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来源 :百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s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利用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数字化保护方面进行了阐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流传下去,不至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作为需要人类不断传承的一种活态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不断加强对其保护。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我们要大力提倡的发展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处在初级阶段,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对其采取保护的最佳方式。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一方面有利于相关的管理人员掌控较为松散的非遗数据,改善以往非遗数据松散、混乱的状況。另一方面,也方便对非遗数据进行管控,完善监管检测体系,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传承人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同时,通过数字化的保护形式,能够使当代惯于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年轻人更方便,更乐于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数字化的形态使非物质文化更加多样化,这就拓宽了其宣传以及弘扬的道路。最后,我们认为,许多非遗的传承人实际上也年纪较大,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我们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对其所掌握的技术进行抢救式记录,能够更好地留存现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使其不至于在历史的发展更迭中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一、数字化技术对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来源,基本不依靠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的捐赠以及投入,仍然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帮助以及扶持。然而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传承规模较大,涉及范围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将数字化手段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现阶段,县区文化馆的资金投入力度相对较为有限,在非遗保护方面有许多软硬件条件都相对落后,不足以满足当前县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保护要求。保护力度的缺失,也导致了我国非遗文化方面存在着管理模式相对较为松散,资源重复浪费等问题。
  同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标准仍然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县区文化馆建立非遗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非遗数据的共享互通,更加方便管理操作。而当前非遗保护部门,仍然倾向于独立完成工作。这种没有统一数据标准的管理体系实际上也影响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统一管理。最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当前我们县区文化馆的保护仍然缺乏专业人才,行业中仍然缺乏着具有高专业素养高知识储备的人才,这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非遗数字化保护的主要策略
  (一)统一管理,合作共享
  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合作统筹。实际上,我们应该注意加强与其他地区的部门在非遗保护方面的联系沟通,在进行非遗管理时进行系统性地整合管理。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在统筹管理以及保护工作时应当能够整体性把握各地文化部门的长处以及优势,从整体上进行把控,建立一个完备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系统。同时也应该注意加强跨地区、文化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以及配合,联合起来互相配合,带动一片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当前县区文化馆的保护也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数字化标准体系,使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保护方面有一个有据可依的标准。
  (二)創新非遗传播方式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到非遗产传承人隐私,同时也涉及到相关信息的保护。因此在进行保护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注意我国非遗保护方面的知识产权问题,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非遗资源的使用不存在侵犯他人权利以及违反法律的情况出现,这是帮助非遗文化宣传以及弘扬的一个前提。
  在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创新数字化传播途径。实际上当前我国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对于非遗文化的宣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主流媒体以及行业媒体的宣传传播上。短视频、直播等新时代技术的发展给非遗文化保护提供了一种更加多样化的途径和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能够更加吸引当代的年轻人接触我国的非物质文化,能够进一步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础,增强了其对当代年轻人的影响力。
  三、结语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提倡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实际上就是通过将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数字形态,使其能够以更加科技化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便于将其传承发展。当前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运用,我国的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已经起步,逐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当前县区文化馆的保护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逐步完善数字化非遗保护工作。
  (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 丁岩:《吹响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时代号角》[N].《中国文化报》,2017年12月
  [2] 钟蕾、周鹏:《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探析》[J].《包装工程》,2015年第5期。
  [3] 李丹、王琦:《对非遗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J].青年记者,2016年第1期。
其他文献
人物:男、女各一人  伴唱:甲、乙等若干人  眾合: 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时过境迁,  沧桑巨变,  有一个故事流传得那么远,  有一个故事流传了多少年。  女: 我是听我的班长讲,  班长又听他的班长谈。  男: 班长上边还有老班长,  班班长长五十年。  女(白):五十年啊?  男: 那时候日寇侵中国,  那时候遍地起烽烟。  女: 我只能听爷爷讲,奶奶谈,  我只能从书本上读,电视上
期刊
忆往昔,无论城市或乡村,人们的居住条件大部分为砖瓦土木结构型,加上落后的卫生条件,人们经常为遭遇鼠害而头痛,鼠群们在居室墙角打洞咬食,或在纸糊蓆顶棚之间上天入地搞破坏,成为人们身边被憎恨的有害小动物。关中农村收奉时总离不开养几只猫,以守护用汗水得来的粮食不被咬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把一些常做坏事的人比喻成老鼠,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又“一个老鼠害一锅汤”等,作为讥讽坏人的家常用语。  传统民间
期刊
3月2日至3日,由中共留坝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留坝县文联、县文化馆、县林业局承办的“金牛贺岁报春来”书画摄影展在紫柏广场举办。此次书画摄影展入选作品共计90幅。书法作品《爱莲说》《岳阳楼记》等,笔酣墨饱、力透纸背;国画《仙山雅集图》跃然紙上,臻于化境;油画《诗歌的湖畔》刻画入微,栩栩如生;摄影作品《翠绿山城》《秋映滑雪场》《留坝来客》等抒发了摄影爱好者对留坝浓郁的乡土情怀,生动再现了留
期刊
鲍玖良,男,1989年毕业于西安美術学院。1992年5月调入南郑县文化馆工作,期间创作了大量美术摄影作品,其中28幅美术和摄影作品先后在省级以上发表或展出,培养了一批美术摄影爱好者。
期刊
时间:2020年秋  地点:陕南某山村  人物:唐建平——驻村第一书记   周平安——村支部书记   何小莲——驻村工作队员   刘宝妹——村妇女主任   李志强——贫困户主   周玉凤——李志强妻   村民甲、乙、丙、丁  日内  周家营街道上,走来3位中老年女人。她们有背喇叭背篓、扛锄头、提竹筐子的,一路同行,边走边说,边说边笑,嚼着村里人的舌根。  村民甲:听说强娃子的媳妇凤妹子回来了。  
期刊
时间:当代的一天晚上。  地点:张光华的办公室兼宿舍。  人物:李小芳——女,三十五岁左右,张光华的妻子。   张光华——男,四十岁左右,地铁施工队队长,   李小芳的丈夫。   林云霞——女,二十八岁左右,施工队技术员。  晚上八时许。张光华办公室内。张光华正坐在桌前写着什么。  背着一个大旅行包的李小芳从舞台一侧边说边上。  李小芳:我的老公叫张光华,已经半年没回家。听人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抗战前宝鸡教育的发展状况,然后从抗日战争时期宝鸡教育在学校的迁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创办,教育体系的完备,宝鸡民众思想的解放以及对抗日的宣传和支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可见,抗日战争时期是宝鸡这一教育基地形成的时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宝鸡,教育;影响  宝鸡市区,秦朝的时候称作陈仓,唐朝时叫宝鸡,有着“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周秦文明发祥地、民
期刊
摘 要:黑白版画历史悠久,是艺术领域里的重要艺术绘画形式之一。几个世纪以来,黑白木版画作为版画艺术形式的基础画种,虽然相比较其他的版画种类,制作更为方便快捷,但是包含丰富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并且黑白对比给人视觉上强烈的感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鉴赏价值。因此黑白版画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在艺术灿烂的发展文明长河中,黑白木版画以它独特的优越性与特殊性,形成了与别的画种不同的独辟蹊径
期刊
3月2日,全省公共文化暨非遗保护工作协调推进会在陕西省文化馆多功能厅召开,陕西省文化馆中层以上领导、西安等十市群艺馆(文化艺术中心)、部分区县文化馆的馆长(主任)参加了会议。会上,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梦榆,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谭佳峰,陕西省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洪济龙分别讲话。省文化馆副馆长刘丽娟传达和组织学习了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有关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省文化馆
期刊
摘 要:从实验水墨到当代水墨的历程一直是一个反复被讨论和有待深入的话题,一种风格的盛行和转变,不能仅限于对艺术形式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对这种形式背后的概念系统的梳理。它的产生背后有一整套的逻辑思考系统,通过理清完整的思考系统和背后的精神文化支撑,才能真正理解其不断需要做出改变的诉求。实验水墨需作出变革诉求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大的方面有三个,一是面对中国彼时社会环境下对传统绘画做出革新的诉求,二是面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