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並濟 相輔相成 當「新南向政策」遇上「一帶一路」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陸台商應思考由現有營運系統與管理幹部直接參與「一帶一路」,以便及時掌握此一歷史機遇延伸的商機;台灣不妨放下意氣之爭,讓「新南向政策」積極搭配「一帶一路」,如此兩岸剛柔並濟,相輔相成,才能開拓中華民族更加精彩、寬廣的未來。
  2013年秋天習近平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協時,大陸政府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構想,這不但成為了「十三五」規劃發展的重點,也揭示了大陸國際經濟佈局的戰略思維。今年520台灣新內閣上台後,蔡英文也提出了「新南向政策」,並宣佈成立專責的「新南向政策辦公室」,另將設立「東協及南亞研究智庫」,希望強化區域整合,為台灣已露疲態的經濟注入新活力。
  有鑒於東協國家和南亞具有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市場潛力,許多台商早在當地打拚多年,對此刻政府「關愛的眼神」當然喜聞樂見,而近年大陸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台商普遍感受產業移轉的壓力,更關注的則是「新南向政策」的具體方案和執行力度,希望能順勢讓企業大展宏圖。
  「一帶一路」事半功倍
  根據「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的說法,所謂 「新南向政策」有別於李登輝、陳水扁時代「南向政策」之處主要有以下三點:其一是涵括範圍除東協十國外並包括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巴基斯坦及斯里蘭卡等南亞6國,區域更為廣闊;其二是過去單向強調對外投資,如今則是鼓勵雙向交流;其三是從經貿領域擴大到人才培育、參與基礎建設、招商投資及促進觀光等,將深化與相關地區的多元合作關係,有助於積極開發新興市場的潛力,並可舒緩對大陸市場的過度依賴。在台灣景氣長期低迷的狀況下,「新南向政策」希望從外部為規模局限的海島經濟尋求支撐,可以說立意良善。新政伊始,我們也寄予厚望與祝福。
  然而無論政府的口號如何響亮,企業最終還是要回歸經濟現實。考察大陸的「一帶一路」規劃,其西南線由雲南、廣西連接印、巴、緬、越、柬、老(撾)並由中南半島延伸到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另通過亞歐陸橋的南線分支連接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可以說是一條貫串中國大陸、南亞、西亞的經濟帶。而南路則由泉州、福州、廣州出發,沿著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程,連接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印度、巴基斯坦各國海港到歐洲的希臘、意大利,幾乎是把大陸最富庶的西部沿海包括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和歐洲串在一起,不但地理佈局脈絡清晰,而且規劃海陸雙線並進,如果再聯合其他西北、東北各線,更是一網相連、事半功倍。
  執行重點比較
  再就兩者的執行重點來作比較:
  1.大陸「一帶一路」由交通基礎建設領軍,挾雄厚資源推動沿線相關產業前進,有提早佈局、無痕融入的實際效果。而台灣的「新南向政策」所提出的人才培育、促進觀光等方向雖然立意高遠,但主要著墨於服務業,而且未見具體配套措施,對拉動本土實體產業發展的力道感覺有些單薄。
  2.大陸對企業海外投資有諸多金融獎勵政策,重大專案更由國家資金支持。而台灣金融系統衡量現實風險與成本,態度相對保守。
  3.就人力資源而言,大陸占地利之便可以大量就地取「材」支援「一帶一路」,而 「新南向政策」雖已注意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但台商企業或工廠強調精緻管理、重點經營,相對於語言、文字等跨國投資的溝通障礙,更看重高階人才的綜合治理和危機應變能力,這些都不是一蹴可及的。二十多年前台灣經濟轉型,部分製造業轉往大陸設廠的關鍵成功因素在於文化溝通無礙,「新南向政策」目標區域的血緣和文化囧異於台灣,更因歷史情結及政經局勢,在背景思維上存在巨大差異,就企業投資和管理而言並非易事。而若發生類似2014越南排華事件,大陸有和東南亞、南亞的多邊關係支持,無論是自由貿易協定、法律法規、政府溝通等,投資保障鞏固;但台灣在與各國關係不明確、又未參加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情況下,一旦遇上風險,台商只能自求多福。
  從推動 「一帶一路」 以來,大陸除了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及投入400億美金的「啟動絲路資金」外,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在900個「一帶一路」儲備專案的預投入也高達8900億美金。目前已進行或完成的重大專案包括中巴「瓜達爾港」建設、中泰「高鐵換大米」計畫、青藏鐵路(2020年前)延伸至尼泊爾邊界、建設連接成都—昆明—曼谷的國際大通道、與老撾合建鐵路、修築中緬油氣管道以及修建連接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的中泰克拉克運河等,僅以此短短兩年而論,其所展現的執行力度與成效令人印象深刻。
  由於兩岸政治制度、經濟規模不同,思考格局和側重方向必然有所差異;但從產業發展和企業永續經營的角度觀察,我認為政府施政必須落實整體最大的經濟效益。台商企業資源有限,對投資方向必須有所抉擇,面對「一帶一路」的早發和規模優勢,我建議大陸台商思考由現有營運系統與管理幹部直接參與「一帶一路」,以便及時掌握此一歷史機遇延伸的商機,更認為台灣政府不妨開放心胸、放下意氣之爭,讓「新南向政策」積極搭配「一帶一路」,如此兩岸剛柔並濟,相輔相成,才能開拓中華民族更精彩、寬廣的未來。
其他文献
「要賦予建築以形式,只能是賦予今天的形式,而不應是昨天的。也不應是明天的,只有這樣的建築才是創造性的。」  ——密斯·凡德羅  The sublime(莊嚴、崇高), something that is so good or beautiful that you are deeply affected by it!  為什麼我們需要sublime? 崇高,驚訝後認識,對美的認識,至簡的設計如果沒有
期刊
6月19日,深圳台商協會青年會暨深圳光明微軟孵化基地創業經驗分享交流會在光明新區研祥智谷順利舉辦,深圳各大商會會長領頭的投資人向台協青年朋友們講解如何解決創業困難,微軟資深技術專家組成的技術導師團隊與台協青年朋友們在現場親密互動,訪談環節還分享了創業中的心路歷程,介紹了微軟深圳光明軟體孵化基地進駐的條件。  活動一開始,各大商會會長領頭的投資人們講解創業上遇到各種困難的解決方案,投資人解答了創業路
期刊
蔡英文為處理台獨黨綱與海基會人事問題,已與民進黨外圍團體發生政策衝突。以海基會人事佈局而言,蔡屬意董事長人選,依序是宋楚瑜、王金平、夏立言等人,其中蔡三度意促宋楚瑜接任董事長,唯宋還在考慮時,民進黨外圍團體結合獨派大佬向蔡表達「反對」之意,認為蔡選任宋無疑承認兩岸同屬一中,兼以兩岸政策在宋的主導下,必然架空府院會的權責,又得不到大陸善意回應,所以獨派團體與大佬強烈建議,不宜選任宋出任董事長。  若
期刊
為了幫助蔡英文繼續回答「沒有完成的答卷」,民進黨內一批「好事者」(35位黨代表參與連署)2016年6月17日向民進黨中央提交一份「提案」——希望7月17日舉行的民進黨「全代會」能夠「授權」中執會「重新制定一份」符合蔡英文「維持兩岸關係現狀」的「黨綱」。  先不說這個「提案」有沒有可能獲得民進黨「全代會」通過,僅就這個「提案」的出台,就表明小英的「兩岸政策」已經撞到南牆了,至於撞的結果「痛不痛」、「
期刊
看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甚至一家公司,是否朝氣蓬勃,最應該看的是年輕人在其中的角色。当全世界青年都忙于创新创业之时,香港的青年是否真的「一半在炒股票,一半在占中」?實際上,在「快餐文化」和偏激政治化氛围影响下,许多香港青年都渴望「改变世界」,或許沒有人懷疑,重塑香港競爭力及蓬勃夢的正是香港的年輕一代。  沒有人懷疑,重塑美國夢的是來自矽谷的幾代年輕人。矽谷的年輕人踩著「垮掉的一代」的身體,創造了互聯
期刊
6月1日,商務部台港澳司公佈的最新統計顯示,2016年前4月,大陸與台灣貿易額為522.7億美元,同比下降8.9%,占大陸對外貿易總額的4.7%。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為127.1億美元,同比下降4.7%;自台灣進口為395.6億美元,同比下降10.2%;大陸共批准台商投資專案1071個,同比上升44.2%,實際使用台資金額6.9億美元,同比上升1.3%。(若涵蓋通過英屬維爾京、開曼群島、薩摩亞、毛
期刊
6月份的某個假日,大陸文化界友人安排我參觀位於江蘇省的「南京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這座「1865」是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文創產業園區,自然值得我萬分期待。  來自李鴻章的文化血統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南京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占地21公頃,建築面積3萬3千坪。對於文創園區來說,這是個十分巨大的數字,至少,在台灣是找不到這樣面積的文創園區。  不過,令人訝異的是,這座原本在1865年間,由清末
期刊
據統計,中國大陸中產階級93%的收入來自工資,一旦失業,資金面臨斷檔,個人和家庭都將陷入諸多困境。由此可見,通過個人和家庭合理的資產配置和管理,實現「財富增值」,才能有效化解中產階級的焦慮。  最近,網上曾經流傳著一個段子:  「我是一個城市的白領,我被人稱作中產階級,我每天享受著讓別人羡慕的生活,但是我卻時刻在擔心。擔心我今天所從事的工作,明天會不會被辭掉?今天身體很健康,明天會不會因為一場大病
期刊
中國目前面臨的不僅是宏觀經濟週期的衰退問題,更重要的是中國正在經歷一個歷史性的經濟結構調整階段。  解析:  2016年的大陸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宏觀經濟增長目標定為一個區間——6.5%~7%。這樣的設定就是說中國經濟增速可能繼續下滑,但不會下滑得太厲害。世界銀行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估計是6.7%。  當前大陸經濟增長放慢的主要原因,第一個是長期趨勢。一個國家經濟增長不可能永遠保持10%的高位增長,從高
期刊
6月13日上午,「2016年全國節能宣傳週低碳活動,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環交所』)交易服務商授牌儀式暨2016年上海低碳地鐵紀念卡發佈儀式」在上海環交所舉行。上海市發改委周強秘書長、虹口區政府徐彬副區長、上海環交所林輝董事長等相關領導應邀出席本次活動並致辭。  為迎接2017年全大陸碳市場的啟動,進一步開拓碳交易市場,吸引更多的交易主體參與碳交易,上海環交所已在全大陸二十多個省市設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