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医治“教育病”的良方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北京十一学校,学生自行选课。比如数学由易到难分为1至5等,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行选择。最容易的数学1适合今后大学里读文科专业的学生选修,最难的数学5则将涉及微积分等知识,是专为以后攻读数学系的学生开设。教室逐渐功能化,有专门的生物教室、语文教室和化学教室,学校把13个行政班的学生分散到28个多功能教室上课。上哪节课学生就去哪个教室,也就是实施所谓走班制,这更接近于大学的上课方式.传统概念上的班级已经变得十分模糊。
其他文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对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历来争议颇多。李何林认为这个故事"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我觉得这就是个迷信
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几乎最能体现改革的外在特点,以前的“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终于有了改观,可在体现学生主体性时,当前的教学又易走入另一个误区,即把学生的合作学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归纳出文章的主旨,让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目了然;好的标题能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猜想;好的标题富有哲理,能让读者受到启发,或者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