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u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心中的原野有多大,你能看见的视野就有多大。
  在梦中,她又一次坐在外祖父身边,在忽明忽暗的壁炉旁,聆听这位老人循循善诱地用淡慢的声音雕刻着沉厚的道理。
  醒来时,疲劳仍如海水席卷着她。沉沉浮浮,飘飘荡荡,聚聚散散,她的身体成了一只穿过暴雨的小船,双脚的脚踝还在微微疼痛。她几乎忘记了,昨天是第几次骑着村里唯一的自行车,去二十千米以外的县城。归心似箭地把塑胶细管卷成蚊香的样子,带着其他的生活必需品,背着硕大的包裹,在颠簸的回程路上像个驼背的怪人。
  因为黄村没有水井,塑胶水管连通着小山上的泉水,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饮水工具。但是冬天一过,牛群和羊群也上山吃草,水管仿佛青翠的植被,轻易地就被踩坏和压扁。平日看起来温良顺从的牛羊,也成了在春光中雀跃的孩子们眼中的“公敌”。
  她起身开窗,平原一览无余地铺展在眼前。这片小山前的大地壮阔、雄浑、深广、厚重,如同一位母亲。相比之下,她的房间就像季节里的一颗谷物,在苍茫天地间,卑微和渺小。这间校舍简陋细长,仿佛麻雀的脾脏,高低深浅地放着麦堆似的书籍。隆冬时节,她烧起火盆,在褪色的大木桶里一坐就是几个月。但是现在,带给她苦恼的并不是凛冽的寒风,而是为黄村的孩子们找一个演出戏剧的场地。
  黄村就跟她的房间一样窄,窄得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男人和女人们倾巢而出,去遥远的大城市务工,老人背着降生不久的婴孩在山坡上劳作。而黄村那些七八九岁,正值学龄的儿童,大都在空荡的屋院里,劈柴烧饭,照顾自己,用孤独洗刷简朴的日子。
  每逢周末,她便挎着有破洞的军绿色书包,装着简单的洗漱用品,踩踏泥泞,挨个去班里的孩子家住,为他们烧饭,陪他们玩耍。但即使这样,她还是力不从心,自己只是个木塞,没法堵住水桶所有的缺口——真正的问题是,亲生父母的陪护在孩子的生活里黯然缺席。
  仿佛抽掉缰绳的野马,黄村的孩子们“野”得一发不可收拾。平日他们以暴力游戏为乐,追打的玩笑时常转变成互相伤害的悲剧,每个孩子似乎都想成为别人眼中的英雄。他们对于“英雄”的理解仅仅是:比任何人都高明和强大。她很早就想让孩子们明白,真正的英雄可不是恃强凌弱,而是拥有一颗慈善悲悯之心的勇士。直到上个月,她才想到一个好办法。
  写一个戏剧剧本,她想,让全班的孩子都参与表演,亲身体会成为“英雄”的真正含义,对暴力游戏能自发地反省。她始终认为,除非孩子由心主动改变,仅靠外力的说教是起效甚微的。很多个夜晚,她独坐窗前,挥笔不止,依照班上每个孩子的个性创造角色,完成了一部名为《爱的冒险》的舞台剧剧本。
  对于这样新奇的教育方式,班上的孩子们兴趣盎然。每个人在拿到自己的角色以后,都很“入戏”:他们下课就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模仿剧中人说话和动作;周末的时候,串门去彼此家里实战演习;还有的,上课期间突然像剧本里的角色一样嚎叫和歌唱,引来哄堂大笑。一切进展得比她预想的顺利,唯有演出场地迟迟没有着落。她走遍黄村里外,也找不到一个房间,大得能成为所有孩子的舞台。看着孩子们投入的排练,她的心里有种难言的滋味。
  在这个清澈透明的早晨,她带着淡淡的浑浊思绪,来到村中一对小姐弟家。姐姐正在生火煮饭,弟弟仍沉浸在舞台剧的角色里:一会像个雷厉风行的警长,以手为枪,对着天空噼啪作响;一会又成了上天入地的神仙,爬上一头青牛,站在牛背上屹立不倒。
  但一见她来了,弟弟即刻变为一只小糖猴,挂在了她的肩膀下。
  金毛老妈!弟弟这样喊道。在课堂之外,黄村的孩子们就这样亲昵地称呼她,她走到哪里,哪里就围着孩子。她的一头金发在晨光中闪闪发亮,一如镶金的丝线。她热情地把弟弟抱在怀里。问候了懂事的姐姐,就绕到屋后,把牛羊踩坏的塑胶细管拔下来,从包里拿出新的换上。
  初来乍到时,黄村的孩子们都避之不及。有的猜测她会拐卖儿童,有的疑虑她是个国际特务。一切的猜忌都是因为她是个人高马大的外国人。那时黄村人还从来没有见过“国际教育志愿者”。村民也都觉得,她至多来这儿体验体验生活,写一份他们看不懂的报告给自己的祖国,就会拍拍屁股走人。但谁也没有想到,她如树根一般,深深地扎进了这片贫瘠的土地。
  你去问她,弟弟推着姐姐;你去问她,姐姐搡着弟弟。她蹲着把水龙头拧紧,把头转侧过来,看着前院姐弟俩就像缠绕不清的两条土绳。笑容就像月牙,挂在了她的脸庞。她知道,姐弟俩想问的,是关于她前天相亲的事。
  那天,远在瑞士的父母来黄村看她。这是她来中国的十年里,第一次与家人相见。他们带给她丰饶的食物和先进的用品,还带来了一位英俊爽朗的瑞士青年。青年人是南京大学读中国文化的研究生,虽然与她初次谋面,却相谈甚欢。他们对生活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和热情。在她的房间,面对着窗外的平原,交谈的时间就像倏忽不见的清风,在他们身间溜过。
  临走前,青年人把看得见平原的窗户关上,希望她能告别这片土地,在他读完研究生后,一起回瑞士,从事他们都热爱的中国文化的传播。可她,良久也不出声。她重新把那扇窗户打开,并把青年人送到门口。他对她的选择了然于心,但却不甘心地发问:“你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不恋爱,为什么要生活?”可他不知道的是,她早已像平原的暮霭一样,飘散在黄村的各个角落,与这片大地的人们深沉地融为一体。
  在黄村,孩子们已渐渐成了她的全部。她和孩子,仿佛就是遥远的丘陵那边,一条静顿大河里的波澜,任凭时间的吹打,越见绵密和紧凑。村里的老人们也经常这样念叨——你不仅是你爹妈的女儿,也是黄村的女儿。
  前年的一个周末,她蹬着松滑的山泥,头顶倾盆大雨,去找半山腰的小屋子,那儿住着离学校最远的一个小姑娘。上山时,她把自己摔成了个“泥人”,以至于站在电闪雷鸣的门口时,小女孩惊吓得哇哇大叫。借着微弱的火光,她把雨衣的头罩摘掉,孩子这才破涕为笑。陪伴女孩的时间里,晦暗的天际如一只失控的花洒,瓢泼的雨水一刻不曾停歇。当她准备下山时,雨反而下得更凶猛了。
  她是在快到山脚的时候遇见泥石流的。那洪流突如其来,黑压压的,卷着碎石和污泥,像一堆浆状的怪物,带着吞噬一切的速度,扑抓着她。虽然,她用尽全力躲开了这场惊险的灭顶之灾,却失足跌进山沟,摔折了骨头,没法动弹。
  隔天,全班的孩子都来山里找。住在半山腰的小女孩带着老人,和男孩们一起把她抬上三轮板车,送到县城的医院。后来,医生告诉她,她的脊椎因此缩短了三厘米。但她一看到前来探望的孩子们,他们像五颜六色的气球欢快地拥满病房,心中所有的苦痛就都烟消云散了。她悄悄拾起孩子们漫山遍野找她的记忆,内心溢满了感动。当几个男孩调皮却忧虑地问她,“金毛老妈”会不会就不来村里教书时,她淡淡地笑了。她心里想,她会一直跟孩子们在一起,因为,她的“命”已经交给他们了。
  金毛老妈!弟弟扯破嗓子似的叫喊,把她从回忆拉回现实。你看,弟弟指着自己和姐姐,你看老妈,我们讲台词,一句都不错!说着,姐弟俩就像活脱脱从剧本里跳出来的小人儿,你一言我一语,把各自的台词对得天衣无缝。她毫不吝啬地夸奖了他们,又检查了一遍塑胶管道,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琢磨着,是时候让所有孩子一起来个“大排练”了。
  正午一过,她就把班上的孩子都集结到校舍前的平原。他们蜂拥到一起,又如鼠群般四处逃散,她花了好大工夫才让他们近乎整齐地围在一起。可一说要排剧本,黄村的孩子们就像着了魔似的,自觉按照剧本的顺序“唧唧呜呜”练起来。那认真的样子,连她也觉得震惊。没轮到的孩子,就在这原野上翻倒立,追羊群。空气里结出了清朗的硕大笑声。
  几周以前,排练之初,很多孩子怕说错台词,背得支支吾吾。她就告诉他们,不犯错误的孩子才不是好孩子。她不明白为什么犯错误在孩子心中这么可怕,世界上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这回事啊。她鼓励他们即兴发挥,帮助他们创造性地思考,甚至会为出色的创意修改台词和剧本。渐渐地,孩子们愈发投入,剧本成了他们和老师共同的作品。
  一部戏剧的力量是微薄的。让黄村的孩子在排戏之后,彻底从野生的天性和暴力的游戏中脱胎换骨,她没有这样预期。但是,正如班上最调皮的男孩子,也为她做出不可能的改变。有很多次,课上到一半,那个孩子就举起双手,犹如一位发现敌情的小战士。报告老师,他忧心忡忡却又满怀希冀地说,我控制不住自己要说话捣乱,申请去教室外罚站!她听后笑出了声。批准。她这样答复。她知道剧本的影响已经“随风入夜”,点滴的爱意才能构筑最终的改变。
  此时此刻,她面对着原野,对舞台剧的演出场地依旧一筹莫展。她能够想象,如果孩子们得知,精心排练的戏剧最终不能演出,会多么失望和伤心。她凝视着奔跑跳跃的影子,灵感,便在这时悄然而至:这方平原就是最好的舞台啊!大地是宽厚的台面,蓝天是明澈的景场,而黄村的孩子们——这天与地之间最迷人的图画,才是真正的主角。
  有心的地方,她想,哪里都是舞台。
  三天后,平原成了真正的剧场。班上的孩子们红红绿绿的,穿着自制的演出服,在纯美的自然风光里表演期待已久的梦想。学校的其他孩子和村里的老人们,也都围在一起。每当遇见高潮迭起的情节,雷鸣般的掌声便永不衰竭似的响起。
  只有她,只有她伫立在席地而坐的老人和孩子中间。她看见无声的感动像一片烟云,融化在广袤的平原上空,以无尽的仁慈和带笑的善意赐予她形状变幻的美,难以想象的美。那景致仿佛轻纱和细雨,微妙地裹抚着欢声笑语中的孩子们。她记起年幼的时候,身为汉学家的祖父时常为她讲起漂母与韩信的典故。成年以后,她把这种对苦难的悲悯,深沉地装在心里,只身提起去往中国的行囊。
  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下来。
  发稿/田俊 tian17@hotmail.com
其他文献
这个故事发生在北方的一个小城里。在小城的一隅,有一座老式的楼房,楼房周身爬满了爬山虎。夏天的时候,这座老式的楼房看上去有几分神秘,倘若它再大上十几倍,就更像是外国故事里的一个城堡,那种阴森森充满鬼气的城堡。  当然,这座神秘的楼房也是充满魔力的,如果你特别留心的话,你会看到四层三单元二门的那扇窗户后面有一双漂亮的眼睛,拥有这么漂亮眼睛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小妖。此时,她被一个老巫婆施了
中国的运动员出成绩早,凋落得也早。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运动员在回答新闻媒体的问题时,带着一种老气横秋的口吻说:老了,准备退役了。其实他们的年龄不过20岁出头,这种情况在女运动员中尤为突出。  环顾全球,30多岁的优秀运动员活跃在世界体坛,勇创高峰的事例比比皆是。俄罗斯男子游泳运动员波波夫?在游泳界几起几落,200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以33岁的“高龄”战胜索普等高手,获得100米自由泳金牌。同样是俄罗
大体联与大运会与时俱进1949年,在卢森堡人施莱默的推动下,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ISU)诞生。从那时起,国际大体联一直致力于扩大大学体育在全球的影响力。其实,体育价值观和实践与大学精神是完美契合的。国际大体联为世界各地的大学生提供运动的机会和平台,学生从大学体育中获得的健康、快乐和经验会帮助他们成为社会未来的精英。“今日的明星,明日的领导者”,这是国际大体联的口号。为了与这一座右铭保持一致,国
张宾,赛点赛事负责人。11月中旬,中国田径收到一个好消息──短跑名将苏炳添当选世界田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今年8月底,苏炳添与另外14名运动员获得了国际田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提名资格。最终经过投票,苏炳添与南非短跑选手希姆宾等六名选手成功当选。在当选的委员中,苏炳添是唯一来自亚洲的选手。苏炳添是中国短跑新时代的代表人物,正进入运动生涯的末期。前不久的多哈田径世锦赛上,苏炳添受到腰伤的困扰,未能跻身决
@cside:过去,我们的体育课一周被语数外占走多少节?增强体质本来就是学校教育的责任,现在又推给学生,高中那时候每天6点多开始上早自习,晚上10点多下晚自习,一上大学就要求体育达标……逻辑真是牛!@伊比利亚的7:不擅长力量,所以我高中到大学引体向上最多做4个。但我连续两年校运动会400米第一、1500米前四,术业有专攻嘛。引体向上0分的我从不觉得体质有什么问题。@SUCKER4EVER:可笑,要
“一轮游”再回头2001年开始,林丹走上国际赛场上的舞台,初露锋芒。不过,自从国际羽坛回归15分制之后,在2002年下半年开始,他有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几乎都是第一轮就被人斩落马下。那时,有人给林丹起了个绰号叫“林一轮”。在林丹的自传里,他曾描述这个绰号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我的心态开始失衡,不仅怀疑自己,而且有点害怕比赛。怎么第一轮就输了呢?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我有点想不通。”直到2004年雅典奥
赛场上的喧闹声变得跟过去不太一样。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书写传奇5年后,尤赛恩·博尔特原本渴望再一次爆发,以世人无法企及的速度夺冠,在带给粉丝们快乐的同时退役。但在伦敦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中,博尔特只拿到一枚铜牌,输给了自己的老对手、美国短跑名将贾斯汀·加特林。极少有运动员比博尔特更了解时间。过去十余年,博尔特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保持领先,不过,他的脚步最终被时间追上。在职业生涯最后一次百米决赛
被买断后,安东尼(右)加盟火箭,形成了“安灯泡”组合。今年8月14日,休斯敦火箭队宣布,用一年240万美元老将底薪合同,签下7月30日被亚特兰大老鹰队买断的卡梅罗·安东尼。安东尼加盟火箭后,和哈登、保罗组成“安灯泡”组合,一起追逐冠军梦想。十届全明星遭买断2003年,安东尼率领雪城大学夺得当年度NCAA总冠军后,参加了当年NBA选秀大会,在首轮第三顺位被丹佛掘金队选中。安东尼的进攻天赋得到完全释
[摘 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观察和实验,实验教学的科学开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初中生来讲,刚刚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没有较高的学习水平和动手能力。那么为了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师生互动,引导探究。  [关键词]师生互动 引导探究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
有辉煌也有遗憾1996年美国波多黎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年仅15岁的奎媛媛和罗马尼亚队高手高吉安并列第一,夺得了自由体操冠军,从此次名声大噪。那时的奎媛媛年纪小,以第三替补的身份参加比赛。对她来说,那只是一次锻炼。她在强项平衡木上出现了失误,却在自由体操预赛中意想不到地获得第二名,跻身决赛。自由体操一直是中国的弱项,大家本没抱多大希望,但奎媛媛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那场决赛云集了当时的世界高手。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