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亲水性可控棉线有效分离苏丹I和罗丹明B

来源 :材料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ce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非食用色素因价格低廉、着色能力强而被非法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健康.苏丹I和罗丹明B是食品加工中最常被滥用的两种典型非食用有机着色剂,进入人体后会在相应酶的作用下产生致癌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于违禁色素分离检测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所需仪器昂贵,专业程度高且操作繁琐,限制了其在色素鉴定中的应用.棉线作为一种低成本固定相已被用于有机色素的色谱分离,但是对于其亲疏水性在色素分离中的作用目前仍不清楚,也未见将该系统直接用于色素分离收集的报道.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可控预处理的方式实现对棉线亲疏水性能的调控,并进一步探究了棉线亲疏水性在棉线基色谱分离和收集过程中的作用.在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调整了棉线的缠绕方式、等离子体功率和暴露时间,并通过扫描电镜、接触角测试和线上液体流动实验对棉线内部结构以及棉线亲疏水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并不影响棉线的加捻结构和纤维间空隙大小;棉线以“之”字形悬空缠绕在支架上可增大暴露面积,从而获得更高的亲水性能;棉线的亲水性高度依赖于等离子处理时间和仪器功率,在10.15 W的等离子机中处理8 min被证明是最佳处理参数,可使棉线具有最高的亲水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棉线的含氧基团显著增多,这可能是棉线亲水性提高的原因.以乙醇/水溶液为展开剂,探究了棉线亲水性对色素分离的影响,发现棉线亲水性提高可以显著增强色素的分离效果.色素与棉线的结合力以及流动相在棉线上的流动能力可能是色素分离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在色素分离收集实验中,分别以乙醇/水溶液和甲酸/甲醇溶液作为展开剂对罗丹明B和苏丹I进行分离收集,并对不同阶段的洗脱液进行了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两种色素虽然可先后通过棉线固定相,但在苏丹I洗脱液中仍然含有微量的罗丹明B;而在甲酸/甲醇溶液体系中,两种色素可以更有效地分离,且分离速度更快.综上,本研究揭示了亲水性在线基色谱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开发了一种简便、低廉和易于操作的线基色素分离方法,并将其用于非食用色素苏丹I和罗丹明B的有效分离和收集.本研究有望为高性能线基色谱分离系统的设计和构建提供理论指导,并进一步拓展线基流控分离方法的应用领域.“,”Thread has been used as a low-cost solid phase for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organic pigments. However, the role of thread hydrophilici-ty in the separation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Moreover, direct harvesting of separated pigments has not been achieved, ei-ther. Herein, a cotton thread-based system with controlled hydrophilicity was fabricated for the separation and harvesting of Sudan I and Rhoda-mine B in the mixture. The thread was exposed to oxygen plasma at different powers, durations and enwinding ways to tailor its hydrophilicity. The thread enwound on a shelf in a zigzag pattern could reach the highest hydrophilicity after exposure to the plasma at the power of 10.15 W for 8 min. The separation of Sudan I and Rhodamine B greatly depends on the thread hydrophilicity and the solvent used to dissolve them. The pig-ments-formic acid/methanol system could achieve the most effective separation on the thread with the highest hydrophilicity. A mechanism invol-ving the affinity of pigments to the fibers and the transfer capability of the solvent wa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hydrophilicity-dependent separation process on the thread. Based on the mechanism, the separated pigments were eluted from the thread-based chromatographic system with formic acid/methanol solution. Rhodamine B can be harvested at the initial 20 min. After 30 min, Sudan I is the prominent substance in the eluted solu-tion. This work may not only reveal the critical role of hydrophilicity in the thread-based chromatographic system, but also expand its application in pigment separation and harvest.
其他文献
电催化析氢反应(HER)是极具潜力的氢能转化手段,发展高性能、低成本的析氢催化剂是制氢技术的关键.本文选取了以过渡金属(Fe、Ni、Co)为活性中心、以氮掺杂石墨烯(N-graphene)为基底的单、双原子催化剂(SAC、DAC),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对其结构稳定性做出了讨论,证明了所选催化材料的可行性.然后,采用H吸附能为描述符,对催化剂的HER活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CoN4表现出最优异的HER活性,FeN3、FeN4、Fe2N6三种结构的Fe原子活性中心次之.最后,系统讨论了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揭示了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通过逐层打印来制造三维对象的过程,涉及机械、计算机、数控及材料等相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电子、能源化工等行业.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3D打印技术,重点阐述了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阳极、电解质、电堆组件和电堆辅助系统制备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通过可控调节SOFC微观结构、比表面积和组分分布可提高SOFC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通过一体化电堆支撑体结构设计有望改善电池堆内部传递行为,避免因大量接头和组装件的出现引起的材料性能不匹配问题,提高电池稳定性和寿
以中国西北地区特色植物红柳为碳源,经过干燥、热解和酸洗等处理,通过机械破碎的方法制得纳米碳颗粒(CRN),以其为主要活性材料制备了锂电池硬碳负极并研究了电化学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Raman)以及扫描电镜(SEM),分别对所制备CRN的物相结构、石墨化程度和表面形貌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恒流充放电对所制备的负极材料进行比容量、倍率和循环稳定性测试,使用电化学工作站(CHI660E)分析了负极材料的交流阻抗(EIS)和循环伏安(CV).结果表明,干燥后的红柳经过500、600、7
在全球加快能源低碳转型、我国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地近年来密集出台燃料电池汽车政策,以抢占氢能发展先机,打造地方发展新动能.本文在总结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总体概况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基础上,以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与政策实施的关键目的地—城市为重点对象,研究地方燃料电池汽车政策准备度.选择了覆盖全国七大区域、最具代表性的20个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城市;以“燃料电池汽车”为关键主题词,适当兼顾“氢能”与“燃料电池”,统计梳理了2018—2021年上半年的地方政策文本197个;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德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被认为是解决锂电安全性问题的一种有前途的固态电解质.然而,目前报道的是凝胶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由于含有大量易燃物质,安全性仍然无法保证.因此,本文合成制备基于PVDF-HFP的新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使用丁二腈(SN)作为塑化剂,双三氟甲基磺酰胺亚锂(LiTFSI)作为锂盐,利用热交联法原位制备了高热稳定性的新型凝胶固态聚合物电解质(GSPE).优化后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在25℃时可高达3.7×10?3 S/cm,电化学窗口室温下可达4.5 V.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表面的温度分布会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为探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传热规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温度分布的预测模型.本研究选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两种神经网络,以电流密度、温度点的位置作为网络输入,不同位置的温度作为网络输出,对平行流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蛇形流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分别建立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显示,RBF神经网络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为0.464、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1.
双向交错并联DC-DC(BDC)变换器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供电可靠性和能量回收的重要设备,采用传统控制方法时BDC变换器面临着响应速度慢、稳定性不高、输出电流纹波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一种带约束条件改进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该策略针对BDC变换器两种不同工作模式分别建立其数学模型,基于矢量工作原理搭建BDC变换器不同工作模式改进电流预测模型;然后针对模型预测控制过程开关抖动频繁的问题,对成本函数进行优化设计,约束条件中加入控制变量增量;为解决输出电流纹波问题,改进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通过在线计算开关
以聚偏氟乙烯(PVDF)、氯磺酸和氢氧化锂等为原料制备了聚偏氟乙烯磺酸锂(SPVDFLi),将SPVDFLi与PVDF复合制得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SIPE).为进一步提高SIPE的电导率,向其添加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制备双盐型聚合物复合电解质(SPVDFLi/LiTFSI-y),通过调控LiTFSI与聚合物的比例探究了双盐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TFSI的添加有效提高了聚合物复合电解质的电导率.含40%LiTFSI的SPVDFLi/LiTFSI-40聚合物复合电解质室温电
利用锡硅二元氧化物分别采用前修饰法和后修饰法修饰Pt/C催化剂,制备得到两种复合催化剂,并用于阳极催化层制备膜电极(MEA).首先,考察修饰方式对膜电极性能的影响.膜电极的电池性能测试表明,使用前修饰法制备的Pt/SnO2-SiO2/C复合催化剂表现出更优的电池性能:在电池温度为50℃、完全增湿条件下,0.6 V的电流密度高达1100 mA/cm2.同时该膜电极也显示出良好的自增湿性能和稳定性:在电池温度为50℃、完全不增湿(干气)条件下,0.6 V的电流密度为930 mA/cm2,且经过10 h稳定性测
以钛酸锂@活性炭复合材料作为正极,以商业化硬碳为负极同时将其与锂粉进行不同比例的复合,然后制备得到了预嵌锂硬碳//钛酸锂@活性炭锂离子电容器(LIC).本工作通过对硬碳与锂粉进行不同比例的复合制备得到了多种预嵌锂硬碳极片,然后,通过对所制备得到的预嵌锂硬碳极片组装的LIC进行了一系列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硬碳极片的嵌锂量对LIC比能量和比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硬碳与锂粉进行复合可以在不明显减小LIC比功率的同时,大幅提升LIC的比能量,其中当硬碳与锂粉的质量比为3:1时所组装的LIC其能量密度最大可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