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人夫到为人父的蜕变 李亚鹏离婚后谈子女教育引关注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un58023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离婚后的李亚鹏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谈及女儿的成长,李亚鹏透露自己每天都会跟李嫣通电话,对于“为了事业而牺牲亲情”的说法,李亚鹏回应道:“不用去夸大这个,我相信我比大多数父亲做得更好,没有那么大的牺牲。我也不认为天天在一起就是亲情的体现。”
  是该告别青春情结了
  □邢大军
  得益于青春,也失落于青春,走红和成功后事业低落,很多演员都是如此,例如李亚鹏。当然,他的青春症结更甚,演艺事业和爱情生活双重怀有青春情结。
  毫无疑问,李亚鹏的演艺事业得益于青春,不信你单看他当年主演的一些影视剧的名字就会明白,从最早的《北京深秋的故事》、《燃烧的欲望》、《歌手》、《浮沉》、《中国机长》,接下来他似乎尝到了青春的甜头,以至于专攻高中生市场,他先后拍摄的《校园先锋》、《方便面时代》、《将爱情进行到底》、《海滩》等无不是青春无敌的劲头。除了演艺事业,李亚鹏也着了青春的道,跟王菲的好聚好散,最终只是源于“我的高中女生”情结。
  这还不算,与王菲离婚,与“我的高中士生”情结想要一刀两断却欲罢不能,竟然还意外带托了一首歌曲《我的高中女生》,一位名为张郎的歌手新近推出的这首歌曲是这样吟唱的:让爱化作相思随风飘吧/我的高中女生/我还爱你呀/你还记得吗你还记得吗/那年是我送你的玫瑰花……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这又如何不会让人想起李亚鹏的青春情结。
  近期听说李亚鹏决定不再演戏,理由是“演员不能表达我全部的思想”。抛开外人不得而知的个中缘由,单就他这无法摆脱的青春后遗症而言,的确不演戏也好,至少也能在一方面断了青春症结,这跟个人思想的表达没多大关系。
  自打离婚后,关于为人夫,李亚鹏对外表达不多,唯独在为人父上说了一些心里话,谈到与王菲所生的女儿李嫣,他说:“我比大多数父亲做得好。”其实这句话有漏洞,一来因为比对的对象不明确,二来当个好父亲是基本义务,而且也没有公允的标准。
  如今的李亚鹏已经步入中年,在演艺事业上告别青春容易,相比之下,在心态上告别青春才是最难的,例如他接受采访时谈机孩子的成长时说:“我没有什么更多的希望,只希望她能够尊重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要屈服于我、屈服于社会,也不要屈服于这个世界。”通过这几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在心态上告别青春,想来他一定还没做好准备。
  李亚鹏可能从一开始就错了
  □木匠
  李亚鹏日前发声:我比大多数父亲做得好。言下之意,他是个好父亲。好父亲,而离了婚,那就是丈夫当得有问题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看却也未必。
  话或者可以这样说,李亚鹏娶的如果不是王菲,而是别的什么女人的话,那他夫唱妇随的小日子也许就能波澜不惊地一直过下去了,且在很多年以后,他在他老婆眼里,仍能不失为一个好丈夫。因为我以为这厮无论咋说都能划入那拨要模样有模样、要学历有学历、要家世有家世,要事业有事业、要爱心有爱心的人堆儿里去。
  那李亚鹏为什么和王菲就过不下去呢?我会觉得问题还是出在王菲身上。首先声明:王、李二人我都不认识,也非彼二人谁的粉丝,我对他们的了解,完全是从这些年媒体上跟彼二人相关及有关的一些报道中得来,是以对与不对,责任全不在我。这里我想说的,无非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不喜者勿喷。
  我以为王菲天生就一作女,李亚鹏能用“传奇”这个词来形容她,也算处心积虐、别有匠心了。作女也好,传奇也罢,背后的意思其实都是说她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好媳妇,跟谁都一样。
  举凡一个家庭要想过得好,必须两人共同努力,倘有一个不想好好过的,另一个再如何努力,也是白搭。比如王菲,成天醉心麻将(有报道称:一次,在麻将桌上,刘嘉玲提醒王菲出错牌了,王菲立刻严肃地告诉她:“你说我唱歌不好,我认了。但你要说我搓麻不好,打死我也不认。”),又酒量惊人(也有报道称:王菲一旦喝醉就会开始傻笑,完全颠覆天后的冷酷形象。据说当年李就是看了她喝醉酒的可爱样子,终于卸下对天后的畏惧,开始恋情),估计也是夜店常客,估计也是每天要到下午才会起床的主。至于相夫教子做家务,估计也是不通一窍。而她又是歌坛大姐大、天后,坐拥数亿资产,难免不在家里家外唯我独尊,想起一出是一出(比如要出家)。是以李亚鹏在家里,多半是有用时是老公,没用时就什么都不是这样一个角色。而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无疑是无法忍受的。而李亚鹏居然能忍受这么多年,实在已相当地不容易,相当地够意思了。
  所以,我想说:如果李亚鹏一开始还抱了想给王菲做一个好老公的想法的话,那他从一开始就错了。因为根本就没有谁能给王菲做老公。
  父爱,不用攀比
  □宇翔
  李亚鹏近年来忙着做公益、忙着做企业,也一定忙着花时间花精力经营与王菲的爱情。所以,他的时间较我一般普通人紧张,毋庸置疑。相对应的,他用在孩子身上的也许就比我等百姓少,也是顺理成章的。可是,李亚鹏还是缺少定力,在“挑事”记者的追问下,竟然言不由衷、词不达意地说出:“我比多数父亲做得好”这样的胡话。
  天底下的父爱,怎么个比法呢?你为了孩子的唇裂,不惜花费巨资到美国去治疗,无疑这是父爱,可是又有多少个父亲,因为几十万的医药费,不得不放弃拯救孩子的生命,难道我们要去责问他们的父爱?你每天都给嫣儿打电话。可是众多的农民工父亲,为了多攒钱给孩子付学费,一定会仔细算计打长途电话的花销。天底下的父亲与父亲之间,由于存在财富上的差别,也就决定了父爱没有比较的尺度和意义,量化的父爱,攀比的父爱,严格地说,是庸俗的井市习气。
  其实,父爱是从每个家庭窗口折射出的那缕温柔的灯光,它或明或暗,或热烈或沉稳,女儿年长时,这缕青光彻夜长明陪伴父女倾心长谈,女儿年幼时,这盏孤灯早熄爷俩睡梦中幸福相连。“人家的闺女有花儿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你扎起来”。既然父爱无关金钱,那就只与每个人的精神感受、内心世界息息相关。严格的管教、望士成凤是父爱;培养大家闺秀范儿是父爱,穷养儿子富养女是父爱;有谁敢对女儿动粗以命相搏也是父爱。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这是简单的道理,也是深邃的哲理。父爱,是对女儿心的牵挂,心的劳累。相聚时,它可以是添饭夹菜的那双筷子,外出时,它则必须是魂不守舍、归心似箭的思念和期待。父爱不仅如此,它更需要理性。它应该是比母爱更深沉、更厚重的爱。父爱如山,它彰显出的是人类最弥足珍贵的一种情感。
  李亚鹏爱屋及乌、由己推人,倾力建立嫣然基金和医院,这是升华的父爱,人间的至爱。他的女儿嫣儿一天天长大懂事,一定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我们旁人在论及李亚鹏失当的父爱言论时,不带一丝的敌意和对立,他只是说错了一句话而已,我们应当继续为他的公益事业拍手叫好。当然,我们也不会自卑,他让女儿如何懂得父爱深重,那是他们父女之间的感受,我们普通父亲没有他的能力和财富,我们总是歉疚地说,我对女儿不够好。父爱,不用攀比。
  懂得心疼自己才好
  □董岩
  “李总”、“李老板”、“李商人”、“李董事长”,李亚鹏的身份多样,演员已经不能满足他,他一心做个企业家。但众多身份中少了丈夫的角色,与王菲离婚后,李亚鹏并没有减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相反他参加的一些电视节目还有活动,虽然与以往的夫唱妇随比,显得形单影只,但他并不孤单,不仅有媒体、工作人员簇拥着,还有着他自己认定的一份事情,只是离婚后女儿李嫣跟李亚鹏生活,他的父亲角色可能会更多了一些色彩。
  不管是企业家还是明星,李亚鹏骨子里中国男人的传统观念并不会减少,他想要的无非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婚姻生活,而他找的却恰恰不是一个能够甘心在他背后做小女人的王菲。或者是李亚鹏的背影不能完全罩住王菲的光芒,于是离婚似乎是早晚的事。有人觉得此时的李亚鹏孤独得有些让人心疼,因为他不仅要忙于应酬各种事情,还要应对各路记者采访,还要跟各位讲清楚不谈感情,他的身旁不会再有妻子的站台支持。如果只是貌合神离的表演,我倒觉得这对貌似和谐的夫妻散了也罢。毕竟各自都有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追求,也都不会为了对方而委屈改变自己,那不如潇洒的挥挥手道一声彼此珍重。也不必为了某人心疼或叫屈,毕竟婚姻那双鞋不是穿在别人的脚上,也许他们都可以称自己是好爸爸好妈妈,但未必能够认为对方是自己的那个好老公好老婆,如果只在人前表演一下恩爱,回到家里早已没有夫妻情,里子都没了,何必还要强撑着那张可有可无的面子。
  只要觉得自己做的选择是对的,只要仍旧对孩子好,各自还是过着自己真心想过的日子,懂得心疼自己更好。这日子未必就比以前孤独。
  各方观点
  [北青网]
  李亚鹏大跨界引领风潮
  ■在众多艺人当中,李亚鹏的跨界是做得最彻底、最坚决的,这会不会引发娱乐界新一轮的跨界趋势?
  [信息时报]
  支持李亚鹏不再演戏的决定
  ■让人遗憾的是,李亚鹏从影这么多年,也没有拍出过像样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反而是那场已经完结的婚姻让他时常看似处在“一线演员”的位置。因此,不管这是不是他的绝版之作还是其他什么玩意儿,李亚鹏本人对这部剧的作用仅仅是作为一个比较平庸的演员,而非其他。从剧中他的表演可以看出,他选择不再演戏的决定终究是正确的,因为哪怕是名气远不如他的高虎也比其更能把握人物,施展个性。
  [海外网]
  婚姻并没那么狗血
  ■李亚鹏当时娶王菲时没人看好,虽然他们的婚姻坚持了8年一样是离婚告终。但是在他们离婚前他们的感情已经开始让很多人接受,开始觉得他们最初结婚那会儿的质疑是否幼稚,婚姻期间牵亚鹏和王菲也很高调的会在公众面前秀恩爱,而且那种恩爱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然。一直到他们宣布离婚前,两人还在恩爱着出现在众人面前。于是当时他们的离婚才会占据头条很多天,而且还不得不让王菲和李亚鹏一起澄清:没那么狗血。
  [南方都市报]
  橘子最终变回了橘子
  ■他已完全放弃对影视行业的投资,且说出:“我觉得演员这个职业不足以表达我全部的思想”,还是觉得惊愕。那毕竟是重大的人生抉择,视野里的熟人们做出的抉择,对我们总会有点影响。橘子最终变回了橘子,往昔的一切,却不会在短时间内如梦幻泡影,他做的还是文化生意,是机遇,恐怕也是一条漫长的逆流。人生的得失,着实难说。
  [中国新闻周刊]
  婚姻破裂 太阳照旧升起
  ■当爱情变成了乌托邦,真实生活的人该如何面对现实的残酷。即便我们调侃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可我们永远知道:太阳会照常升起!
  [羊城晚报]
  李亚鹏离婚之必然
  ■背景、性格方面的差异,是相对隐性的。和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出轨造成夫妻离散的离婚案不同,性格差异对婚姻的破坏润物无声,它不会在一朝一夕之间突然决堤,而是潜藏许久,一点一点侵蚀乃至于滴水穿石。当激情过后、繁华落尽,同床异梦开始逐渐显示其杀伤力。这也是王菲李亚鹏携手走过八年才最终缘尽的原因所在。
  [综艺报]
  李亚鹏的传奇世界
  ■这几十年来,连艺人也敢称“天后”“天王”,显见演艺人士在现代社会地位的日益尊崇。艺人们趁机想向公众和媒体要回“自由”和“空间”,却屡屡被狗仔队的镜头与人们的八卦好奇心粉碎。世人以膜拜来“绑架”艺人,艺人以率性和“私密空间”来吊足大家胃口,可谓双赢双失,各说各有理、各看各无辜。
其他文献
娱乐圈的明星子女,有不少依仗父母,不管自身条件怎么样,都争先恐后地往娱乐圈挤。梁天的儿子梁晓天却是个例外。他一心专注于学业,是各科全才,曾多次在市、区比赛中获奖;高二时,他还作为中国亿万青少年的四名代表2--,参加了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举办的“青少年八国峰会”。2010年,梁晓天以617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大学外语系。如今读大三的他已作为优秀生前往英国交换留学。  一说起儿子,梁天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可
期刊
谈到健康,杨立新说:“习惯伴终身。好习惯是健康的银行,坏习惯是健康的监狱。播种好习惯使收获健康,播种坏习惯则收获早衰和疾病。”杨立新平时很注重好习惯的培养,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就是其中之一。他每周跑步4、5次,每次50分钟,从中学起一直坚持到现在。在饮食上他坚持荤素搭配、粗细结合、每餐不过饱。拍戏往往打乱生物钟,但他坚持劳逸结合,尽可能睡好觉。杨立新说:“而今有些人患上各种慢性疾病甚至癌症,除了遗传与
期刊
一天,一位老友前来看望王蒙,给他带来了一大包腌萝卜,并说用他们家乡的土法腌制的这种成菜如何如何好吃。老友走后,太太吃了一次,说是完全不是味儿了,一点也不好吃。  王蒙觉得蹊跷,一个老友何必发布虚假广告呢?他试着尝了尝,发现非常美味。他把自己的感受告诉给了妻子。经过认真体察与详细分析,最后终于弄清楚了,这种萝卜,腌制后显得细长,太太以为是腌黄瓜呢,于是,她是抱着对酱黄瓜或酸黄瓜的期待吃腌萝卜,当然叫
期刊
上个世纪40年代,在昆明西南联大做教授的闻一多由于薪水太低,不足以养家糊口,无奈之时,有朋友给他出主意:“你刻印章有两下子,不如无事儿时上街摆个摊儿,给人刻印章吧。”闻一多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法子。不过,闻一多的治印摊只摆了一天,就被人劝了回来。因为大学教授当街设摊儿,实在是有失体统。但一家老小的生计仍无着落。于是,校长梅贻琦出面,联络朱自清、沈从文等11名教授,联名在报纸上为闻先生刊登了一个广告:
期刊
已经人到中年的李明在生活中也很注重养生。他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今年近五旬,为了家人他更要有好的生活习惯,按时锻炼身体,并开始关注饮食。  他是《倚天屠龙记》中的韦一笑,《神雕侠侣》中的裘千尺,《黄河绝恋》中的“三炮”,他在很多影视剧中因出演反面角色而出名,他就是演员李明。这个名手对于不少观众来说也许有些陌生,但看到他的脸不少人会说:“是他呀。”人到中年的李明,在演艺事业中继续探索,此外他3岁
期刊
黄裳非常喜欢张充和的字,但因与张不熟,曾于1949年托友人靳以向张讨字。当时,张和傅汉思新婚,正准备赴美,忙乱中,就没来得及写。一晃二三十年,世事沧桑,张早将此事忘于脑后。  1981年6月23日,卞之琳赴美,登门探望老友张充和,言及故人往事,不经意中,说到当年黄曾托靳向她求字一事。张当即翻捡出靳当年旧信,看过之后,就马上提笔为黄书写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并附短信一封,托卞带给黄。后来,黄还写了
期刊
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演讲中,刚刚讲了一半,台下突然有个捣蛋分子高声地打断了他:“狗屎!垃圾!”威尔逊虽然受到了干扰,但并没有慌乱,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说道:“这位先生,请少安毋躁,我马上就会讲到你所提出的关于环保的问题了。”全场人都不禁为他的机智鼓掌喝彩。
期刊
这是一张发表在1943年9月的《晋察冀画报》上的老照片,题为《转战在喜峰口外的晋察冀八路军》,摄影者署名孔望。照片的前景是一位指扣机枪扳机,正准备射击的八路军战士和一位手持驳壳枪,探身观察敌情的八路军指挥员;背景则是雄伟、蜿蜒、象征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万里长城,可谓主题鲜明、寓意深刻、人物神态沉稳凝重,整个画面充满着浓厚的战斗气氛。  孔望,即我国老一辈红色摄影家沙飞。他当时是《晋察冀画报》社的主任
期刊
牛顿在工作时,非常专心。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一只鸡蛋放在桌子上说:‘L先生!我要出去买点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正在聚精会神地工怍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太太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不由得惊呆了,因为她发现锅里煮的竟是一块怀表,而鸡蛋却还在原处放着。 以上均据《名人幽默故事》
期刊
少年胡适出洋,哥哥嘱咐他:到美国后,别学没用的文史哲,要学那些学好了就能发大财的。胡适答应了。到了美国以后,胡适最初选修的是农学。老师拿来30多种苹果,让学生们认苹果的名字,胡适照着书本反复对,还是错了一多半。再看别的学生,人家根本不用对,因为都是农家子弟,这些苹果他们打小就认识。胡适一下子就抓狂了,从此改修文史哲,终成大家。 据《文史博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