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与力量的混成感觉”——阎连科作品中悲剧意识的存在形态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200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连科用文学创作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思考与感受,即在当下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于健全人性的建构不仅需要尖锐的批判和鞭挞,而且更需要靠悲剧的力量来拯救和净化灵魂。阎连科的小说创作经历了由前期对乡民不无温情却不失批判意识的关照到对其品质的极度推崇,然而无论哪一种悲剧意识都是其作品一以贯之的东西。 Yan Lianke expressed his own unique thinking and feeling in literary creation. In the current complicated social environment, he not only needs sharp criticism and whipp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und human nature, but also needs the power of tragedy to save and purify the soul. Yan Lianke’s novels experienced the warmth of the villagers from the early stage without losing the sense of critical awareness to the extreme esteem of their quality, however, no matter what kind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is a consistent thing in his works.
其他文献
身处不同时代两位女作家的作品《莫里斯·格斯特》和《毒瘾难戒》反映了同一个主题:无法实现之爱。本文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相同点,从作品的结构、情节、人物性格入手,探析两部
期刊
自古西域至现代新疆不仅素有歌舞之乡隆誉,于视觉造型艺术亦有特殊贡献。远古的岩画和神秘的草原石人雕塑见证了古西域的文明发祥。这里又曾经是中原艺术与西域艺术,中国文化
职校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2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用心接纳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他们带着希望和梦想在人生之路上幸福前行。  用心悦纳,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有一部分职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因“破罐破摔”多年,多少有自卑之心,更有排他之意。在他们看来,老师、同学大多视他们为“异己”,自己又何必自找没趣呢?对此,我想何不逆向而行,我主动去“贴”他们呢
教育应该如同甘露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涵养着富有色彩的生命。学校以“温润”为教育理念,营造和谐温暖、内涵丰厚、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成才。  1.“攒劲儿”助学体系  学校积极构建帮学生“攒劲儿”助学体系,提出了“开阔时空视野,使正劲儿;养成良好习惯,使顺劲儿;培养广泛兴趣,不败劲儿;打下坚实基础,有后劲儿”的培养目标。  养成好习惯,学生才能知书、达礼。学校在习惯养成教育方
期刊
20世纪的百年中国美术面对着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局面,经历了深刻变革.身处21世纪的我们,面对这段资料浩繁却又迷雾重重的历史,应该如何把握?当下的写作对于理解20
期刊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