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一点”故事

来源 :今日中学生(初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时候有个秀才,虽才华横溢却又有点目空一切,他的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就决定找个机会教训教训他。
  有一年,秀才参加了科考,自感考得不错,就故意在考试之后问了老师一句:“听说您会测字算命。能否给学生算算前程?”老师问:“但不知所问何事?”秀才回答:“我想请问录取名次。”老师听了,看了看他,说:“如此请先写一字。”秀才并不谦让,而是立即挥笔在纸上点了一点,老师看了看这一点,立即开口算道:“由此看来,你有望考上一等。”秀才问:“是一等的第一名吗?”老师说:“不是。”秀才赶紧问:“是第几名?”老师看了看他,说:“暂不奉告,容我日后慢慢道来。”
  


  不久,皇榜出来了,秀才果然不是“一等头名”,而是一等的最后一名。于是秀才再度找到老师:“我一向文采第一,‘点’是‘文’字的首笔。故而写了一点求教。如今我却成了一等末名,此事奥妙何在,能否明示晚辈?”老师发现教训他的机会到了,也就立刻侃侃而谈:“点,虽然是‘文’字的第一笔,可分明也是‘等’字之最后一笔。先前我见你写点时心浮气躁,正应了骄兵必败之古训,这才认定你非一等之首而是一等之末。俗话说,一点也不可含糊,此言之深意,你,真的深思熟虑,想过吗?”一番话问得秀才张口结舌,再细想开去,“点”果然是“等”字的最后一笔。自然,也就是打这天起,那秀才谦恭之极,再不敢轻言“文采第一”。
  细想这故事,情节虽是虚构的。但故事中老师指点学生的方法却妙不可言。他发现学生的浮躁后,并不是立即表态批上一通——因为这时候的确缺少批评学生的足够的“理由”。即便批评了,效果也未必好,而是说了句“容我日后慢慢道来”,留了个悬念给学生——实际上是“促”其深思一下。而一旦考试结果出来了,批评学生的机会成熟了,这才侃侃而谈,亮出了两个证据:一是关于“点”的妙侃——“点”虽是“文”的头笔,却更是“等”的末笔;二是学生询问考试结果时的“心浮气躁”,这才使学生听了心悦诚服。且自此后“再不敢轻言文采第一”。
  


  如此看来,批评的确是一种艺术,批评时的确需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换言之。操作者只有精心“设计”好批评的程序,批得既恰逢其时又恰如其分,那批评才能如春雨,如东风,使人乐于接受。
其他文献
一、前言煤炭企业作为国民企业当中的重点企业,随着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入,其所形成的劳动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尤其是企业工会工作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其中涉及到工会直选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上大学时我最喜欢哲学课,我觉得它把一个复杂的问超通过统一简单化,把一个简单的问題通过辨证复杂化。在一堂哲学课上,教授讲解唯物辨证法时拿出一个沙漏。他指着积在沙漏下
我的家乡韩家派庄,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我是村里第四个考上大学的。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学都还没有扩招,能考上大学的,在村里就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当然,这也是我的梦想,从小,父母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将来就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农活了,就翻身成了城里人。我就是在这样的引导下,实现了这个梦想。这个梦想实现后,村庄沸腾了好长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里,“韩洪吉的儿子考上大学了。”、“韩洪吉的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xtended input-occupancy-output analysis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coeffcients, as well as backward and forward linkages of Chinese multi-r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朱爱月之我见如何使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运用外语的技能,这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师应解决的难题。以下是本人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一位领导同志在谈到学习问题时说,我们平时除了要重视书本的学习外,还要注意观察事物,扩大视野,处处留心皆学问嘛!这一句话不经意就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文有妙文,批有妙批,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古至今,许多高手,妙笔生花,妙语惊人。更有一些批文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鲁迅先生幽默过人,他给学生许广平女士写的论文《罗
百年金桂,枝繁叠翠,花期已过,芬芳留香人欲醉。携手漫步,穿桂林,摘桂叶,抚桂枝,细数年轮凝翠微;怎奈得,百年风雨成桂林,流金花开香万里。丛林中,村姑唱山歌,牧童横笛吹,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