖皮质激素的检测结果显示:均未检出。
  不过,本刊记者调查发现,糖皮质激素的添加种类其实早已超出国家标准的测定范围,化妆品行业与监管部门玩的是打擦边球竞赛的游戏。
  激素已超测定范围
  糖皮质激素是皮肤科里的常用药物,对皮肤炎症有立竿见影的疗效。若添加到面膜里,可在短时间内让皮肤光滑、细腻、透亮,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
  “患者皮肤的保护功能受损、表皮变薄容易滋生细菌,还会变干起屑、发痒发红,一旦停用含激素产品,炎症反而会加重。不明情况的患者,常常是反复使用,导致炎症一发不可收拾。”广东省皮肤病医院的李慧忠主任告诉本刊记者。
  从历年监管部门的抽检结果来看,主打抗敏、祛痘、消炎的多效面膜正是糖皮质激素滥用的重灾区。
  早在2007年,中国的 《化妆品卫生规范》就明令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糖皮质激素,并于2009年发布了《化妆品中四十一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 。
  据称,该测定方法几乎涵盖了当年临床使用的所有糖皮质激素药物。
  可近年来,因使用化妆品导致的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病例仍呈上升趋势。
  2014年,首份《中国化妆品安全指数报告》发布,其中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的抽样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每3个因化妆品导致病发的患者中就有一个是激素依赖性皮炎。
  “早在2013年,就有消费者自费送检化妆品,多数是网售或美容院的产品,使用后效果很好,引起了我们的警惕。”大连标准检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孙稚菁告诉本刊记者。该研究中心也是《化妆品中四十一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的起草单位。
  孙稚菁表示:“这些网售、美容院产品的激素检出率很高,部分产品测出的结果跟41种糖皮质激素对应不上,却出现(数据图谱)异常现象。在那时,我们就知道行业可能开始使用41种以外的激素。”
  禁用药物变身“美白素”
  从事化妆品原料研发的彭舟向本刊记者透露,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激素是顶风作案,为了保住业内公开的秘密,原料商早有对策:“2013—2014年,湖北多家糖皮质激素药厂的出货量大幅增加。这些激素不是卖给药品制造厂,而是在化妆品原料商手中,变身为‘美白素’,进入化妆品工厂的生产线,最终流入市场。”
  据彭舟介绍,这类糖皮质激素已超出100多种,例如地索奈德就是一种新的激素品种,可以达到同样效果,却不在国家标准检测范围内。
  本刊对4品牌的同批次面膜也进行了地索奈德的化学分析检测,结果均未检出。
  本刊记者以询价试样的方式从广州、上海的原料商手中取得了“包过检”的“美白素”。这是一瓶无色无味的液体,没有配方剂型的限制,不仅适用于面膜,还可添加到爽肤水、乳液等其他化妆品中。
  为促成订单,原料商还向记者提供了增值服务:若订货量大,可提供微商热销品牌的配方,并由他们出资做41种糖皮质激素的检测报告。
  “糖皮质激素本身就是化学合成品,既可合成更多的新品种,如地索奈德,也可对原41种糖皮质激素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躲避国家的检测。”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解释道。
  对于标准滞后情况,孙忠实表示无奈:“标准的制定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监管总也赶不上行业打擦边球的速度。”
  难道就拿这些不良商家没办法?
  孙稚菁表示,对此大连标准检测技术研究中心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是仅仅鉴定含有激素是不够的,必须确定激素的种类,才能明确它的危害性。他们需要采集到现用的糖皮质激素样品,并摸索出适应的实验条件。
  值得庆幸的是,负责本刊此次检测的工程师告诉记者,4品牌面膜,包括曾在2013年被工商局抽检出问题的金蔻产品,在此次检测中均未出现异常现象,这说明它们不含国标范围外的糖皮质激素。(如图1)
  对此,上海金蔻化妆品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向本刊表示,上次抽检被发现问题后公司撤销了品牌经营与代加工厂分立的旧模式,生产有严格的管理流程,每道原料都会送检第三方检测机构。
  他认为,国家标准虽有漏洞可钻,但从品牌长远发展来看,产品质量过硬,才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
  据悉,新修订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颁布之后,中国食药监局将完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预警机制,有关部门将对化妆品导致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组织对问题产品的检测。
  作为消费者,若使用产品后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症状,应及时前往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就医,举报可疑化妆品,为监管部门查处问题企业加速。
其他文献
疝气治疗的唯一手段就是手术治疗!社会上常常会看到的“不手术,不打针,不吃药治疗疝气”以及“疝气带治愈疝气”一类的广告,请老年朋友们切莫盲目相信,浪费钱财,延误病情。  疝气,民间俗称小肠气,其中以腹股沟最常见,好发于婴幼儿和中老年人。根据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在3%-5%,而在婴幼儿和60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可高达1%-5%。  “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这些坊间说法有几分真? 疝
期刊
操控性与舒适性只是轮胎的两极指标,而在日常选购轮胎时需要全面考虑。通常情况下,国内消费者都倾向选择兼顾性能和舒适的轮胎,这样的轮胎虽然没有最好的两极表现,却可以达到更好的平衡。  2015年10月,《消费者报道》联合RealCar团队对市场上流行的5款轮胎进行了详细评测,其中着重测试了消费者关注的性能、舒适性方面。除此之外也加入了耐磨性的主观评价。  此次测试基本是在平滑路面场地进行,车辆以80k
期刊
2014年10月,《消费者报道》曾对10品牌冬季补水面膜进行测评,测评品牌涉及美即、肌研、韩束、韩后、宜侬、我的心机、相宜本草、露兰姬娜、膜法世家和迪曼之谜。  在这10品牌的保湿面膜中,有一半是以透明质酸或玻尿酸作为主打概念。该物质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薄膜,避免水分蒸发。但本刊此次测试结果显示,各品牌面膜实际透明质酸含量相差较大。其中,膜法世家绿豆甘草鲜萃净白蚕丝面膜的透明质酸含量最高,为0.81
期刊
飞雕等浴霸接地措施成“摆设”  4个品牌在接地措施上做到了安全过关,但在产品后期的安装上,让这项安全防护几乎形同虚设。无论浴霸实体店销售员、企业的客服还是天猫客服,均没有在采购过程中告知消费者需要接地安装。  X  2013年陕西省质监局在浴霸质量抽检中发布浴霸合格率不到5成,其中不乏欧普、奥普、樱花等浴霸大牌,而防止触电的接地措施是不合格项目“重灾区”。  2015年1月,《消费者报道》送检的奥
期刊
目前,市面上类似“糖大夫”智能血糖测量仪的产品并不多,“糖大夫”的性价比比较有市场竞争力。而对测试记录的云存储,与微信的无缝衔接,都将成为未来智能医疗领域大数据应用的基础范本。  今年春节前夕,腾讯突然宣布进军智能医疗设备领域,并迅速推出针对糖尿病患者测量血糖的“腾爱·糖大夫”血糖测试仪。通过主打亲情牌,这款智能血糖仪一时间走红网络。  因为数量有限,这款血糖仪采用“预付29.9元+补齐尾款”的销
期刊
刚刚过去的冬天,在没有集中供暖的南方,你是怎么度过的?  可以说,浴霸一直是冬日洗澡“神一样存在”的电器产品。不过,这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近几年一直存在“浴霸致盲”、“蓝光危害”各类争论。  《消费者报道》于2015年1月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奥普、欧普、飞雕和樱花等4个品牌的灯暖型浴霸产品,对“蓝光”等八种可能造成光生物危害的光源进行检测,力求客观地反映浴霸强光对人眼与皮肤的危害程度;同
期刊
尽管在国家标准里浴霸释放的“蓝光”不会构成威胁,但并不代表浴霸因此就“与眼无害”。国标危害级别中只有无危险、低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危险四个等级,但基于各种辐射光源对人体影响的差异,同一等级中不同辐射光源的曝幅限值并不相同。  1993年被研制出来的灯暖型浴霸,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它成了冬日里没有集中供暖的南方“洗澡神器”。可“浴霸致盲”、“蓝光危害”的传闻也从未间断。  《消费者报道》在201
期刊
灯暖浴霸的安全问题,已不是新鲜话题。即使是在2008年12月发布了浴霸行业标准之后,其所引发的各种安全事故仍然层出不穷。原因不仅在于浴霸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更是指向了一个更大的弊端——灯暖浴霸标准的不完善,使浴霸的生产和质量的评判标准相对“自由”,仅从标准合格与否来看,已不足以完整地衡量其产品的安全性。  接地措施切不可少  “浴霸胶壳的质量、灯泡的好坏、接地铜线纯不纯等,都能使浴
期刊
面对白酒屡遭质量事故“重创”,消费者也常心怀担忧。塑化剂事件已经弥散,但氰化物又成为近期白酒业的一次质量事件。  本刊这次送检10款酒,对氰化物这一安全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10款酒均未检出氰化物。同时,经多次检测,本刊给消费者提供健康喝酒的几点建议。  均未检出氰化物  俗话说“酒多伤身”,但如果碰到不合格的产品,“酒少”也同样伤身。  酒中除含有极少量的钠、铜、锌外,几乎不含维生素和钙、磷、铁等
期刊
洗衣皂、洗衣粉、洗衣液的不同配方结构决定了其不同的使用方式和去污效果。消费者应根据衣物材质、污渍污染程度选择洗涤剂。  作为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太原)常务副主任兼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主任,姚晨之参与制定了大部分洗涤剂的国家和行业标准。3月23日,姚晨之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专访,对衣料洗涤剂标准的现状与计划进行了阐释,并为消费者正确使用衣料洗涤剂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消=《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