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与经腹术式治疗膀胱阴道瘘的临床对比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经阴道和经腹两种途径手术治疗膀胱阴道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手术修补的39例膀胱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9~69岁,中位年龄45岁。病程1个月至20年,中位数22个月。39例均为医源性损伤。39例患者共行43次手术,其中经腹修补26次(经腹修补组),经阴道修补17次(经阴道修补组)。经腹修补组患者中位年龄44岁(19~69岁);9例次(34.6%)既往行修补手术;瘘口直径中位值0.5 cm(0.2~3.5 cm);瘘口位于三角区9例次,后壁14例次,输尿管口周围0.5 cm内3例次;瘘口数量1个者21例次,≥2个者5例次。经阴道修补组患者中位年龄47岁(37~69岁);4例次(23.5%)既往行修补手术;瘘口直径中位值0.8 cm(0.5~3.0 cm);瘘口位于三角区3例次,后壁13例次,输尿管口周围0.5 cm内1例次;瘘口数量1个者14例次,≥2个者3例次。两组患者的年龄、既往修补率及瘘口的大小、位置和数量等一般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修补成功率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经阴道修补组手术时间中位值为85 min(30~170 min),经腹修补组为178 min(90~410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36,P<0.01)。经阴道修补组术中出血量中位值为20 ml(5~100 ml),经腹修补组为50 ml(20~800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7,P<0.01)。经阴道修补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为7 d(5~9 d),经腹修补组为12 d(8~29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76,P<0.01)。术后随访3 ~ 120个月,中位数26个月,经阴道修补组成功率为82.4%(14/17),经腹修补组为80.8%(21/2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05)。

结论

经阴道修补膀胱阴道瘘与经腹修补术式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少,而手术成功率与经腹修补术式相似,符合微创的理念。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系统性评价淋巴血管侵犯在预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临床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淋巴血管侵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预后分析研究,检索时限设置为建库开始至2017年5月,检索语种为英文及中文。采用NOS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质量学评价,并采用Rev Man 5.3与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对膀胱扁平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行白光膀胱镜(WLI)检查+NBI提示膀胱内扁平病灶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3例,女6例。年龄40~88岁,平均66.7岁。41例为初诊患者,8例为既往TURBT术后常规复查患者。通过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评价窄带成像的诊断效能。结果49例患者行WLI+
期刊
目的探讨三叶肽因子(trefoil factor,TFF)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013年1—12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的50例浅表性膀胱癌组织(其中20例为初发膀胱癌,30例为复发膀胱癌)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FF1、TFF2及TFF3的表达情况。男32例,女18例。年龄45~73岁,平均57岁。病理T分期:pTa期25例(50%),pT1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