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导入如何出彩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agebird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导语,未成语调先有情。”考级教师于漪曾打过这样的比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向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成功的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那么如何让导入出彩呢?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得好,“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这说明了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而导语应首先承担起激发兴趣的作用。
  巧妙的使用导语可以激发起学生兴趣,使其很快进入教师为教学而设置的语言情境当中,只瘳瘳数语,便可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放飞想像思绪、回忆、思考,尽快进入课文当中,比如,我教《万紫千红的花》时,设置了几个问题导入课文:“同学们,现在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季,各种花竞相开放,色彩斑斓,你们能把心目中最美的花及颜色介绍给大家吗?”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争着介绍,我看到同学们的热情很高,趁热打铁说:“你们喜爱的花为什么是五彩缤纷的?”学生面面相觑,都用渴求的目光盯着我说出答案。我说:“今天,我们学习说明文《万紫千红的花》,答案就在课文中。”这时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想找到答案。只几句问话便水到渠成,抓住学生好奇心理,激发起兴趣,引发其思考,充满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情不自禁进入课文的知识当中。
  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
  教师板书“峡”,根据“峡”字的结构,什么样的地势才可以称得上“峡”?学生回答:“峡”字左边是山右边是夹,所以“峡”应该是山夹山,地势险峻。另一学生回答:“我觉得称得上“峡”的,除了山夹山还应该山夹水,所以我认为“峡”应该是水流经两山之间,有山有水,风景秀丽。
  教师说:是的,“峡”在字典里解释就是“两山夹水”。我们古老的母亲河长江就有一条神奇的峡谷,几千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北魏的郦道元就是其中的一位,这节课我们就随着郦道元一起去畅游长江三峡,看看三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板书:三峡——郦道元)
  郦道元的作品学生初次接触,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把握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于是设计导入时我先从“峡”的字形入手,让学生认识汉字的神奇,学生的兴趣点被触动了,学习很快由被动化为主动。于是由理解“峡”的字义深入到对文本特色的领会、欣赏,再深入到对《三峡》语言的欣赏、感悟。这样,导入与教学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导入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了,真正达到了“导而未导,教而不教”的效果。“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强调的是对文本的整体牵引,设计到位的导入能轻松自如地牵动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赏析。
  三、创设情境,酝酿感情
  教师说到“最后一课”,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离别,可能是老师离开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告别老师,或者是学生离别自己的同学,离开可爱的校园,这样的“最后一课”我们都曾体会过,在这样时刻我们感到的往往是依依不舍和淡淡的伤感。可是当你被告知:你的学校、你的家乡、你的祖国被侵略者占领,你不能再说自己的母语,必须与自己的母语告别,必须使用侵略者的语言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这样的事情你不曾经历,但是,我们的先辈曾经经历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国东北的大片国土被日本侵略者占领,那里的人们就被迫放弃母语,被迫说日本话,有的人因为拒绝说日本话而招来杀头之祸。同学们,这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十九世纪的法国一个叫阿尔萨斯的地方,在那里,一个老师和他的学生上了一堂告别母语的“最后一课”。下面让我们用心阅读课文,用心感受这“最后一课”的情景,这时教室里静静的,我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正把刚才积蓄起来的满腔激愤之情倾泻在文本中,在真真切切地体验这“最后一课”。
  对于一篇经典课文,学生只有把自己融入文本,深入文本细节,才有机会与作者共鸣。这就需要教师有高超的艺术修养,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路径,积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审美艺术的殿堂。
  四、注意设疑,激发解疑
  读书贵有疑,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设疑,也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抓住某些关键性问题、学生不易发现和难以理解的问题,设疑提问,使学生有疑要解。学生有疑之后,教师要把解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应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去自解其疑。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导无定法,精彩的导入应因生,因时,因地而生。这还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是教学管理部门在工程硕士学位培养方面的经验总结。首先介绍了学位论文指导规范和论文评价标准的建立过程,然后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工程硕士类研究生课程教育的特点,接下来重点强调了教学管理部门在工程硕士培养轨迹的各个环节上发挥的作用,最后讨论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体工作思路。  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规范;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教务管理系统    引言  自从19
期刊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第一要素是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实践证明: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
期刊
【摘要】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在学习者个体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学习活动中发展的,“问题意识”通过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构建才能发展,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政治教学 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它对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联系生活、模拟生活、用于生活”三个阶段的课堂教学,将最真实的生活带入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直接应用于生活。语文的实践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就是精神的历险和成长,就是自主地阅读、积极地体验、个性化地感悟和自由地富于创造性地表达。陶行知先生曾论述“生活即教育”。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世界本是生动、鲜
期刊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练习生活化、把课堂加强实践活动,使小学数学教育真正回归于学生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创设情境 教学 生活化 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
期刊
内容提要: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古典传统绘画教育是当前中学美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如何在课堂教学和美术兴趣活动中开展国画教学,笔者在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教师示范、结合写生,大胆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国画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中国画、美术兴趣活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教师示范、写生、创新。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期刊
一、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期刊
摘要:影视欣赏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方式。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新颖的教学辅助手段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仪式并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等教学目的。本文将从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欣赏英文电影的可行性开始,分析其理论基础,并结合实践经验谈如何进行实际操作。  关键词:影视欣赏;高中英语教学;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学习兴趣的调动对学习
期刊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改革办法、教学方法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会计软件水平提高很快,一些专业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很受欢迎,为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准备了很好的前提条件。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