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中分层式教学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76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每个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式教学,本文就初中数学中分层式教学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式教学;数学教学
  一、 引言
  每个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以及个人特质的原因,造成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同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致使有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课堂知识,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响应号召,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开展分层式教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让学生整体的数学素质得以提高。
  二、 分层式教学概述
  分层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情况和条件,实行有区别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不同情况主要体现在:初中生在小学教育的背景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实施分层式教学时,要进行有区别的教学,这种区别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首先,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帮助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避免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太简单,而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又太难,难以达到协调;最后,在教学方法上,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 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分层式教学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当下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它更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初中数学中开展分层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排斥心理;对于优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使其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分层式教学,可以调动群体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 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的学习,这种进行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如果在数学教育中实施分层式教学,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教学,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四、 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分层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分层
  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分层,科学合理的分层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施分层阶段,不能只单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量,这种片面的考察缺乏合理依据,有的学生难免考试失利,如果因此将学生划分到基础差的层次中,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热情,打击学生积极性。所以,教师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智力水平以及数学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再对学生实施分层,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面。此外,在分层时要尽量避免伤到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教师通过对学生平时的观察,结合学生近期的数学考评成绩以及平时的表现,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这一群体的学生数学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一些;B层次的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认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成绩处于中等;C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要加大关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他们身上,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二) 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科学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向性,而且通过完成目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完成目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沪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一次方程与方程組》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学生基本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题目可以简单一些,如5x 2=7x-8;B层面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除了基本的解法之外,可以增加题目难度。如2x 1=1/2x 4;而对于A层面的学生,可以除了使其掌握解题方法,还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增加题目的挑战性。
  (三) 恰当评价学生,创新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而且数学内容缺乏人文知识,本身比较枯燥,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区别教学,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性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加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例如,对C层次的学生以表扬为主,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而对于A、B层次的学生多进行鼓励,使其更加努力学习。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中开展分层式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分层,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兼顾,提高学生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树才.关于初中数学中分层式教学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5):113.
  [2]李延平.简谈初中数学如何进行分层式教学[J].考试周刊,2015,(32):59.
  [3]周景杰.关于初中数学中分层式教学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8):150.
  [4]魏律洋.初中数学中分层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2):177.
  [5]魏律洋.初中数学中分层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38):177.
  作者简介:
  李开,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岑溪市糯垌镇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作为我国所有教学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不仅是学生培养数学素养的途径之一,也是学生训练思维能力锻炼逻辑方式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教育阶段,老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思维逻辑方式,结合具体的数学学术内容带领学生进行一个长期的思维训练,要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精讲细讲,对学生形成一个思维训练的启示,在此过程中,理清数学的逻辑结构和大致脉络,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提高数学思维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践行,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顺利。然而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也要随之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高中数学重点教学内容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而相应调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数学教学质量的高度追求,作为数学教师必须配合国家教育的号召,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均衡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高策
摘 要:谈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想方法,这三个名词其实我们都不能够给出明确的界定,只能给出一些具体情形之下的区别,总体来说,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甚至是相互交融的。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在数学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数学思想是伴随着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它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升华。而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事实、数学概念、数学原理与数学方法的本质认识,它的内容是随数学
研究了(氟)硅橡胶与金属的高温硫化粘接,结果表明VTPS(乙烯基三叔丁基过氧硅烷)是硅橡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或氟硅橡胶)高温硫化粘接的良好增粘剂。溶液浸蚀分析证明硅橡胶与金属粘接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数学作业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让学生们在作业及练习的解答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作业,作业的设计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优化高中数学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分析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方式及策略,笔者针对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摘 要:数学是一门来自对生活的疑问,通过学习数学知识用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回到生活中去的学科。所以可以这样说,由于小学生刚接触数学这门学科,所以学习的都是基本的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最多的也是最简单的数学问题,小学的数学与小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那么由此可以得出,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老师也应该尽量把生活的元素融入数学中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并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