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发散性思维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t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儿童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而综合素质能力的核心表现在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通过多种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幼儿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新颖性、灵活性等特点,是我们每个家长与老师都要重视的事情。
  发散性思维方法就是要突破原有的知识,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扩散,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的方法。它是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性答案、设想或解决办法。所以发散性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如一题多解、一件多解、一事多写)的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经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性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需要发散性思维
  线性思维是指思维沿着一定的线型轨迹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一种单向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线性思维,因为大部分的学校教育所要求的是根据所给信息,找到唯一正确答案的思考方式。学历考试、高考、大部分的电脑编程学习,都需要通过线性思维找到唯一正确答案。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活并不像“找到唯一正确答案”这么简单,在如今复杂多变的信息社会里,正确的答案绝不止一个。实际上,越来越多的问题都开始要求独特而多样的解决方法,那么用发散性思维找到多种答案的要求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也就是说,现代家长和老师必须理解现代科学的概念,让孩子学会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教育学和心理学家还认为,倘若一个人长久以来都习惯于线性思维,那么他在生活中就只会简单地以好和坏区分别人,并单纯地用黑和白来看待世界。然而在当今时代,想成为世界主角的个人必须摆脱这种“线性”教育对自己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以开放的网状结构思考和判断问题,用唯物辩证的眼光审视已知和未知的事物。只有这样,世界不再是黑白二色,绚丽多彩才会扑面而来;在遭遇问题多元性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
  利用游戏情景,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
  笔者曾听到不少家长反映说:宝宝平常看故事书蛮积极的,可一旦要教他学习数学,他就不干了。如何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构建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无疑是摆在家长和老师面前的一个重任。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积极的思维中学习思考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此以教孩子“学习几何图形”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组装机器人”游戏情境,通过利用游戏情景,开发宝宝的发散思维。
  首先引导幼儿在拼装过程中观察组装机器人的几何图形:机器人的头像正方形;机器人的身子像长方形。同时,我们运用开放式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还有什么东西像长方形?机器人的眼睛像圆形,而皮球、篮球、玻璃球、地球、月球、碗口、硬币、铁环、泡泡都是圆形。最后,我们鼓励孩子用几何图形拼摆自己喜爱的东西,有的可以拼成金色的房子,有的可以拼成大树,还有的可以拼成轮船、台灯、跳舞的小人等,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案展现在眼前。一段时间内,几何拼图游戏成为孩子们自由游戏时间最喜欢的活动。这样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拼搭出生活中熟悉的各种物体,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无限创造性。
  掌握提问技巧,开拓幼儿思路,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儿童都喜欢听故事,故事以其生动、有趣、多变的情节深得幼儿喜爱。在以往的故事教学中,家长或老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一些问题: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提问固然对加强幼儿的记忆有一定帮助,但所提问题都是单一的、回忆式的和封闭式的,没有给幼儿更多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那么,如何根据不同的故事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幼儿在故事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发散性思维呢?
  首先是变单一式的问题为多样性问题。多样性的问题可以是同一答案的问题,允许幼儿对同一问题作出不同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想得越多越好。
  其次是变回忆式的问题为启发式问题。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幼儿乐学、好学,并能引导幼儿思维步步深入,改变幼儿消极被动地接受故事的状态,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变封闭式问题为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包括判断性问题、假设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有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讲完故事后问: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他这样做为什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在掌握概念和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想象和推理,这无疑会提高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水平,促进幼儿连贯叙述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幼儿文学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童话、儿歌、故事、神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都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极好材料。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幼儿可以学到各方面词汇,如时间词:从前、有一天、一下子、很久以前;描写大自然的词:绿绿的草、蓝蓝的天、弯弯的小路、清清的河水等。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语言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要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由浅入深,妥善安排。
  总之,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需要家长和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家长和教师除了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还要重视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及求知欲,给予幼儿发现的机会,给予幼儿自我表达、自由创造及体验生活乐趣和成功感的机会,促使幼儿发展思维,设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想说、敢做、喜欢说、有机会做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说与做中使发散性思维不断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来,幼儿教师如何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已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并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可操作的途经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与家长保持最直接而`又经常性的联系,把家园联系工作点点滴滴地渗透到平时工作中呢?  关键词:幼儿;教师;家长;沟通  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间加强家园联系,是上面各种形式的补充,能起到很好的协调和沟通作用。因此“短
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动手能力差,不爱做手工、搭积木、画画,每天就爱看电视、玩手机、玩ipad。孩子动手能力差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家长们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担心孩子会受伤,或怕损坏东西,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让孩子亲手去做,凡事包办代替,孩子们几乎没有动手的机会;其次是孩子在家可活动的空间太小,这不许动,那不许碰,没有自由活动的小天地;而且家长很少给孩子提供手工制作的操作材料和工具,给孩子买的
摘 要: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两项工作,但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但又是相通相融的。  关键词:文化建设;异同;融合  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找到两者的异同和切入点,最大可能地有机融合,功能互补,让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共同推进企业的和谐稳建发展。  一、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
摘 要: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家政府不断出台与事业单位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现有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这些变化给事业单位管理带来严重的影响。基于此种形势,笔者重要阐述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以促进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事业单位社会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完善措施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
目的 比较腺苷负荷试验与运动负荷试验在99mTC-甲氧异丁基异腈(MIBI)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2460例临床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做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其中504例(A组)
县级医院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和龙头,是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枢纽,所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梧州市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国务院办公
记得去年的母亲节,吉林市举行了一场名为“妈妈,我爱你”的大型呐喊比赛,近千人一起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现场有不到一岁半的小朋友,还有头发花白的中老年人,许
摘 要: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是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的内驱力,二者密不可分。本文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做了简要陈述,介绍了企业文化的演变史,同时通过分析企业文化在我国的现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中国特色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企业生产
摘 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要想持续稳妥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自然也是。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企业成功地法宝,而这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否科学合理。任何一种管理机制都需要一步步的发展与完善,我们要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们就现行的国有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讨论,探讨一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