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丸爷爷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您救救我的孩子吧!”
  有一种疾病叫脊髓灰质炎,它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小儿麻痹症。这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1~6岁的儿童,一旦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轻则肢体变形瘫痪,重则死亡。
  1955年,这种可怕的传染病在江苏南通暴发,全市1600多人突然瘫痪,其中大多数为儿童。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速度很快,不断向其他城市蔓延……
  当时,30岁的顾方舟刚刚从苏联留学回国,在北京昌平的流行病研究所工作。面对肆虐的病毒,顾方舟临危受命,被国家指定专门研究这种疾病。
  “顾专家,救救我的孩子呀!”一位母亲千方百计找到顾方舟,此前她已经带着孩子辗转了很多医院,这是她最后的希望了。
  “这个暂时还没有办法……”顾方舟不想欺骗她,无奈地说出这个残酷的事实。
  “您是病毒方面的专家,怎么可能没办法?难道您就眼睁睁地看着一个蹦蹦跳跳的孩子瘫痪在床上!”
  看着被病痛折磨的孩子和伤心欲绝的母亲,顾方舟的心里仿佛有什么东西搅动着,特别难受。
  “要有这个志气!”
  1957年,顾方舟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成功定型,接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研制疫苗。
  当时国外研制的脊灰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死疫苗安全、低效、昂贵,活疫苗便宜、高效但安全性有待检验。通过仔细比较研究,顾方舟认为活疫苗更适合我国。为了解决活疫苗安全性的问题,顾方舟带领研究团队来到云南昆明的西山,开始建造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缺水缺电,交通不便,缺少必要的机器设备,研究人员没有住的地方,甚至连饭也吃不饱……面对艰苦的环境,顾方舟领着大家用9个月的时间,在荒山上建起了有19栋楼房的疫苗生产基地。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来到这里考察。
  “周总理,只要我们的疫苗生产出来,给全国7岁以下的孩子服用,就可以消灭脊髓灰质炎!”
  “好!要有这个志气!”周总理赞许道。
  顾方舟和同事们在极其简陋的科研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功研制出了我国首批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为了千千万万个像你一样的孩子呀!”
  这批疫苗先在猴子身上做试验,实验成功了,紧接着便是人体临床试验——有谁愿意冒着终身瘫痪的危险,喝下这第一口疫苗溶液?
  “这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对疫苗有信心。”顾方舟说着,拿起一瓶疫苗溶液,一仰头喝了进去。
  同事们都震惊地看着他。
  “嗯,味道稍微有点怪。”顾方舟抹了抹嘴巴。
  看到顾方舟镇定自若的样子,同事们悬着的心落了下来,大家也都跟着服了疫苗溶液。一周以后,所有人都安然无恙。
  疫苗主要是给幼儿使用的,成年人可以抵抗疫苗的毒性,并不代表幼儿也可以。这就需要在健康的幼儿身上做试验——有谁愿意拿自己的孩子试验?!
  顾方舟想到了自己刚满1岁的儿子,他知道,万一实验失败,孩子会患病、瘫痪,甚至……可是为了千万个孩子,他决定一试。
  这天,顾方舟趁妻子不注意,摸出口袋里的那一小瓶疫苗溶液,偷偷地灌进儿子嘴里,儿子吧嗒着小嘴,把溶液吞了进去。此时,顾方舟紧张得浑身都在颤抖。
  在儿子服用疫苗后,顾方舟的心一直是悬着的,他密切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纸包不住火,过度“关心”儿子的顾方舟还是露出马脚,在妻子的“质问”下,他只好坦白。没想到,妻子虽然心里很害怕,但还是支持顾方舟的决定。
  在顾方舟的感召下,同事们也纷纷给孩子服用了疫苗。试验期结束,孩子们一切安好——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千万个孩子有救了!大家喜极而泣。
  将经过检验的疫苗投放到全国各大城市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速度很快开始降低。这时顾方舟又面临新的问题:液体疫苗需要冷藏保存,还需要装在试剂瓶里,这使得疫苗运输很不方便,很难覆盖到一些偏遠地区;而且服用方面也存在问题,孩子们不愿意吃,容易造成浪费。
  怎样才能做出既方便运输,孩子们又爱吃的疫苗呢?顾方舟冥思苦想,脑中蹦出个想法——为什么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呢?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顾方舟和同事们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糖丸疫苗,并且通过了科学的检验。自此之后,糖丸疫苗在全国推广开来。
  脊髓灰质炎病毒在我国被彻底消灭了,国外很多医学专家来我国学习经验。人们尊敬地称顾方舟为“中国病毒学之父”,而他,更喜欢孩子们叫自己“糖丸爷爷”。
  “我用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2019年1月2日,顾方舟病逝,这是他在临终前留给孩子们的话。“糖丸爷爷”虽然走了,但他的“糖丸”却甜了无数人!
其他文献
“回老家真无聊!”梅子仰在硬邦邦的老式木床上,第10086次发出感叹。乏味单调的村景、簌簌落灰的天花板、没有空调的房间……最烦的是时断时续的网络。  “下个暑假绝对不回来了!”  她把手机举到窗边寻找信号,不知哪里吹来花花绿绿的一张纸,“啪”地扑在窗纱上。  “夏日限定旅行社,跟着最懂夏天的导游一起游览……”  原来是广告单,没劲!  梅子撇撇嘴:“说自己是‘最懂夏天的导游’未免也太大言不惭了,况
期刊
角色档案:  人物:赵括  身份:名將赵奢之子,赵国将军  最擅长的事:纸上谈兵  最难忘的地方:长平  秦军在大将白起的率领下进攻韩国,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韩国国都的联系。上党失守已成定局,守将不愿投降秦国,于是提议将上党拱手献给赵国。赵孝成王欣然派军队接收了上党,却因此惹怒秦国。公元前260年,秦国以王龁(hé)为将,发兵攻陷上党,并继续挥师东进。面对强秦的大举入侵,有谁能够挺身而出,挽救赵国呢
期刊
眉毛位于眼睛的上方,“眉”字甲骨文写作“ ”,金文写作“ ”,都是象形字,到了小篆演变成“ ”,再后来成了今天的“眉”。  多姿多彩的眉毛  眉毛有各种形态。传说上古帝王尧,长得与众不同,眉毛有八彩。春秋时期,美丽的齐国公主庄姜嫁到卫国,做了卫庄公的夫人,卫国人写诗赞美她长着“螓(qín)首蛾眉”。螓是一种昆虫,似蝉而小,额头宽广方正,螓首形容庄姜前额方广开阔;蛾是蚕蛾,蚕蛾的触须细长而弯曲
期刊
如果你跟一个外国人聊起他们对中国的印象,那么十有八九,他们会提起“大熊猫”。大熊猫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国宝,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食铁兽的真身  在《山海经》里面,古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许许多多的神话生物。其中,有一种名叫“食铁兽”的生物,在古文的记叙中,它们“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也”,意思是说,食铁兽长得像熊,身上是黑白两种颜色,以金属为食。  这描述听着骇人,但是一看到“黑白”“似熊”几个
期刊
红似火的夕阳  玫瑰样的海边  两颗石子在对话  水一次次地  沖洗他们的脚丫  让他们发现  海也会吐  雪白的泡泡  太阳一次次烤他们的头  他们却更爱  金黄的发丝  他们在对方的眼睛里  看到自己依偎在月亮的光芒里  他们始终相信  自己是一颗繁星  冷霜点评  在小诗人的笔下,这首诗里的两颗石子像两个好朋友一样,有说不完的话,从黄昏一直说到了晚上。时间的流逝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两节之间
期刊
赵惠文王时,秦军伐韩,惠文王先后詢问大将廉颇、乐乘,是否可以发兵营救,二人都回答不可以,认为救援很难成功。惠文王又问赵奢,赵奢说“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最终惠文王以赵奢为将,出兵救韩,果然击败了秦军。赵奢由此跻身名将行列,在赵国成为和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的人物。  十年后,惠文王之子——年轻的赵孝成王召来同样年轻的赵括,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
期刊
夏日午后,热辣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空隙,在地面上投射出一个个圆形的光斑。风吹动枝头的树叶,这些光斑仿佛有了生命,调皮地在人行道上左右跳跃着。  看着看着,我不禁有些好奇。在有光源的时候,不透明遮挡物另一面透出来的光影,应该和遮挡物上小孔的形状一样,因为光线是从小孔里“漏”出来的。但抬头一看,树葉的间隙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并不都是圆形的。这是为什么呢?  爸爸告诉我,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回家以后,我
期刊
飞翔,是许多人的梦想。蓝色的天空有几朵洁白的云彩缓缓飘着,一架飞机驶过,我陷入了沉思。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将多么兴奋,多么快乐。  我要对全世界的人说,我要飞上天空看云,我要和小鸟聊天,在云里躲猫猫。多开心!  我要像雄鷹一样搏击长空,在天空中俯视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多美啊!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要在天空中选好目标,每天去一处美丽的地方。像是雪山,我要去把那里的花儿轻轻捧起,闻闻它诱人的芬芳;我
期刊
语文课上,老师要求我们在五分钟内完成优美语段的背诵。我的同桌李晓明是个头脑聪明,但傲气十足的家伙。他捅捅我,用玩笑似的语气说:“孙硕卿,你要是能在五分钟内完成背诵,我就跟你姓。”这也太嚣张了!太鄙视我的智商与能力了!我要让他为这句话付出代价!  我没有回答他,捂住耳朵专心背诵起来。五分钟很快结束了,老师开始抽查。第一个抽查的就是我,我长呼一口气,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复仇”
期刊
爷爷家养了一头老牛和一头小牛,小牛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老牛。  一天,爷爷叫我放牛。第一次放牛,我感到非常兴奋。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坐在牛背上放牛,我想:坐在牛背上该有多么舒服啊!可是我又不敢,因为我一看到老牛的眼睛大大的,头上的角尖尖的,四肢又粗又壮,我就感到非常害怕。爷爷知道了,对我说:“牛只喜欢吃草,不咬人的。它很通人性,你对它好,它就会顺从你。”听了爷爷的话,我心里安稳多了,小心翼翼地爬到牛背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