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器官在炎症性肠病中作用的新认识

来源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antong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的研究表明肠系膜是具有独立解剖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器官,其在炎症性肠病的病理生理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肠系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脂肪组织、淋巴管、血管和神经均与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和疾病进展有关。肠系膜和炎症性肠病的关系体现在多个层面,包括疾病诊断、疾病表型、疾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药物治疗和手术策略等。肠系膜病变与肠道炎症的因果关系尚不明了。以肠系膜为靶点进行药物和手术的干预,有可能改变炎症性肠病的疾病进程和转归。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造口周围坏疽性脓皮病(PPG)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8月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诊治的7例PPG患者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止为2019年6月30日。总结PPG患者的临床表现、基础疾病、治疗及转归。结果7例PPG患者,男性4例,女性3例;中位发病年龄36.0(23.0,37.0)岁。7例患者的基础疾病分别是克罗恩病(4例)、白塞病(2例)和外伤后直肠肛管
炎症性肠病患者妊娠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患者宣教、妊娠前的优化治疗、妊娠期疾病管理、分娩方式、哺乳期管理与婴儿疫苗接种等问题,均需要专业的指导意见。重视上述妊娠相关问题,规范妊娠期疾病管理,改善妊娠结局,是炎症性肠病学组制定相关共识意见的主要宗旨。
目的评估全结直肠切除(TPC)联合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安全性,以及术后储袋功能和性功能的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3月至2018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诊断为UC并行TPC+IPAA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截止至2018年6月。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储袋功能有无障碍(存在大便失禁或大便次数>8次/d)、性功能有无障碍(勃起、性唤起或射精障碍)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的IBD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KD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2499例IBD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9 ± 18)个月,CKD 151例,总体患病率为6.04%。克罗恩病(CD)患者
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高压氧治疗克罗恩病(CD)肠造口旁溃疡的病例。采用高压氧治疗CD肠造口旁溃疡的案例国内少有报道。
克罗恩病术后常面临较高的复发风险和再手术率。随着对肠系膜认识的加深,术中肠系膜的处理在改善克罗恩病预后中的作用愈发受到关注。本文总结并讨论肠系膜对CD外科治疗的影响。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手术(TPC-IPAA)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行TPC-IPAA术的61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随访信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将患者进行分组,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消化道炎症性疾病,半数以上的CD患者可出现肛周克罗恩病(pCD)。瘘管型肛周克罗恩病是最常见的肛周病变,临床治疗困难,复发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磁共振成像(MRI)已经作为肛管及肛周病变常规的检查方法。我们将围绕MRI在瘘管型pCD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进行阐述。
克罗恩病(CD)外科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急诊手术,而CD急诊手术的情形较为复杂,常合并诸多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因此对CD急诊手术的特点和处理方式进行总结极有必要。损伤控制外科虽源于严重腹部创伤的救治,但在CD急诊手术的处理方面也具有广阔前景,如何尽可能用最小的创伤缓解患者急诊症状,保证CD急诊手术安全性是外科医生所关注的,本文就CD急诊手术的种类和优化治疗措施进行总结。
目的探讨初发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水平变化及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初发型UC患者30例(轻度UC 21例,中度UC 9例)及健康对照者25例。UC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健康对照者于入组后就收集血样,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治疗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