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点拨,因文入理”的品味语言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0998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过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能力,即品味语言的能力.对学生加强品味语言能力的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水平,而且有助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多学生品味语言经常是浅尝辄止,只留意表面的东西,而忽略更为深层次的内涵。这就要靠老师的及时指导。“随机点拨,因文入理” 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品味语言”能力最好的途径。“采用“随机点拨,因文入理”的方法,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析文章的语言。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建立起对文章的理解,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品味语言一般有三个阶段即:读、品、悟。在读中品语言,在品中悟道理。“ 随机点拨,因文入理”可通过诵读、分析关键词语、紧扣语境来完成。
  诵读是品味语言最基本的方法,朗读课文其实是了解文章的前提,只有熟悉了课文,才谈得上品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要诵读,在诵读中才能感受语言。学生通过对精彩文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领会语言表达的效果,从而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如品味《春》中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要让学生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的新、美、力,就要随机点拨,因文入理,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文章。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通过学生分析得出要放慢语速,“新、花枝招展、健壮”等字要重读。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然段应怎样朗读,采用朗读比赛、自由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领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品味语言要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特征。说明文语言注重准确,议论文语言注重逻辑,散文语言注重抒情,记叙文语言注重情节的深动曲折。在孙犁的《芦花荡》中“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敌人”“炮楼”点名了环境的气氛,“星星也像浸在水里”渲染了水的晶莹明澈。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共存,写出了优美的水乡却炮楼林立,流露出了鲜明的爱憎感情。“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其中“鉴赏”除了有“欣赏”、“观赏”的意思外,还有“指对艺术品的鉴别欣赏和评价”的意思。用“鉴赏”这一个词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艺术价值。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品位语言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些相应的品味语言的方法和技巧,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品味语言,如何去品味语言!教给学生掌握一些语言修辞方法的作用,如了解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直观的将要表达抽象的无形的思维的内容呈现在读者面前。拟人这种修辞的手法可以将没有生命和情感的事物写的富有生命情感和灵性。排比的修辞能够使文章的语言更有气势和感染力更能够影响读者。夸张的修辞手法是将事物的某种特征故意的夸大或缩小以强调和突出事物的特征。还应该掌握一些语言的感情色彩,如褒义贬义等作用,语体色彩等一些语言品味的知识。如《雨之歌》中的诗句“我是大海的叹息,我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欢笑。”“我在哭,山河却在笑,我落下来,花儿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随机引导学生去品味这些语句的精彩和精妙之处。学生运用老師教给他们的方法从修辞的角度和感情色彩等方面结合文章的内容去品味:第一句“我是大海的叹息,我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欢笑。”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春雨以生命和情感,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充满灵性,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雨的形成于海面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在空中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降雨,降落到大地滋润田野万物的生长这个样的一个过程,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洋溢者炽热的情感。第二句“我在哭,山河却在笑,我落下来,花儿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用拟人的手赋予了雨和花草以生命和情感,写出了春雨在久旱的大地上及时降落,大地上的花草在春雨的滋润和呵护下茁壮生长,孕育者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喜悦和希望。
  教学中,对一些字、词、句进行艺术的“咬”文“嚼”字,能创设联想情景,让学生在领悟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意境中,揣摩语言的情韵,培养学生感知语言、品读文章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文字所包含的“情韵”时,要让学生注意关键词句,如品味《春》的第三段春花图。对“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子的品析,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和景物特点以及表达的感情方面入手,得出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多繁花似锦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文章的重点语句,一般是文章或文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总结点,或是作者感情的凝聚点,或是文章的主旨,我们把握好对这种关键句的理解,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是说品位语言离不开具体的文章内容和语境。离开这个基础和前提,品味语言就成了空中楼阁,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话已成为理解语言的口头禅,也是理解语言的一大原则。阅读文章,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是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理解句子的含义自然要结合语言环境。还要考虑到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感情倾向。比如: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者、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句子“他们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欧洲。”就用反语讽刺了强盗的心理,形象再现了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劣行径。
  对语言的品味,不管形式如何多样,最终还要由感性回到对文本理性的思考与解读上来。我们有时一味地强调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学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动也动了,读也读了,但似乎还意犹未尽,原因何在?我想很重要一点,就是学生还没有对关键语句融入自己的解读。这就需要我们在品味语言时要最终让学生的心灵融合到文本中来。而这更需要老师带领学生慢慢去体味,不能简单的告诉或通过老师的说教来完成,这是一个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过程。
其他文献
《三峡》是初中教材的一篇传统篇目,人教版一直都把它分为四段,即“自三峡七百里中-----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不以疾也”;“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样分的理由是:第一段写三峡两岸的山,第二段写夏水的迅猛,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第四段写三峡秋天的景色。多种参考资料也是按照这样的分法,依次分析作品所展示出的“三峡之美”。  这种分析
期刊
做人做事,快乐是最重要的。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
期刊
小学时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身的一个初步的过程,明确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是每个小学生必须认清和学会的问题。要提高学习效率,把小学生学习的被动变为主动,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  在预习中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而且要求把难理解和不理解的字、词、句勾划出来、记下来。看完书后.能合上课本,回忆一遍.记下文中主要的语句,能大概了解课文内容。对于小学低年级来
期刊
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浆。我的理想,我的付出,我的奉献,本不需要回报。但我却从刚刚送走的高三43班学生身上读懂了“我爱学生,学生爱我”的真谛,品味到了教书育人的甘甜和快乐!假期里,我接待了一拨又一拨儿刚毕业的学生,有的来告诉我高考的成绩,有的征求我该上哪所大学,我们毫无拘束,无所顾忌地海阔天空地闲聊着。有人让我去美容,有的说我该增肥,我们吃着西瓜,谈着往日的种种趣事,说笑间,突然有一种感觉,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思想政治课教师更需要如此,本文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创新素质 培养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
期刊
一、女生对健美操的偏爱  女生害怕剧烈的运动(如中长跑)。她们怕晒太阳,“以白为美”,羡慕苗条身材,害伯“发胖”;害怕有竞争性、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害怕别人看见自己在运动。学生这些心理状态与健美操课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首先,从运动量来讲,做完一套健美操不亚于跑一次长跑,只是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不感到累罢了。第二,怕晒太阳是女孩的通病,常言道:“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以自遮自丑。”这种
期刊
“好文章,改百遍。读中改,细增删;多推敲,严把关。标点号,用恰当。调并换,文意畅;热加工,冷处理。互批改,互借鉴。改中写,技能练”。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作家,没有不重视文章修改的。小学三年级,是习作的开始年级,教会学生修改,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  在读别人的作文时,小学生的心里都有这样一种想法:愿意挑别人的毛病。我利用这一心里特点,在互相修改作文中发挥作用。每次改作文学生拿到的都不是自己的作文。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形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学得愉快,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采用切实可行的组织形式  将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师生合作这一方式引
期刊
【摘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动力,是儿童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关键词】兴趣 语文 学习 培养       当学生对学科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主动地与老师配合,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的阅历浅,年龄较小,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遵循小学生特点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一般教学过程中,一大缺点就是重结论,轻过程。学生往往只记住做法和结论,而对如何得出这样或那样的结论,为什么要这样做,却不求甚解。从表面上看正确率很高,考试时分数也很高,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很低。出的题目会做,却不理解,学生只会简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