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上春树的作品出发谈后现代日本文学创作

来源 :百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村上春树的作品当中展现了战争、历史等多种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能够给人带来巨大冲击而又唤起人们共鸣的因素。村上春树的作品正是由于具有这一特点,才能有效地打破异质空间与现实世界之间特有的阻碍,使得其作品呈现出全球化的特色。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着重从村上春树的作品出发,着重分析了后现代日本文学创作的特色,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村上春树;作品分析;后现代日本文学
  村上春树的作品为许多人所喜爱,不仅仅是因为村上春树的作品非常细腻,具有个性化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他与现代日本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全面地展示了后现代日本文学创作的特点,其作品属于现在日本文学创作的一部分,人们能够通过阅读他的作品了解后现代日本文学的创作。
  一、具有全球化色彩的作品
  村上春樹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全球化的色彩,而这不仅仅是村上春树的作品的特点,也可以说是后现代日本文学的特点。
  我们在分析村上春树的作品特色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分析。村上春树的作品与大江健三郎等人的作品的重要区别在于大江健三郎的作品的思想基础是法国的思想,他创作的作品与法国文学联系非常密切[1]。当然,他也积极地从世界文学中吸取一些有益的部分,但是这一部分所占的比例却是非常小的。而相较于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的作品就更为独特,也更加具有吸引力。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为村上春树后来的作品奠定了基础,这部作品虽然是由村上春树写成的,但实际上给人的感觉却像是日本人所写的美国文学,其中美国文化的气氛非常浓重。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虽然是日本神户,甚至具有一定的传记色彩,然而,在翻译成英语之后,读者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却难以判断故事的发生地。人们没有办法清晰地辨别他所写的故事是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甚至有部分读者会认为这部作品的发生地就是在美国。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许多人众说纷纭,但是不可辩驳的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具有全球化的特征。
  村上春树不仅自己进行创作,他还会翻译大量外国作家的作品,甚至还不远万里去见了卡福和欧文,并与他们相谈甚欢。村上春树正是因为与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具有非常明显的全球化的视野,他的作品也因此就更加偏向全球化。他的作品不只是给日本读者写的,甚至不是给亚洲读者写的,而是给全世界的读者写的。不同国家的人们都能够从阅读他的作品的过程当中获取自己的体验,找到与自己的国家有着密切联系的内容。
  有人说,村上春树是“做美国文学的日本作家”,但是却没有人清楚这里的“美国”在村上春树的作品当中究竟是什么[2]。村上春树根本没有在美国生活过,这句话中的美国文学不会是美国的风土人情。然而,让人们疑惑的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又确实有着明显的美国文化特征。笔者在分析村上春树的这一创作特色的时候,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而全球化又是以美国为中心的,所以人们接触到的文化实际上都有着美国的特色。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的独立主权被我们无视了。从这种角度上来说,美国实际上是全球化的牺牲者之一。比如说,《且听风吟》这部小说虽然是关于“生”和“死”的青春小说,但是它却现视力村上春树在进行一种全新的尝试,他在尝试着借助日本这个舞台来书写通俗的、适应于全世界的青春小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且听风吟》的主题就是现在所说的全球化,而村上春树所创作的也就是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文学。
  村上春树曾经将奥布莱恩的作品《核时代》翻译成日文,而这部作品讲述的主要内容则是出生于冷战时期的主人公对避难所产生的强迫症似的执着。虽然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对他的家人有种奇怪的、难以忽视的厌烦感,但是他还是在自己的地下室里建造了避难所作为另一个家,甚至不断地尝试着对其进行改良,使其称为真正的安全的家,在家里再建一个作为家中之家的核避难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疯狂的产物。而村上春树在翻译这部作品的时候就可能会受到这一部作品的影响,会尝试着述说人们身上的矛盾与违和,所以他也有大量的作品是用来表达强烈的违和感。比如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这部作品对于“世界尽头”的看法更加偏向强调的是心的有无。他对人类追求高科技,并且不愿意回归自然的现代社会产生了强烈的担忧之感。但是这部作品中的“家园”又并不是典型的日本式的家园,在这本书中的家园中有独角兽,也有手风琴,还有火炉和打火机,这些东西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西化的世界,或者说至少是日式和西式融合的世界。而通过这一角度,我们也可以认识到这部小说实际上也是全球化的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典范。
  村上春树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会尝试着将真实的历史背景进行尽可能的虚化,虽然这种方法会受到评论家的批评,但是却能够使得自己的作品走向世界,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与关注。所以这种写作的方法实际上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它给村上春树提供了一种独有的创作思路。而村上春树的这一创新性的写作方法实际上也对后现代日本文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二、对宏大主题进行探讨
  在村上春树写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之后,他又创作了《奇鸟行状录》以及《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这些作品从结构上看都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故事有机交替展开的,这是村上春树在创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3]。比如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实际上是由《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两部分构成的,这两部分的故事结构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但实际上它们自身的意义及他们自身的内容却不同。然而这种观念却可能是无法通过相对具体的方式来进行有效地表达和展示的,但这种观念又确实是存在的,它非常神秘而捉摸不透,但我们并不能说它没有关系。而正因为村上春树的作品存在这一结构,所以会导致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出现误读的情况,《世界尽头》篇以及《冷酷仙境》篇存在的关系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的。我们在寻找答案的时候,可能根本寻找不到合适的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而这却也是村上春树创作作品的一个重大魅力。比如说,村上春树的《1Q84》讲述的是在1984年的日本存在着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日本与日本过去的历史以及自身的过去未来存在于不同的平行世界中。村上春树的这一创作方法,实际上与石黑一雄的作品有着相似之处。
  村上春树在创作《灵魂的来往之路》这部作品的时候,描述的实际上并不是真实的1984年,而是生活在1Q84年的在这个世界当中的人。谁都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东西都能够在这个世界中实现,村上春树在有意识地尝试着理解和分析这个1Q84的世界。他认为奥姆真理教事件已经完全暴露了日本人甚至世界性的精神危机。他将现代社会的伦理问题展示给世人,认为一念之差可能会失之千里。人们所认为的犯罪的人实际上和没有犯罪的人的距离非常小,假设中既有现实,现实中也有假设。而村上春树在创作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将现代社会的整体写成小说,他尝试着精心的去塑造每一个人物,给每一个人物一个名字。
  《灵魂的来往之路》时间设定在1984年,在日语的中数字9和英文字母Q的发音,是非常相似的,奥威尔的《1984》虽然被称为未来小说,但实际上批判的却是斯大林的集团主义统治,其未来意义根本不明显。但村上春树的作品与奥威尔的作品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小说中的人物不知道哪个世界是真是假,而村上春树则认为这是非常自然的,真假其实并不重要,每个世界实际上是相似的。村上春树创作的青豆是一个让自己封闭起来的女孩,她勇敢自由,想要突破束缚。然而青豆脑海中的思想却根深蒂固,人们难以摆脱自己小时候被植入的思想。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发现真理伴随着强烈的痛苦。所有人都在渴求来到这里,然而来到之后却非常痛苦。人们需要尝试着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最终找到了宗教,然后借助宗教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实际上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结束语
  村上春树是后现代日本非常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够代表后现代日本文学作品的特征。村上春树的作品乃至后现代日本文学作品会更加强调全球化和探求更为深刻的、困扰人们的话题,具有着非常明显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俊:《日本后现代文学空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2] 牛梦鸽:《村上春树的后现代日本文学创作》[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0期,第96-100页。
  [3] 王莉:《论现代日本文学的原发性在村上春树作品中的成熟》[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9期,第43-44页。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新型工科专业。对此专业而言,素描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素描课程经过国内外艺术类院校多年实践探索,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目前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素描教学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多数采用艺术类教学方式。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素描教学方法与策略。希望能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素
期刊
里外之一(局部)
期刊
时间:现代  地点:陕北农村  人物:  二狗——脱贫后的略带点土豪的形象  花花——二狗妻子,村“乡风理事会”志愿者  秦芬——支书妻子,村“乡风理事会”志愿者  小宝——二狗与花花的儿子  丽丽——小宝的未婚妻  幕启。  置景:花花家院,舞台右侧有院墙、中间有石桌石凳、旁边一张摇摇椅,左侧为家门。  幕后伴唱。   新时代、新思想,   新文明引领新风尚,   新村新貌新气象,   新天新地
期刊
余泽玲,女,1966年生,汉族,初中一年级文化程度,农民,陕西省安塞县王窑乡庙沟村人。  余泽玲小时爱剪花,也爱画画,看到报纸上发表的剪纸,书上印的花花,她都会收集起来照样子剪。春节时看谁家窗上贴出个好窗花她会想法子把样子剔下来。1988年余泽玲在丈夫的陪伴下来到了县文化馆,并参加了县文化馆举办的剪纸创作培训班。在培训班,经过理论的学习和众多老一辈剪纸艺术家的指点,剪纸技艺得到进一步提高。同年在安
期刊
一  夏至临近,渭北一带的麦子黄了。和着布谷鸟的叫声,村子上空飘来阵阵麦香。  村里人都在为麦收做准备。和邻居相比,父亲性急了一些。那几天,他就像等待揭榜的考生一样坐立不安,时不时跑到麦田察看,每次回来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跟在忙碌的母亲后头絮叨:谁家已经开镰了,谁家麦子都上场了。母亲呢?则以她一贯的沉稳应对:“你急啥?夏至一到,咱就开镰。”夏至麦子自死,这理父亲也懂,可他照旧天天往地里跑。  开
期刊
时间:阳春三月  地点:农家小院  人物:贺 罗——农民工,男,39岁  吴秀玲——贺罗妻,女,34岁  王喜来——农民工,男,45岁  幕启。  王喜来 哎呀!回来了、回来了,哎呀!  贺 罗 哥、哥你咋走了?  王喜来 三个月没有回来了,看见了乡党们也不打个招呼  贺 罗 乡党们大家好!  王喜来 看见你二舅了吗?  贺 罗 哦!二舅好!呀二舅都瘦成啥了。  王喜來 喔是二嫂。  贺 罗 哦!
期刊
时间:2020重阳节  地点:某市敬老院内  人物:  云朵——女,21岁,足疗店员工  爱菊——女,35岁,敬老院员工  罗老——男,88岁,敬老院里老年痴呆者  罗红——女,48岁,罗老女儿  幕启:背景大屏幕是深秋的敬老院场景,爱菊推着轮椅上的罗老在院子里哂太阳。  云朵戴着帽子、手举着小旗子上场,帽子上印有小红心,旗子上写有敬老爱老的字样。  云朵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老板通知我们休业一天,
期刊
时间:2020年春。  地点:某小区住户阳台上  人物:向 阳——在校大学生,19岁   暖 暖——向阳的邻居,10岁   李 乐——向阳的邻居,28岁,中学音乐教师   刘芳琴——58岁,家庭妇女,暖暖的奶奶   王平安——36岁,交警某支队干警,暖暖的爸爸  幕起,某日上午,虽然阳光明媚,但是四周却悄然无声。向阳在自家阳台上无聊玩着手游。远处传来“测一下体温、请出示出入证”的声
期刊
摘 要: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但一定要从自身出发并结合实际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建立自我创作的思维体系,利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语言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能让艺术的表达倒向视觉的形式感的空壳。  关键词:当代艺术;装置;版画;逻辑;情感  一、对版画思维优势的解读  自偶然接触版画开始,我就先为版画艺术里通过各种技巧产生的不同于纯手绘呈现出的丰富的画面形式和艺术效果所折服,艺术家们将最简单的制版
期刊
摘 要:宋代是文人的黄金时代,其美学造诣与艺术研究更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在此社会背景下,宋代的工艺美术得到空前发展,尤其体现在瓷器艺术上。宋代瓷器独特的审美风格和简约质朴的审美特点,对后来中国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简约主义设计风格最初多用于建筑设计之中,后来逐渐延申至室内空间设计,成为室内空间设计中主要风格之一。简约主义设计所追求的朴素自然和以简胜繁的设计理念与宋代瓷器有着诸多共同性,本文着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