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01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请保留此标记。)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問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其他文献
【摘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动力,是儿童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关键词】兴趣 语文 学习 培养       当学生对学科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主动地与老师配合,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的阅历浅,年龄较小,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遵循小学生特点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一般教学过程中,一大缺点就是重结论,轻过程。学生往往只记住做法和结论,而对如何得出这样或那样的结论,为什么要这样做,却不求甚解。从表面上看正确率很高,考试时分数也很高,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很低。出的题目会做,却不理解,学生只会简单
期刊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过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能力,即品味语言的能力.对学生加强品味语言能力的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水平,而且有助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多学生品味语言经常是浅尝辄止,只留意表面的东西,而忽略更为深层次的内涵。这就要靠老师的及时指导。“随机点拨,因文入理” 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品味语言”能力最好的途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大舞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内授课。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
期刊
数学往往因其枯燥而不被学生喜欢,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和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让他们去学一种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厌学。因此掌握儿童的心理,用适当的手段来改变这种情况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到“激励教育”就是这样的良药。  一、以爱“激”学。  儿童从家庭来到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对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
期刊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日益广泛,经过多年实践,从实际应用来看,笔者还是认为:广大一线教师实用、够用、好用的课件制作软件还是PowerPoint。PowerPoint是Microsoft Office软件包的组成部分,简单易学,集文字、静、动态图片、影视片段、动画、声音等于一体。只要用好了PowerPoint的各项常规功能并进行充分的挖掘,便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制作出符合要求的课件。本文就如何对Po
期刊
创造性思维,在中学历史课中表现为学生对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浓厚兴趣,对独立思维有快慰感,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心情舒畅的满足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自觉地在历史园地中拓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精心备课、备“人”  教师要有探索与创新精神,在备课时按逻辑思维规律,精心设计教案,使历史基础知识系列化,施教过程与学生认知思维同步。孔子日:
期刊
一、新课标要求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
期刊
新课标的阅读教学目标体现了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体现了重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能帮助广大教师确立现代阅读教学新理念,重新认识阅读教学,进而改进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新课标的形势下,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初中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
期刊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初三,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所以要从初一开始就注意打好基础。因此,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应从下面几方面去做好:  一、课前预习   课前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初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