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币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24834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500年前的早朝。
  在庄严肃穆的宫殿里,商王的股肱之臣,内务府总管捧着一堆光洁美观,小巧玲珑的贝壳,躬着腰,喜滋滋地向商王展示即将用于流通的钱币。
  看着这些在东海、南海的海浪里随波逐流的贝类躯壳,满脸喜悦的商王,思绪已在自己向往已久的大海边。他的耳边是海浪溅起的呐喊,是子民们打鱼归来的欢笑。他的眼前是海燕掠飞的身影,是成群结队的海龟在白花花的海沙滩上孵蛋的慈爱,是贝类的躯壳随着海浪的浮沉,在阳光里折射出的那一抹艳丽。他仿佛看到了那些贝类在海水里的生生灭灭,那些把一生的精华凝结成一层美丽躯壳的贝类,多像坐在王座上的自己,把一些可圈可点的事,让史官執笔,写在竹片上,在灵魂升天后,将自己的高大伟岸,像美丽的贝壳一样留于后人……
  商王,终于在群臣的惊诧声里清醒过来。他久久地打量着手中的两枚经过加工的天然贝币。一枚长度约1.2厘米,另一枚长度正好长了整整一倍。他反复掂量着两枚坚固耐磨,背面有槽齿的贝壳,觉得便于携带,槽齿也不影响审美的视角,可作货币使用……
  商王的思绪里,中国最早的货币诞生了。大臣们资斧困竭里的期盼、军队资浅齿少的酬劳、王宫里的持螯把酒,觥筹交错,在一枚枚贝壳币里沉淀。
  从公元前19世纪兴起的贝壳币,在我国泉书典籍里烙下了痕迹的贝壳币,在商品的流通里,像春天的花木一样欣欣向荣。许多仿制的贝币悄然而生。骨贝、蚌贝、石贝……组成了一个贝币的大花园。
  300年后,公元前16世纪的青铜王国里。一枚仿制海贝的、改弦易调的铜质货币,被快马加鞭送进了商朝的王宫。除旧布新的风,席卷了晚年的商朝,最早的金属货币登堂入室,改变了一场钱币的雨。
  几千年过去了。非洲的一些民族和太平洋的少许岛屿,仍沐浴着商朝贝壳币的阳光。那种叫“加里乌”的“贝壳币”,600个多姿多彩的贝壳币,可买回一整匹艳光闪亮的棉布……
  选自作者网易博客
其他文献
再次上莫夺山是一个立夏后的季节,正是炎热时节,但是,你身处这海拔1800余米的莫夺山上,微风吹来,能把满山绿树中的负氧离子带到你脸上,轻轻呼吸,会让你倍感舒适。我和县文联以及县文化旅游局的文化界同事,在县人大挂钩扶贫化良村黄永俊副主任的带领下,与村里的扶贫工作队、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来到了莫夺山。一路上,我感觉这道路与几年前来时的那次有了明显的差别,记忆中上山的路七弯八拐,是一条被村民们称为“干天
期刊
旅居厦门的第十年,我最常走的地方是华新路,它接连斗西路,又临先锋营,别有一番味道。有人说这条路是厦门的最后一块诗意之地,说它诗意并不为过,只是厦门这座城,的确有太多诗意的地方可寻了,或许是不为众人所知,才有了这“最后”之说。  华新路是静谧的。红砖白瓦的闽南特色建筑,赫然醒目。我从小巷口走进,听见三两只鸟儿在头上唱起欢乐歌,它们不扰人,亦不怕人。停经树端路旁,径自徘徊着,忽而旋转,忽而飞跃,叽叽喳
期刊
教室墙上还贴着孩子的照片,孩子双手抱着一个大南瓜,咧开嘴笑着。那是去年我带孩子们去附近的农家院秋游时用手机拍下的,我轻轻地剥下来仔细端详,泪水禁不住滴在了泛黄的照片上。  这个孩子是我的学生,在放暑假期间,由于父母照看不周发生意外失去了幼小的生命。作为孩子的班主任,我觉得特别难过……  那个家庭很特殊,父母是近亲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智力发育先天不足,俗称傻子。现在大概有十一二岁的样子,周围的几所
期刊
在那高高的太空上  太阳和月亮最明亮  在亲人中最思念的  就是我那慈祥的爹娘……  常常真切地感到,父亲母亲就在我的身边走来走去,好像我一回头就能看见他们慈爱的目光;可每每伸出手去,却触摸不到真实的他们。  也常常觉得,随时就会听见他们低低地叫我一声乳名,可旋即又知道,这个称呼已跟着父母一起永远地从世界上消失了。谁还能再暖暖地亲亲地叫一声我的乳名呢?在父母先后辞世的这几年间,总涌起二老生前点点滴
期刊
一阵寒风吹来,一阵寒流袭过,一阵冰雨洒过,冬天就无处不在了。  但是冬天好不?冬天温暖、温馨、迷人不?我想找一句描写冬天的美丽句子或者赞美冬天的诗句却只是徒劳。春是希望、夏是热情、秋是收获。冬是什么?我坐在办公室里,还不到供暖的时候,冷得有些发抖,冬天就这么来了,讨厌的冬天!我还必须找一句赞美冬天的句子,因为有份欢迎词的开场白上要用,我还是徒劳。因为我坐在办公室,行走在水泥框架之间,所有的东西都是
期刊
面向阳光,心朝快乐,在三更的梦里我轻装而行。一棵高耸的大树映入眼帘,它粗壮的枝干多么有力,它茂密的树叶还保留着春天的色彩,一黄一绿与县城广场的银杏树形成鲜明的对比,大自然这支神奇的画笔令我佩服。  每一个光阴流转的季节,都有嫩芽悬于枝头,它就是我老家延河村,沟底的那棵大柏档树,五百年來,它始终庇护着我们的村庄,我敬畏着,亲切称呼它为神树,还有那最熟悉、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儿时戏水的那两条交叉的小河
期刊
达坂城歌香撩人,风以迷人身姿列队谷口。潜意识里,河谷十分寂静。  我错了,错在持陈腐老旧思维,触想象发力。  先是听觉出了问题。  雄浑壮阔的天山地心力告诉说,听不见或无视谷中白杨林、小花、小草,及河谷中卵石等灵性物们的说话声,便以为它们不懂语言,和没有思想情感是错的!  河谷中的灵性物,包括牛羊们全都有自己的语言,且相当丰富。白杨林的语言与卵石们的语言略有不同,小草、小花们说话时会露出些许躲闪般
期刊
嘎斯嘎雪峰在蔚蓝色的天幕里多像一匹北望的骏马,父亲在我小的时候总是这样告诉我,孩子知道吗,那雪山是一匹白玉顶子昂首腾空的骏马,雪峰的背后就是唐古特牧人生活的青藏高原,你看那迷茫在走廊北段的尘埃里就是蒙古高原的阿拉山脉,我们就在其间。长城与烽燧更迭的时代、英雄与古城凄美的传说,以及波斯的贝壳、盛唐的丝绸、远遁的民族,转眼间已是沧海桑田。我那时小,怎么也听不懂,而今再去看嘎斯嘎雪峰那冷峻的样子,她是那
期刊
大力石——一个以酿酒闻名的山村。多年来,我多次听人说起过大力石,也曾喝过大力石的酒。然而,我却没去过这个神奇的地方。去年冬季,应县文联之邀,和十几个文友,一起到大力石村采风。  大力石属于安乐乡,可到大力石村的公路,如一个醉酒的书法大师写的草书,弯弯曲曲,跌宕起伏,笔锋在磅礴连绵,沟壑纵横的大山上率性挥洒,从安乐乡政府起笔,居然画到相邻的另一个乡镇(戌街乡)后,绕一大圈,这一笔又画回安乐乡,在大力
期刊
哇呜哇,咚咚嚓,  迎得个新媳妇背坐下。  我问新媳妇吃什么?  瓜子花生油炸炸。  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冬日的午后,阳光把树的的影子打在大地上。楼下的院子里,几个小孩手拉着手,蹦蹦跳跳唱着这一首古老的童谣,幸福在他们的笑脸上荡漾着……谁也没有注意到,就在楼梯口,我年老的外婆怔怔地望着院子里的孩子们,也轻轻地哼着这首她最喜欢的童谣。她边哼唱边背转身,最后一次独自走上三楼,最后一次俯视大地,她不再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