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肽因子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fcz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三叶肽因子(trefoil factor,TFF)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013年1—12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的50例浅表性膀胱癌组织(其中20例为初发膀胱癌,30例为复发膀胱癌)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FF1、TFF2及TFF3的表达情况。男32例,女18例。年龄45~73岁,平均57岁。病理T分期:pTa期25例(50%),pT1期25例(50%),病理分级:低级别24例(48%),高级别26例(52%)。

结果

TFF1、TFF2、TFF3 mRNA在初发膀胱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中位值分别为2.04(1.86~2.22)、0.88(0.11~1.6)、0.92(0.11~1.73),在复发膀胱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中位值分别为2.22(1.94~2.22)、2.32(0.22~4.42)、2.45(0.35~4.55),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分别为0.60(0.52~0.68)、0.58(0.18~0.98)、0.56(0.16~0.96)。癌旁正常组织中的TFF1、TFF2、TFF3 mRNA低于膀胱癌组织(均P<0.05),且复发膀胱癌组织中,TFF2、TFF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初发膀胱癌组织(均P<0.05),而复发膀胱癌组织与初发膀胱癌组织中的TFF1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F1、TFF2、TFF3在初发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11/20)、60%(12/20)、60%(12/20),低于复发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26/30)、83%(25/30)、93%(28/30),均P<0.05]。TFF1在高级别和低级别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1%(17/24)与77%(20/26),P=0.88];TFF2、TFF3在高级别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20/24)、83%(20/24)]高于低级别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7/26)、77%(20/26),均P<0.05]。随访结果显示,50例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为31个月(18~38个月)。其中,TFF1强阳性[中位值25个月(21~35个月)]和弱阳性者的RFS[中位值27个月(22~35个月)]短于TFF1阴性者[中位RFS为31个月(26~33个月),均P<0.05] ,而TFF1强阳性与弱阳性者的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TFF2强阳性[中位值24个月(18~27个月)]和TFF2阴性者的RFS [中位值30个月(30~31个月)]短于弱阳性患者[中位值33个月(27~38个月)],均P<0.05]。TFF3强阳性[中位值24个月(18~27个月)]和弱阳性者的RFS[中位值28个月(24~31个月)]短于TFF3阴性者[中位值31个月(28~32个月),均P<0.05],且TFF3强阳性者RFS短于弱阳性者(P<0.05)。

结论

TFF1、TFF2、TFF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且在复发膀胱癌组织中高于初发膀胱癌组织。其中TFF1、TFF2可能参与膀胱癌的复发及进展,而TFF3的作用需进一步大样本验证。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系统性评价淋巴血管侵犯在预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临床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淋巴血管侵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预后分析研究,检索时限设置为建库开始至2017年5月,检索语种为英文及中文。采用NOS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质量学评价,并采用Rev Man 5.3与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对膀胱扁平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行白光膀胱镜(WLI)检查+NBI提示膀胱内扁平病灶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3例,女6例。年龄40~88岁,平均66.7岁。41例为初诊患者,8例为既往TURBT术后常规复查患者。通过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评价窄带成像的诊断效能。结果49例患者行WL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