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第一学期伊始,空气中突然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我们全体高三学子搬进了一栋独立的大楼,与学弟学妹们隔了一块宽阔的操场。楼的那边是人声喧哗,这边是纸张哗啦。楼下有两道进出的铁门,只有开饭時间和晚自习下课是大打开的,其他時间只留下了一条细缝,仅供一人过往。
宿舍在往高层升,高一二楼,高二三楼,高三到了六楼。能穷千里目,只因在高楼,我们自嘲道。班主任也换了,一位严肃的中年女老师代替了帅气的青年男老师,听说她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高三复习班老师。当我们的无数目光与这位目光炯炯的新老师相视的那一刻,我们被打败了,一双双眼睛躲闪不及,逃之夭夭。因为:
早在进高三之前我们就被告知,高三的学习是魔鬼般的训练,有上不完的课,任课老师尽一切办法多教点给我们,利用早自习、晚自习:有数不尽的考试,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有做不完的试题,全国各大名牌高中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试卷会铺天而来。而这开学的一切就像在预示着这是一段艰苦的求学路。
高三就这样在慌忙中、害怕中开始了。首先是整顿了纪律,禁止一切拖拉的习惯,从此我便没有了一下课就往商店跑的习惯:然后班主任花去大量的時间给我们讲高三学子可能出现的心理疙瘩,继而用大量的事实证明高三虽苦但是却痛苦并快乐着。可是我们将信将疑,高三生活早已经和魔鬼训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融进了我们的意念中。
但時间能说明一切,关键是你能不能等時间来告知你。
那确实很苦,头悬梁,锥刺股。
我们每个人都跟時间在赛跑。三点一线的生活自不用说,响应班主任号召的我们,人手一个手电筒,把它吊在床檐上,挑灯苦读到半夜,第二天还得打起精神上早自习,还得大声的朗读。老师说只有大声地读出来才记得住。记得有位女生每天用她尖锐的嗓音背历史、背政治,周围不满的同学抬高八度同她分庭抗礼,整间教室都可以被他们的声音抬起来了。这時,苦了我这个安分守己害羞的学生,被逼出教室去走廊里混,于是又刮起了一阵风——只见走廊上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丝毫不弱于教室。
那時当你经过这栋高三教学楼,你定会停住匆忙的脚步,发出感慨:这是一群拼命读书的孩子!我们没了音乐课,美术课,只剩一节体育课,于是最大的课余活动就是背书,横着背、竖着背、一个人背、一群人背。这就是文科生的最大特点,古今中外历史典籍、政治制度随口背出。现在想来倒有种自豪的感觉,那時是一种怎样的读书热情啊。亦有种悲凉之感,因为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也再找不回那种感觉。
那确实也是一段快乐的時光。我们虽然三点一线,但会用走读生的出入证混出校园,和门卫保安斗智斗勇,叫上三五个好友外出打打牙祭,顿時学习上的苦闷一扫而光,满载欢喜继续投入学习的战斗中。虽然每晚看书到半夜,但跟室友一起在灯下漫谈的時间也会不少,聊到大学時,个个是一副向往的神情。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梦想,摸得着的共同梦想,它把我们紧紧地团聚着。虽然我们很少有课余活动,但老师办公室冬天的火炉夏季的风扇让我们度过了寒冷和炎热的课余時间。虽然一个星期考试不断,但无论哪科,无论考得怎样,老师都会跟你谈谈,你被关注着,这就是甜蜜。老师无悔的付出,学生竭尽全力的学习,构成了一幅世间最和谐的画面。
于是当回首那段与高考战斗的岁月,竞没有了丁点痛苦,留下的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怀念像刀刻在记忆中挥之不去。而当我一次一次探讨这痛苦与快乐的缘由時,我想到了一句话,当你拥有明确的目标時全世界会为你让路,包括你本身的惰性。所以当我们正在经历時,我们要珍惜。
每一段時光都不是用来浪费,然后祭奠的。
编辑/梁宇清
我们全体高三学子搬进了一栋独立的大楼,与学弟学妹们隔了一块宽阔的操场。楼的那边是人声喧哗,这边是纸张哗啦。楼下有两道进出的铁门,只有开饭時间和晚自习下课是大打开的,其他時间只留下了一条细缝,仅供一人过往。
宿舍在往高层升,高一二楼,高二三楼,高三到了六楼。能穷千里目,只因在高楼,我们自嘲道。班主任也换了,一位严肃的中年女老师代替了帅气的青年男老师,听说她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高三复习班老师。当我们的无数目光与这位目光炯炯的新老师相视的那一刻,我们被打败了,一双双眼睛躲闪不及,逃之夭夭。因为:
早在进高三之前我们就被告知,高三的学习是魔鬼般的训练,有上不完的课,任课老师尽一切办法多教点给我们,利用早自习、晚自习:有数不尽的考试,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有做不完的试题,全国各大名牌高中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试卷会铺天而来。而这开学的一切就像在预示着这是一段艰苦的求学路。
高三就这样在慌忙中、害怕中开始了。首先是整顿了纪律,禁止一切拖拉的习惯,从此我便没有了一下课就往商店跑的习惯:然后班主任花去大量的時间给我们讲高三学子可能出现的心理疙瘩,继而用大量的事实证明高三虽苦但是却痛苦并快乐着。可是我们将信将疑,高三生活早已经和魔鬼训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融进了我们的意念中。
但時间能说明一切,关键是你能不能等時间来告知你。
那确实很苦,头悬梁,锥刺股。
我们每个人都跟時间在赛跑。三点一线的生活自不用说,响应班主任号召的我们,人手一个手电筒,把它吊在床檐上,挑灯苦读到半夜,第二天还得打起精神上早自习,还得大声的朗读。老师说只有大声地读出来才记得住。记得有位女生每天用她尖锐的嗓音背历史、背政治,周围不满的同学抬高八度同她分庭抗礼,整间教室都可以被他们的声音抬起来了。这時,苦了我这个安分守己害羞的学生,被逼出教室去走廊里混,于是又刮起了一阵风——只见走廊上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丝毫不弱于教室。
那時当你经过这栋高三教学楼,你定会停住匆忙的脚步,发出感慨:这是一群拼命读书的孩子!我们没了音乐课,美术课,只剩一节体育课,于是最大的课余活动就是背书,横着背、竖着背、一个人背、一群人背。这就是文科生的最大特点,古今中外历史典籍、政治制度随口背出。现在想来倒有种自豪的感觉,那時是一种怎样的读书热情啊。亦有种悲凉之感,因为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也再找不回那种感觉。
那确实也是一段快乐的時光。我们虽然三点一线,但会用走读生的出入证混出校园,和门卫保安斗智斗勇,叫上三五个好友外出打打牙祭,顿時学习上的苦闷一扫而光,满载欢喜继续投入学习的战斗中。虽然每晚看书到半夜,但跟室友一起在灯下漫谈的時间也会不少,聊到大学時,个个是一副向往的神情。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梦想,摸得着的共同梦想,它把我们紧紧地团聚着。虽然我们很少有课余活动,但老师办公室冬天的火炉夏季的风扇让我们度过了寒冷和炎热的课余時间。虽然一个星期考试不断,但无论哪科,无论考得怎样,老师都会跟你谈谈,你被关注着,这就是甜蜜。老师无悔的付出,学生竭尽全力的学习,构成了一幅世间最和谐的画面。
于是当回首那段与高考战斗的岁月,竞没有了丁点痛苦,留下的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怀念像刀刻在记忆中挥之不去。而当我一次一次探讨这痛苦与快乐的缘由時,我想到了一句话,当你拥有明确的目标時全世界会为你让路,包括你本身的惰性。所以当我们正在经历時,我们要珍惜。
每一段時光都不是用来浪费,然后祭奠的。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