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学术研究的基本技能,警戒法学教育的“被侏儒化”法律研习的方法

来源 :政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v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些今天开始学业的同学,请花一点时间来思考你对学业的期待!我认为,首要的目标是现实,即为了从事某特定的职业而学习与储备知识,同时也为了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以及那些与现今的职业发展相关的证书。有时候,家庭传统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例如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父亲作为榜样的力量或者其愿望以及来自家庭关系的压力等环境性因素。与此同时,也存在这种想法,即认为大学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佳的学术和社会上的机会,不是仅为符合职业发展的需要,而是为极大地发挥人类的天赋,为适当地实现自我决定提供机会。尽管许多年轻人不能清晰表达,但我相信,它存在于年轻人的潜意识中。如上所述,围绕这些目标进行工作,去实现这一设想的概念就是教育。
其他文献
债法体系包括内在体系和外在体系。诸如人权、人格尊严、自由、秩序、平等、诚信、公平、效率、意思自治等价值以及鼓励交易、交易安全、划定行为自由和助人为乐的界限等债法特有的价值,并非杂乱无章地蕴涵于民法规范之中,而是各有其功用且相互衔接,若干价值之间还存在着位阶关系,构成债法的内在体系。它必然和必须外化为债法的外在体系,依潘德克顿模式,债及债法作为最高概念,下辖合同之债、缔约过失之债、单独行为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抽取这些类型的"公因式",形成债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虽然没有完全如此设
本书阐述了中国在全球再现代化的浪潮下,在特殊的政经形态和改革开放的语境下,应该如何实现民商法的转型与再现代化。本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其一,"民法典的编纂与再现代化";其二,"《民法总则》的发展与创新";其三,"民事主体变迁和人格权新趋势";其四,"物权、新型财产权的发展与实践";其五,"债法改革与商法变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正式问世,将给我们带来"民法社会"的全新图景。此时此刻,笔者决定将这本《民商法转型与再现代化》出版,作为10年来推进民法典理论和编纂思考的呈现,是对民
新儒家哲人牟宗三对"黑格尔问题"的回应构成了中西之间一次极富深度的理性对话。黑格尔曾判断中国只是自由的起点,只有实体自由而无主体自由,中国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这堪称社会科学中的"李约瑟之问"。牟宗三深受这一问题的刺激,经过长达二十年的思考后进行了回应。一方面,他认可黑格尔所论传统中国在政治法律领域缺乏主体自由,"实体性法律"没有获得主体意识的认同,没有获得客观地位,因此需要通过良知自我坎陷以开出民主自由的新外王。牟宗三更批判了黑格尔的偏误,他认为自由不仅在于政治法律领域,中国在道德和艺术领域
本书在当今德国民法学界声誉甚高,是延斯·科赫、马丁·洛尼希两位教授在波恩大学、雷根斯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多年讲授物权法课程的经验凝结。全书包含17则案例,覆盖了德国物权法的所有核心领域。同时,也对近年司法中的重要变化加以全面考虑。此外,还特别涉及物权法与其他法律领域的横向联系。硕士研究生二年级时,我在迟颖老师的"德国债法"课上完成了第一篇请求权基础案例作业;博士生期间发表的首篇论文《法律适用中的请求权基础探寻方法》,则是朱庆育老师在读书会上布置的作业。这两次作业把我拉进了请求权基础的世界,也让它成为我
ISBN:978-7-301-30186-9本书以'魂''型''体''技''响'五条主线,为读者揭示了撰写民法乃至法学学术论文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这是年富力强的成功学者对多年指导学术论文写作和自己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领悟到的、有共通性的经验的总结,其全面性和权威性不容置疑。
自然资源禀赋是资源型城市演进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不同的自然资源制度设计对资源型城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自然资源禀赋和自然资源制度的影响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立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持续演进非常重要的路径。
ISBN:978-7-301-30137-1任何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出生于某一个家庭。即使是一个出生即遭遗弃的新生儿,可能被包在脏兮兮的毯子里,放在某家门前,最终也会生活在某人的家庭之中。没有家的孩子极有可能夭折。但家却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着。有爱意满满之家,也有爱意全无之家;有令人抓狂之家,也有圣人之家;有纯粹由男人组成的家庭,也有纯粹由女人组成的家庭;有三口之家,也有多代同堂;有大户人家,也有小型家庭。
期刊
作为四十年来中国民法学理论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创业者,本书作者王利明教授在中国民法典通过后,首次将四十年来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梳理和总结,全面体现了作者的民法学思想及学术研究成果。文集按照民法学分编体例加以编排,共分为民法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和侵权责任编五卷,将成为学界研究民法典条文来龙去脉以及争议焦点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书后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既有法律条文对照表,以方便读者参照阅读。
本书系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讲义,共分为四编十二讲,从四个层面展现了作者对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思考。本书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尽量拓展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视野,在学界既定的"制度史"与"思想史"之外,另作一种横截面式的文化剖析。其二是尽力以今日法学的"正义"与"秩序"等概念,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做出法理学意义上的解读;换句话说,这是一场贯通中国法律史学与法理学的努力,以期真正把"以史为鉴""文化自信"的道理落在中国当下法学与法治建设的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