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转轨”和教育“摆位”

来源 :高校理论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yu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略“转轨”和教育“摆位”石崇英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里所说的优先发展,是就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而言的。既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为什么必须...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伦理在现代风险社会的发展,《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法益保护的范围也由"人身财产法益"扩展至"人身财产法益和生态法益".法益扩展对"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件具有指导与检验功能,其内涵与目的须分别通过"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件得以诠释与实现.法益扩展视域下的污染环境罪构成要件遭致正当性不足、规范性欠缺等理论批判,建议以"法益保护原则"为引领,推进"污染环境罪"构成要件设置的明确化与科学化,以妥善回应法益扩展所带来的理论诘难.
新型举国体制具有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功能,对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受到社会认知因素的影响,新型举国体制的探索进程较为迟缓.新型举国体制适用于项目技术路线明确、技术研发走在最前沿且与其他国家有明显差距、自主技术路线属于必需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成本不敏感等状况.在推行新型举国体制时,要注重几个要点:集中统筹与创新主体自主性结合、组织的科层性和柔性结合、成本与收益相统一、新型举国体制与企业自主研发活动结合.结合新型举国体制的特点和现状,推行这一体制的战略举措包括加快试点建设,实施
为顺应我国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要高质量配置公共资源,亟须推进民族地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通过调研,总结了民族地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进展与成效,深入剖析了新时代民族地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自治区及以下驱动县域财政努力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创新性有待提升,增强县域财政自主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系统科学性有待提升,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提出推进民族地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包括:自治区及以下地方体系创新性共建县域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激励相容制度体系,全面系统
在产能过剩的框架下分析了政府补贴的层级选择问题,回答了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什么层级的政府进行补贴更有利于缓解企业的产能过剩.通过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级的研究发现,当市场规模较大时,由地方政府进行补贴能够缓解企业产能过剩;当市场规模较小时,在地方政府对辖区GDP重视程度较低的情况下,由地方政府进行补贴能够缓解企业产能过剩;当市场规模较小,在地方政府对辖区GDP重视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中央政府进行补贴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其实质是各个生产力、各种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基于此,从资本联投、生产联营、经营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服务联合等六个方面,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六联"模式,着眼于补齐现有经营体系短板,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全面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能,全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内生发展理论对于助推乡村组织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在现阶段多元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下,家庭农场处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相对于小农户和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具有明显的内生与外生发展相互交织的发展特性.围绕"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巩固内生发展成果"的理论机理,构建了"资源—参与—响应—反馈—认同"的内生动力模型.在总结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和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主体内生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家庭农场的内生发展要立足本地文化特色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利用组织化和
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开发问题梁小伊,邓基泽,黄金章高等学校的改革,已从试点发展到普遍展开,从单项改革发展为配套改革,从校内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为全面的综合性的改革。当前,高校改革要在正确的轨道上继续深入和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改革是...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情感不仅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基石,而且是社会治理重要的资源,构成了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维度.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情感治理的核心在于回归"人"的价值及其主体性,适应公众对于情感的期待,通过对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诉求的主动回应,柔化国家与社会的权力结构关系,弥合治理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的鸿沟,对以往技术治理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与反思.当代社会情感治理从目标、领域、手段和结构等方面勾勒出总体形态和技术表征,促成了治理实践中行动策略的深刻变革.与此同时,情感治理在实践中遭遇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挑
在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农民健康主体能力塑造对农村健康福利效能优化至关重要,其具有特定的意涵、价值、内容体系和建构依据.然而,基层政府健康福利提供能力失配的困境,制约了农民健康主体能力塑造目标的实现.究其根源,在于作为农民健康福利基本提供主体的基层政府存在福利知识理念滞后、福利方式运用单一及规范化程度不足等现实问题.为破解以上困境,基层政府应进行农村健康福利策略的创新构建,即嵌入应用农民健康福利新实践观念,整合化提供多元农民健康福利形式,以及加快农民健康赋权增能法制的构建步伐.
三线建设源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发内地、备战备荒的重要建设运动.从科教视角对此主题的深入研究亟待加强.陕西省是三线建设重点地区,其科教事业发展深受三线建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体现在,这一时期从省外迁入、于西安兴建了众多高校和研究所,为西安和陕西日后成为西北地区科教中心打下了基础.间接影响体现在,三线建设期间为支持迁入职工的子女入学,兴建了众多附属中小学校,提升了周边地区的入学率.教育的普及,为工厂企业培育了合格劳动者,助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