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inxt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的透彻”。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
  【关键词】数学本质返璞归真火热思考 主动建构
  教师的教学在于能够“授人以业”、“授人以法”、“授人以道”。从所授知识要求的角度来看,“授人以业”要求所授知识“准确”;“授人以法”要求所授知识“深刻”,而“授人以道”则更多地要求所授知识“本质”。显然,一堂高效的数学课教学必须呈现“数学本质”。对于“数学本质”本身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视角,我们在课堂中要追求的“数学本质”,一般其内涵包括: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等方面。
  基于对“数学本质”内涵的认识,本人认为要在课堂中呈现“数学本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教师要深透领悟教材内容
  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的透彻”。为求透彻,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沉下去”,理清知识发生的本原,把握教材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回顾自己上过的许多的课,总感到有些许的憾意:课堂缺少耐人回味的东西,缺少引起学生思考的部分,对教材内容的领悟浅薄,缺少厚重感。本人认为要弥补这些憾意,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必须有自己的眼光,目光要深邃,看到的不能只是文字、图表和各种数学公式定理,而应是书中跳跃着的真实而鲜活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这种思想就是“不在书里,就在书里”,这种思想能让所有教材内容融入到教师的思维中,成为教学的能力源泉。“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
  让我们来看一则例子:
  若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说明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的理由。这是初中数学中很典型的一道题目,连接AC,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很容易证明。对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适当地替换它的条件,再考察它的结论的变化情况。
  思考1:如果把条件中的四边形ABCD依次改变为矩形、菱形、正方形或梯形、等腰梯形,其它条件不变,那么所得的四边形EFGH是怎样的四边形呢?
  思考2:如果把结论中的平行四边形EFGH依次改变为矩形、菱形或正方形,那么原四边形ABCD应具备什么条件呢?
  思考3:如果条件中的中点替换为定比分点,那么四边形EFGH是怎样的四边形呢?
  面对这么多的变化,学生肯定头疼,如果抓住了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是相等,还是垂直,还是既相等又垂直,还是既不相等又不垂直这一本质特征,那么这类问题就都可迎刃而解,学生掌握起来容易也乐于掌握。通过这类题目的解答,让学生领悟: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而其中的方法是相通的。学习数学重在掌握这种具有普遍意义,能反映数学本质的知识。注重问题间的类比,使解题总结成为自觉的行动,这样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由例及类,解一题通一片的目的。
  事实上,初中数学有许多问题都具有生活背景和意义。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课本用心体会,在教学中发掘问题的内在联系,抽象问题的本质,进而用数学语言(符号)来表达问题的实质。这样引导,对数学本质会有更深的认识。
  二、教师要真正做到把数学知识“返璞归真”
  对许多初中学生来说,学数学难,但又必须学。在学生眼里,数学是一个又一个公式、符号、定理、习题的堆积,它们是如此的抽象、散乱、遥远、不可琢磨,它们就象石塑一般------充满着理性精神的美却显得冰冷和生硬。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做到返璞归真。
  让我们来看一段函數增减性的教学:
  教师:现在最让中国人骄傲的篮球运动员是谁?
  学生:姚明。
  教师:你们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2.26米。
  教师:姚明一出生就是2.26米吗?
  众学生:不是。(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姚明部分年龄段身高的直方图)
  教师:我们以姚明的年龄为自变量,姚明的身高为函数值建立一个函数关系,能否得到以下结论-----姚明身高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教师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把学习的目标引向了函数关系中两个变量变化大小的相互依赖关系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也是学生理解函数增减性的现实背景。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观察函数y=x2(x≥0)图像的x值与y值的动态变化效果,得出如下结论:
  (1)函数的图像向坐标系右上方延伸;
  (2)随x取值的增大,y的值越来越大。
  这时,教师可以总结:这种随x的增大,y也随之增大的现象称为y随x的增大而增大。类似地,在学生观察了函数y=x2(x≤0)图像的动态效果后,得出这种随x的增大,y越来越小的现象称为y随x的增大而减小。
  通过一个生活背景的实例和对函数y=x2图像的直观观察,产生了函数增减性的生活语言的描述,使学生理解到的是两个变量之间具有依赖性的增减关系。这是函数增减性中最为基本和初始的思想,是根本性的要素,也是从生活中原初思想迈向数学知识的关键一步。
  回顾关于姚明身高的话题,有学生指出姚明的身高不可能随年龄的增长不断长下去,因为到一定年龄以后身高还会变矮;因此,姚明身高与年龄的关系严格地说应该是:姚明在某年龄段身高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这时,教师抓住“分情况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函数的增减性与其取值范围有关。因此,在描述函数增减性时,应该说清楚x在哪个取值范围内,从而使学生对增减性的理解从图像的直观体验向数学化的严格性迈进了一步…
  毋庸置疑,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大多是形式地摆在那儿的,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一个字一个字地印在纸上。这种形式地、演绎地呈现出来的数学,看上去确实是冷冰冰的,我们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就很难进行“火热的思考”和主动地建构,也就难以欣赏“冰冷的美丽”,从而也就难以领会数学的本质。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接受知识的已有基础本质
  “万丈高楼起于平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能接受新知识是建立在其原有的基础水平之上。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达到对新知识的相应理解和主动建构。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高境界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呈现“数学本质”。“持之以恒,贵在变通”,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领会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数学最本质的方法,朴素的思想,同时又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重视通性通法,注重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挖掘,提炼与渗透,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本质,增强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自觉性,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掌握知识,解决“会”与“对”的矛盾。只有这样,就一定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和教师在教的的过程中都找到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其他文献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学生”的特点,笔者在中职教育中从事美术教育多年后,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内容做了调查,得出结果是:喜欢临摹、写生课的学生占少数,而大部分的学生对作品赏析课表现出了热情。以他们的话来说“我们又不是画家的料,学会画画对我们今后也没多大用处”。相比较而言,临摹和写生更注重于绘画技能的学习,而赏析课以听和看为主,是一种比较轻松和自主的学习,所以学生更易接受。  尽管调查所取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十分注重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则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当前的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就题论题等现象,很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具体的解法教法上,而未注重对学生思维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浏览一下学校的一些园地、墙报,你就会惊奇地发现,错别字不断闪现,令人不忍卒睹.我们不禁要问,文化阵地错别字为何如此泛滥?难道教师、学生真的视而不见?其实不然,只要稍分析
每当看到个别同事因学生犯错误而大发脾气,所学生抓上讲台,甚至赶出教室罚站时,16年前的那件往事又浮现在眼前,令我心中隐隐作痛。那年我读初二。开学几周后由于学校工作的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有一天我在讲课,正讲得起劲时,忽然听到一阵悦耳的手机铃声,霎时间我的思路接不上来,停在那里不动了。原来是一个男生正在发短信,忘乎所以,浑然不觉。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我感
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作为初中语文一线教师,对于教学所发生的改变是感触最深的。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语文教学送来了一缕春风,它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