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在我心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ne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成长有道,道在有德,德在我心,心诚则灵。其秘诀有三。
  秘诀之一:信仰支撑,愿为人师
  大道至简。一个人干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做一天教师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教师,做一辈子名师。这不仅需要教育思想做支撑,同时要有教育情怀,甚至是教育信仰作支撑。谈到信仰,我想做的最好的就是佛教事业,影响人们思想两千多年,至今仍占据着名山大川,统一规则,统一着装,连发式都是一样的。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就是怀着对教育的信仰走向教师岗位的,当年他被招工到盘锦電机厂工作,干了八年政工干事,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个绝好的差事,可魏书生老先生就是不想干,曾三次申请当教师,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校长,再到盘锦市教育局局长,终于成为教育改革家,成为全国劳动模范,真可谓“书生”意气,指点教育,激扬学子,信仰支撑成大业。
  秘诀之二:修心养性、乐为人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所尔有得。凡事愿意去做是前提,乐于做才会有所成就,所谓“乐此不疲”,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当老师的过程就是一个修心养性的过程,名师是历练出来的。《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实就阐述了一个人修心养性的历程,孙悟空属“心”,心善变,因此有七十二般变化,学艺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在心房里修炼。中国汉字有讲究,人身体各个器官,什么肝胆脾胃肾膀胱大小肠都有一个“月”字旁,唯独“心”是一个弯沟外加三个点,这三个点还不团结总想往外蹦,修心就要“栓心猿锁意马”,就要带紧箍咒。那么孙悟空是怎样成佛的那?是因为他本领高强能上天入地七十二变化吗?显然不是,因为取经之前这些本领他就具备。是他能降妖除魔除暴安良吗,也不是,他的本性就好斗。是他人际关系好,遇难之时请谁帮忙谁就来,而且帮完忙就走从不讲价钱吗?还不是。他成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历练成佛,这就是所谓的“不受苦不知福,不受魔不成佛”。当教师每天面对的就是枯燥的教材和总也长不大的学生,要不断的学习,要不断的成长,长年累月的备讲批复考评,还要应付各式各样的检查考核,要做到乐于此道,必须要经历一番修心的过程,要不断地调整心态,才能把事业做好。有一句话说的好,心好一切都好,佛家讲相由心生,不是吗?翠微小学许培军校长说:“花开我心”,的确,“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成功快乐之花;“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追思怀念之花;“小楼昨夜听春雨,明着深巷卖杏花”,这是孤独寂寞之花;“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是林黛玉忧伤抑郁之花----此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秘诀之三:德业兼修,知行并重
  小胜靠智慧,大胜靠德性。德不孤则必有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些大道理,我想大家一定都懂,在这里我只想和大家分享一段碑文,知行并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据说,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有人说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有人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省。
  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时,顿然有醍醐灌顶之感,声称自己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回到南非后,这个志向远大、原本赞同以暴治暴填平种族歧视鸿沟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和处世风格。他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亲朋好友着手,经历了几十年,终于改变了他的国家。
  人类文明总有其相通之处。《礼记·大学》里有这样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其含义是,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家庭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她)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谈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对“名师成长之道”已有所悟,名师成长的大门也永远会向大家敞开着,那就让我们大家一起,相互学习,同心戮力,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此与大家共勉!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平县滦平镇中心校)
其他文献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走出课堂,走上社会,拓展视野。自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后,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使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为了有效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笔者认为,农村初中学校应
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弊端。在作文时,学生往往视作文为畏途。提到作文,许多学生唉声叹气。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  一、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小学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说明了教学既有一定的规律、原则、方法可以遵循,又有很大的灵活性,每个教师都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又不能拘泥于方法和模式,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所困。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开发区六中从实际情况和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入手,逐步形成了“问题导学、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把教学相长变为现实。  问题提出的背景  大量的课堂观察发现,
肥城市汶阳镇初级中学始建于1986年,学校坚持“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的办学理念,以建设幸福教育为目标,打造学校“情智教育”品牌,依托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技术助教、助学、助研、助管、助评的作用,探索技术改变教育、技术服务教育的新路径,让学生乐学、会学、好学,促进学校新发展。  一、研究缘起  汶阳镇坐落在泰山南麓,汶水之阳,素有“自古闻名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的美誉,是一个典
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促使着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但是,素质教育到底以什么标准和模式进行操作却是不好把握的事情。在作文教学上,如果我们因为强调个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重要,而忽视了思想性、引导性和想象性的发展与作用,也很难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以供探讨。  一、思想性与个性相统一  素质教育强调个性的发展。在作文教学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一 轮 新 月 落 碧 镜,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两 岸 青 山 映 水 中。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朝 雾 轻 烟 飘 渺 渺,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夕 阳 如 血 照 西 东。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微 风 湖 面 清 漪 浪,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岸 上 花 开 木 芙 蓉。  ○仄 仄
期刊
br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大连金石滩实验学校,是一所从幼儿园规划至高中的十五年一贯制学校,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挂牌的第一所实验学校。  学校位于五A级国家旅游度假区金石滩,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在校学生共2355人,教师210人,学校的思圣路、东西方圣贤名家雕塑群、航天育种植物生态园,呈现着学校的办学内涵,让这所具有百年历史积淀的校园彰显着民族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一、
我校建校于1957年,历史发展悠久。1969年迁到麦水南面岗,正式命名为古劳中学。2005年教育布局的调整,与古劳侨乡中学合并,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近几年,随着教育强市和鶴山市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我校又面临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确定教育方向,建设特色学校  我校以“合心、合力、合拍”为特色主线,打造“中国最美功夫水乡”的教育明珠。我校倡导的“合”文化教育探讨的是人与团队文化的关系、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平台。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商亮)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引领未来。新时代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小学生减负如何落到实处?如何让教师成为备受尊重的职业?校园体育如何发展?两会期间,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做客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回应网民关切。  整顿规范教育秩序 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短于培训、长于广告、长于宣传,用升学率,用所谓包装的成绩在家长中造成焦虑,这是绝不允许的。”四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