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卧底侦查所获证据的制度构建微探

来源 :经济视角·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02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对卧底侦查的规定比较简单和零散,但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侦查手段,在肯定其证据能力的前提之下,我国应尽快明晰卧底侦查的法律界限,构建相关配套制度,在法律的框架内合理运用卧底侦查,从而侦破更多的案件。
  关键词:卧底侦查;法律界限;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虽然我国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已经对卧底侦查有所规定,但仍缺乏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流程之细则,现实中实施卧底侦查时侦查机关自由裁量权较大,容易滥权甚至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以立法手段促进卧底侦查的法治运作,已成为我国卧底侦查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明晰卧底侦查的法律界限
   卧底侦查归根结底属于一种欺骗式的特殊侦查手段,这里的欺骗,“虽然是与犯罪作斗争之所需,但将其作为国家机关实施社会控制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其实际应用仍然可能冲击社会信用体系,损害社会道德系统,因此对其必须严格限制,”对卧底侦查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卧底侦查适用范围的限制
   在我国,卧底侦查也应该借鉴国外的立法例,仅限于在某些特定犯罪中使用,具体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走私犯罪、毒品犯罪、伪造货币犯罪、腐败犯罪等隐蔽性强、没有明显受害人、犯罪不易查处和取证难度较大但危害性极强的犯罪。要严格控制卧底侦查的使用范围,对过失犯罪以及刑事自诉案件绝对不能适用卧底侦查。
  (二)对卧底侦查适用对象的限制
   鉴于卧底侦查的特殊性,其只能适用于有犯罪嫌疑的人员。但要注意几点限制:①不能对不特定的、没有任何线索表明有犯罪嫌疑的人实施卧底侦查;②不能对未成年人和身体、精神具有障碍者实施卧底侦查,即便其有犯罪嫌疑也不可,此处为绝对禁止。③不能对除犯罪嫌疑人以外的其他公民实施卧底侦查,尤其是对证人和被害人进行的侦查活动。
  (三)对卧底侦查适用方式的限制
   卧底警察所使用的这种以“欺騙性”为主导的侦查方式必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得已的恶”就极易走向真正的恶。“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刑事审讯对判定欺骗方法使用的合法性有一条标准,即这种方法的使用不能使社会和法庭‘受到良心上的冲击’,或者使‘社会震惊’、‘使社会不能接受’。”我们可以此为借鉴确立卧底侦查适用的必要性标准。面对有组织、有策划的复杂性犯罪,在其他侦查手段无法获得有效证据、难以破案时,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将卧底侦查作为最后的侦查手段而使用。正如龙教授所言,“使用诈术,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择其重’的一种权衡。”
   二、构建卧底侦查所获证据的配套制度
  (一)建立严格的审查机制
   鉴于卧底侦查的特殊性,对其审批和实施必须有法律明文规定,必须遵循相关程序。建议卧底警察的派遣由下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请,报省级公安机关审查批准。此外,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在卧底侦查的案件进入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的程序后,对卧底侦查行为进行全面的事后审查。如若有违法行为或不符合相关程序规定,应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不予采纳。只有彻底贯彻事先审查与事后审查相结合的方针,才能在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之间努力构建平衡点。
  (二)贯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种被用来制裁警察侵权行为的权利救济手段,我国在2011年出台了两个证据规定,弥补了长期以来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空白,而关于卧底侦查所获证据能力主要体现在“关于执行死刑的证据规定”第35条,即允许使用特殊侦查措施收集的证据。卧底侦查作为特殊侦查方式的一种,虽可以此作为其证据可采性的法律依据,但必须有所限制。原因在于第35条本身规定比较粗浅,体现在“‘特殊侦查’的内容不明确,刑事侦查中使用的特殊侦查措施也并没有程序化和法制化,法庭采纳这类证据时不遵行质证规则显然不当”几方面。因此,在有法可依的大前提下,我们应当贯彻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应注意该司法解释与《刑事诉讼法》相冲突的地方,对个案有选择、有针对的适用。
  (三)加强对卧底警察的安全保障制度
   卧底侦查风险高、危险大、任务重,必须加强对卧底警察的合法权益保障。关于保障措施学者提出了很多观点,大体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①身份保密制度。执行任务的卧底警察只应由其直接领导知悉并严格保密,注意信息交换和提供情报的联络方式;②安全保障制度。对卧底警察及其近亲属的人身、财产安全都应严密保护,让卧底警察没有后顾之忧地执行任务;③有条件的刑事追诉豁免制度。卧底警察会不可避免地参与一些犯罪活动,应当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对其豁免,但不能纵容其借此故意犯罪;④出庭作证豁免制度。鉴于卧底警察身份特殊,一旦出庭作证就会暴露其真实身份,危险异常,可转化为录音、笔录等其他证据形式。如确需出庭,则必须采用隔离、声音处理等技术手段,充分保障卧底警察的安全。
   卧底侦查作为破获日益复杂的犯罪不可或缺的侦查手段,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阶段需要坚决遵守卧底侦查的法律界限,尽快建立卧底侦查的配套制度,在法治的轨道上将卧底侦查运用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龙宗智.欺骗与刑事司法行为的道德界限[J].法学研究,2002,(04).
  [2] 周长军、何枚莉.卧底侦查的法律问题探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11).
  [3] 龙宗智.两个证据规定的规范与执行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10,(06).
其他文献
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相辅相成,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水利工程的基础,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以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迅速崛起,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是工程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其中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对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房
摘 要 粮食行业虽然是传统产业,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潮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粮食储藏、流通、交易、销售的模式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粮食流通过程涉及主体多,流通信息分散,信息获取方式复杂,因此粮食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才能解决。  关键词 信息化 粮食流通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志码:A  一、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
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以来,建筑工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建设质量随着人们生活对居住环境的提升越来越高,安全性在较大程度上也有较大的保障.其中,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给物流企业带来很多机遇和挑战,加强和实施物流服务营销战略是物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效率、提升品
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的水能资源相对紧缺,而随着人口基数的日益增加,城市化发展的愈来愈快,水能资源所承担的责任也愈加重大.本文从生活污水的处理项目出发,并结合城市污水处
顾客投诉并不完全是坏事,表明他们对公司还有信心,若能充分利用这一最有效的市场信息,发现和改进存在的缺点,对提升公司产品质量以及完善服务很有帮助 Customer complaints
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消费增长与流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运用1999 ~2008年间的全国统计数据,利用Cobb-Douglas函数建立起流通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的模型.实
在我国社会不断高速发展,各项经济稳步提升的背景下,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工程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就是其中一项,现场施工环节,免不了会出现各种意外,
此文详细介绍了新时期乡镇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具有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