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遗传性血色病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122700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血色病的护理要点及及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通过一例遗传性血色病放血治疗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放血治疗及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患者病情平稳出院。结论:对此类患者进行放血治疗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正面影响,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
  【关键词】血色病;放血疗法;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98-02
  遗传性血色病(hereditary haemochromatosis,HH)国内报道较少,但北欧白人中发病率高达1/200人。主要特征为铁吸收过量增加,通常铁过度沉积累及肝脏、心脏、胰腺和其它内分泌器官的实质细胞,逐渐造成器官功能障碍、肝硬化、心力衰竭、糖尿病、垂体功能减退等严重并发症。对于遗传性血色病的临床治疗,目前有铁螯合剂疗法及放血疗法。我科于2011年6月收治1例遗传性血色病患者,进行放血疗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男性,27岁,汉族,未婚,因“转氨酶升高5年”入院。家族史:患者父亲为血色病、肝硬化。查体:身高176cm,体重105kg,皮肤巩膜无黄染,肝掌阴性,未见蜘蛛痣。辅助检查结果:肝穿病理:肝小叶结构紊乱,较弥漫性肝细胞内性色素颗粒沉着,部分色素具折光性,以汇管区周边为著,可见吞噬色素颗粒的Kupffer细胞,汇管区扩大,纤维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形成,较多吞噬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考虑遗传性血色素沉积病,G2S3。铁染色:(+++)。血常规: RBC 5×1012/L,HGB 169g/L。肝功ALT/AST 227/58U/L;铁蛋白2000ng/ml(20-400),血清铁43umol/L(7.9-35),总铁结合力47umol/L(46.4-69.6),不饱和铁结合力4umol/L(31-48)。TRF 1.77g/L,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腹部超声:轻度脂肪肝、脾大。心脏彩超:静息状态下,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明显异常。于住院期间每周放静脉血1次,每次400ml,共放血3次。
  2 结果:遗传性血色病为慢性疾病,治疗时间长,由于铁螯合剂疗法疗效不佳、副反应大、价格不菲。而静脉放血疗法有证据表明,可及时除去富含铁的血液,显著降低遗传性血色病的死亡率。此例患者经过3次放血疗法,复查血常规:WBC 6.7×109/L,RBC 4.66×1012/L,HGB 161g/l,PLT 211×109/L,血清铁 35.6umol/l,病情平稳出院,定期随访,取得良好疗效。
  3 护理体会
  3.1放血疗法的护理
  3.1.1放血疗法可及时除去富含铁的血液,促使骨髓从组织中吸取过多沉积的铁为新生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是减轻体内铁负荷最主要的措施(1)。注意事项:有无贫血、低血压、脱水等禁忌证,心律失常和心肌病是常见的猝死原因,在快速放血过程中这些并发症可能增加,需有预防及治疗措施,维生素C可加速铁的移动从而使循环中的铁蛋白达到饱和,导致氧化和自由基活性增强,因此,放血治疗的患者应避免补充维生素C。
  3.1.2对执行放血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规程考核,放血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患者一般取平卧位,选肘正中静脉为穿刺点,用一次性血袋收集,严格控制放血速度,按30ml/min左右速度进行,每次放血400mL左右。放血前、放血过程中、放血后均行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注意观察有无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避免激动、劳累、感染或药物不良反应等诱因。同时监测血糖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由于短时间内血容量减少引发的组织缺氧情况。
  3.1.3放血完毕拔除穿刺针, 穿刺部位用3个手指顺静脉走向压迫针眼5 min,局部压迫至不出血为止,并用无菌纱布覆盖。放血后要求患者至少在4h内不要取去穿刺孔上的敷料,当日禁洗澡,穿刺部位1~2d内不要沾水,防止穿刺部位感染。可考虑给予静脉输液,以补充循环血量,避免因血容量不足而发生的休克等不良反应。放血结束后嘱患者平卧1~2 h,生命体征稳定时可起床轻度活动。
  3.2心理护理
  由于遗传性血色病为少见病,患者的心理负担重,需要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正确引导患者,认识疾病,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动态,让其对疾病治疗充满信心。此例患者,因其父亲发现时已经是肝硬化晚期,患者经检查肝纤维化程度也为3级,思想及情绪波动变化较大。我们教导患者提高心理应对能力,保持乐观稳定情绪,告诉患者注意事项,正确对待疾病,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将从专业书籍、网络等收集的关于本病的相关资料送给患者及家属,让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让患者女朋友了解该病的知识及治疗进展情况,多理解患者,尽量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
  3.3膳食指导
  予低铁饮食,避免食用含铁较多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黑木耳、海产品等食物。避免使用铁制器皿烹煮或盛放食物。遵守糖尿病饮食原则以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禁烟酒。指导患者喝茶,因茶叶含有鞣酸,能阻止铁的吸收。在放血治疗期间给予高蛋白饮食。
  4 出院指导
  遗传性血色病是一种少见病,病情复杂,要向患者及家属强调坚持放血疗法的重要性,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剧烈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锻炼,定期门诊随访。针对相信民间偏方的心理,教育患者及家属切忌轻信,因为某些中药成分中可能含较高铁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补充促性腺激素或睾丸酮改善性功能,以提高其生活的质量。由于血色病早期治疗的预后明显优于出现器官功能衰竭者,肝硬化期之前的患者及無症状的纯合子患者经过放血治疗,可望获得与正常人相似的生活质量和寿命(2),因此要动员患者家庭成员进行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德芝,金秋,王东友,兰梅.一例遗传性血色病静脉放血治疗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10(20)1918.
  [2] 杨坤,郭坤全,鱼泉等. 原发性血色病继发糖尿病一例的报告[J].中华内分泌杂志 2007,23,85.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实习护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提高护生实习质量.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实习即将结束的160名护理专业的大中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SCL-90各因子积分除"敌对"一项外,其余各项均高于全国均值,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阶段实习护生存在不同心理问题.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其身心
我们通过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提高社区60岁以上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和危险因素知晓率,试图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人们认识到应用全肠外营养时,肠黏膜将废用、萎缩,屏障功能发生障碍,营养不全面、营养因子不经过肝脏.还有无法克服的腔静脉导管感
【摘 要】目的:针对ⅢC期卵巢癌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后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后的效果观察。方法:针对ⅢC期卵巢癌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后的患者,积极充分地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人工肛门及造瘘袋的护理知识予以有效的健康教育。结果:10例卵巢癌患者住院期间均术后身心恢复良好,未发生伤口感染。结论:护士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护理的能力,对预防术后感染和提高患者生活
期刊
与高血压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也是导致其它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如何经济而有效地触及目标人群开展干预活动成为制定本政策的出发点.方法采用文献回顾、与居民进行半结构性访
目的 比较两种桡动脉穿刺置管手法用于小儿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方法 120例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小儿随机分为A组(n=60)、B组(n=60),A组选择小角度穿刺置管手法,B组选择大角度穿刺置管手法,比较两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结果 A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B组(91.7% vs 78.3%,P<0.05).结论 与大角度穿刺置管手法相比,小角度穿刺置管手法更适用于小儿。
目的 探讨电子阴道镜(EC)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和CIN的治疗手段.方法 归纳总结共54例各级CIN的阴道镜图像特点,并根据已确诊的CIN的程度及患者的要求和病变部位、范围,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CIN-Ⅰ级阴道镜下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的平坦的醋酸白色上皮,可有模糊的细镶嵌;CIN-Ⅱ级镜下为边界清楚的稍凸起的白色上皮,可合并有点状血管或细镶嵌;CIN-Ⅲ级可见边界明显突
锁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1],各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新生儿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产伤,有报道其发生率为1.6%;但随着社会人群的老龄
目的 探讨安徽省孕产妇死亡中产科出血死亡的相关因素及死亡率下降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省级孕产妇死亡监测点收集上报孕产妇死亡个案等监测资料,结合评审,对2000年至2005年安徽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点的218例产科出血孕产妇死亡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218例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死因构成依次为宫缩乏力占44.50%,胎盘残留占16.51%,子宫破裂占13.76%;孕产妇死亡还与文化程度、产前接受
我们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106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