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NA1对EBV相关胃癌细胞中E2F1表达的影响

来源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w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相关胃癌(EBVaGC)细胞中EBV编码的核抗原1(EBNA1)对E2F转录因子1(E2F1)表达的调控作用,并分析EBNA1和E2F1在胃癌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BVaGC和EBV阴性胃癌(EBVnGC)细胞中EBNA1和E2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选取两种EBVnGC细胞BGC823和SGC7901,建立EBNA1稳定表达的细胞模型,命名为BGC823-EBNA1和SGC7901-EBNA1,采用q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两种细胞中E2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EBNA1只在EBVaGC细胞中表达.EBVaGC细胞的E2F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EBVnGC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P0.05).在EBVnGC细胞中稳定过表达EBNA1后E2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EBV编码EBNA1诱导E2F1表达上调,提示E2F1可能在EBVaG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靶向EBNA1/E2F1途径可能为EBVaGC病人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的正向变构调节剂(PAM)NS1738(Ⅰ型PAM)和PNU120596(Ⅱ型PAM)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活性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用胆碱(choline)、choline+NS1738、choline+PNU120596处理7 d后,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LDH的分泌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相
目的 通过产时超声监测产程中胎方位及脊柱位置,探讨其对持续性枕后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单胎阴道分娩产妇106例作为研究对象,产程中应用腹部及会阴超声监测胎方位及胎儿脊柱位置,同时记录胎儿分娩时的胎方位,分析超声评估胎方位及脊柱位置对持续性枕后位的预测价值.结果 第二产程中超声评估胎方位对持续性枕后位分娩预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7%,阳性预测值为31%;第二产程中超声评估胎儿脊柱位置预测枕后位分娩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6%,阳性预测值为71%.结论 第二产程超声评估胎方位及胎儿脊柱位置为
目的 探讨干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EAT1表达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型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MPP+诱导SH-SY5Y建立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慢病毒干扰LncRNA NEAT1调节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实验共分为6组,包括Control组、MPP+组、LncRNA NEAT1-NC组、LncRNA NEAT1-NC+MPP+组、shRNA-Lnc
目的 探讨改良一片式可折叠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体平坦部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3月—2016年4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行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56例病人资料进行分析,依据人工晶体缝线固定部位的不同分成睫状体平坦部(角巩膜缘后3.0 mm)固定组和睫状沟(角巩膜缘后1.5 mm)固定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基线资料;行裂隙灯、前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比较两组术后色素播散综合征(PDS)、色素播散性青光眼(PG)、虹膜夹持(IC)和反向瞳孔阻滞(RPB)等并发
目的 探讨癫痫类型及抗癫痫药物(AEDs)对癫痫病人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局灶性癫痫病人31例和全面性癫痫病人2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服药情况分为局灶未服药组(n=14)、局灶服药组(n=17)、全面未服药组(n=13)、全面服药组(n=8),以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检测各组静息运动阈值、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并进行比较.结果 局灶未服药组与局灶服药组、局灶未服药组与全面服药组间静息运动阈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9、-2.059,P<0.05);局灶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洛铂腔内灌注治疗老年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老年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病人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经胸腔引流管引流净积液后胸腔灌注洛铂30 mg/m2,每周1次;治疗组在灌注洛铂的基础上给予贝伐珠单抗200 mg胸腔灌注,每周1次.比较两组病人的客观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胸腔积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红细胞计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8%、55.1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视黄酸受体反应蛋白(RARRES2)的表达及其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密度的关系,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OSCC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RARRES2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Spearman相关分析RARRES2表达和中性粒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Transwell实验检测RARRES2对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的影响.应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RARRES2表达和中性粒细胞密度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Kaplan
目的 分析深在性囊性胃炎(GCP)的临床特征,提高对GCP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20年6月于我院诊治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GCP的病人31例,分析其临床症状、病理、内镜及影像学表现等临床资料.结果 31例病人中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58.00±11.08)岁;临床表现为腹痛11例,腹部不适7例,腹胀6例,无症状7例;发病部位为胃体14例(45.2%),胃窦7例(22.6%),胃底5例(16.1%),贲门3例(9.7%),胃角及幽门各1例(3.2%).29例行CT检查,
目的 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1(GPS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4月—2016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病人的石蜡组织样本及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PSM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病人石蜡组织样本中KRAS和NRAS的突变情况;分析GPS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GPS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102.938,P<0.001).G
目的 识别冠心病(CHD)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分析DEGs参与的生物学途径阐明CHD疾病发生涉及的细胞内通路.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两个已发表的CHD微阵列数据集中mRNA表达芯片的原始数据.筛选DEGs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Venn分析、基因本体(GO)注释分析、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细胞通路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CHD病例外周血中核心D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