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与乡村振兴课程探索与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UnA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新型林业人才,根据“新农科”对涉农专业的要求,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开设了现代林业与乡村振兴课程,为加快完善该课程的实施方案,本研究对该课程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林学学科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加速推进高校学科接轨世界大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掌握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国家制造业水平,解决制造业核心技术迫在眉睫。基于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国家提出了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归根结底是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国目前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模式的需求,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来提升人才质量将成为驱动人才的根本策略。将可视化3D新技术和案例数据库引入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思维可视化与教学可视化融合,推
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指考试科目,“举”指选举人才。一、产生背景1.经济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势力得以增强,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他们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地位。2.政治条件:隋唐时期士族势力虽然渐趋衰落,但由于他们在政治经济上有一定特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隋唐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隋唐统治者为了进一步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开始采用科举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与农产品安全,新时代农林人才亟需掌握环境污染与修复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也给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挑战。在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方面,华中农业大学打造了具有农学特色的优质课程体系、发展了灵活多样的理论教学模式、围绕土壤污染修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创新活动、搭建实践教学基地与创新平台。相关举措彰显了环境科学专业农学特色,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新时代地质学及地球科学面临着从行业向社会的转型,对传统的地质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地学文化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地质学的形成、发展历史和地质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详细论述了以“爱国、求实和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地学精神,即李四光精神起源、形成及其在新时代的教育意义。认为地质学及地球科学教育应在传承地学精神的基础上,将地学文化纳入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创造型人才。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它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
期刊
前不久,有关“徽州宴”的话题不断登上各大网站的热搜榜,一时几乎撑起了网络半边天.事情的大概情形是这样的:7月2日,安徽蚌埠市绿地中央广场一名邹姓女子遛狗时不拴狗绳,小狗
期刊
从2017年秋季开始,初中历史统编新教材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使用。统编历史新教材变化较大,它的一大亮点就是在编写体例上打破了原来教材的专题史编写体例,回归编年体编写体例。这更能体现出历史学科时序性、线索性的特点,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更便于教师教学。但是,在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在顺序的编排上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下面就统编七年级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和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两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举例说明。
为迎接新工科建设背景和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运营,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铁路专业人才,保证我国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领先地位,铁道工程专业的教育培养体系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铁道工程专业是北京交通大学的特色专业,本校针对该专业本科生已有的实践培养环节进行了加强与完善。文章主要讨论了本校实践环节的已有建设内容及下一步工作,首先明确了本校铁道工程专业的教育目标,着重进行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高素质培养,然后基于该目标和铁道工程专业的新时代特点,从实习、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和专业讲座四个方面出发,对本校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严峻的公共卫生形势迫使高校急需反思当前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中的短板。作者分析了重临床轻预防、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创新等主要问题,认真思考并论证了如何将疫情防控融入教学,提出了重预防、强实践、促全球、厚人文的教学理念转变,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了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试行了在线教学、案例法教学、模拟(虚拟)教学、综合演练等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预防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围绕“思想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课程建设目标,从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角度,挖掘光学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