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是近年来在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中发现的一种具有调控破骨细胞产生和活化作用的细胞因子[1].它与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的相互作用,能调节破骨细胞的活化和增殖,维持正常骨重建过程。
【机 构】
:
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是近年来在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中发现的一种具有调控破骨细胞产生和活化作用的细胞因子[1].它与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的相互作用,能调节破骨细胞的活化和增殖,维持正常骨重建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马兜铃酸肾损伤大鼠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活性的变化,探讨sPLA2在马兜铃酸肾病(A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模型组给予关于通水煎剂(相当于牛药30 g·kg-1·d-1)灌胃7 d,停药后正常喂养至第14天;对照组以自来水灌胃.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并用半定量方法 评价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生化法测定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巯基
女,31岁,双下肢水肿伴尿检异常1 d于2009年11月24日入院.患者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水肿,来我院检查,尿常规蛋白3+,多项检查异常,为进一步治疗,以慢性肾炎收治入院.5年前因分娩时,在当地医院查肝功能,ALT及AST均升高,后去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查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Ⅱ期。
回顾性分析142例次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腹膜炎的病原菌和耐药性,探讨其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我国HBV-GN的发病率较高,占所有肾小球肾炎的16.6%~32%[1],特别在儿童中发病率更高.目前治疗HBV-GN的方法仍然是抗病毒药物加上激素类药物,干扰素α是主要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其在不同HBV-GN患者中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究其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为此,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HBV-GN患儿治疗前肾组织中干扰素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摸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当前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崛起和传统媒体的寻求融合与转型,新闻业生产流程和生态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学传统教育的合理性与走向也理所应当地引起了业界大讨论,无论是新闻专业教育领军院校还是地方普通院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泛新闻化就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新闻学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在当前这样
目的 评价现有在中国人群基础上开发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方程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适用性.方法 选择327例CKD患者,用中国方程、瑞金方程分别预测GFR值,与体表面积标准化99mTc-DTPA测的GFR(sGFR)进行比较.结果 Bland-Altman分析显示瑞金方程估计的GFR和sGFR的一致性最好,但所有方程估计的GFR和sGFR的一致性限度均超过事先规定的专业界值.线性回归结
目的 探讨透出液蛋白丢失对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不良-炎性反应-动脉硬化(MIA)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对130例无明显水肿和活动性感染的CAPD患者进行横断面的研究.用标准腹膜平衡试验(PET)评估CAPD患者腹膜转运功能.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夜间留腹透出液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残余肾功能(rGFR)为24 h
患者,男,33岁,反复右足疼痛2年,蛋白尿、Scr升高1个月余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困出现右足背及拇趾部游走性疼痛,伴有皮肤红、肿、热,持续约2 d后自行缓解,平均每半年发作3-4次.1年前发现尿酸升高,确诊为痛风.半年前右足疼痛发作频繁伴右膝关节疼痛,约10 d发作1次,每次持续3-4 d,服布洛芬、地塞米松后可缓解。
患者1,男,40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臀部出现鸡蛋大小包块,质硬.近3月突然迅速增大,疼痛,包块中心区破溃,有白色液体流出,不能行走而入院.既往史: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10年。
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关键效应蛋白,在感受营养信号、调节细胞生长与增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吡格列酮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可剂量依赖性地减轻高脂血症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目前有关mTOR的研究是移植免疫和肿瘤领域的热点,但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研究尚不多.本研究旨在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