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传媒类高校产教融合的转型与升级

来源 :新闻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38b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趋势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认为,在转型探索中只有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理念向国家政策导向和人才培养方向融合,打造专业集群形成高校教学特色,才能与企业优势互补,形成紧密合作;在智媒时代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从而形成合力,面向市场,实现共赢。
  【关键词】校企融合;理念转变;专业融合;平台搭建
  一、理念之“融”
  自2017年国家提倡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转型的关键就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国家的号召下,全国普通本科院校虽然纷纷响应,在路径探索上各显其能,但真正较好地做到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可以说凤毛麟角。究其根本原因是学校和企业在合作理念上的巨大差异。校方在校企合作的根本理念是“稳”字当头,管理理念求“稳”,教学理念求“稳”,学生管理求“稳”,这从根本上制约了高校主动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制约了行业、企业与高校深入融合的积极性。而企业方的合作理念是以效益为重,看重学校较为便宜的人力资源,看重学校的设备和场地资源,真正愿意拿出时间、精力和资源来培养人才、研发项目的很少。所以如何让高校和企业看似南辕北辙的合作理念能够融合到一起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做到两者理念的融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深刻思考。
  (一)深刻理解教育国策
  深刻理解和解读国家近年推动的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的根本动因,主要是解决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脱节的问题。普通高校相较于以科研型见长的知名院校培养科研型人才没有优势,未来想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这特色就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进行打造。只有普通本科院校的管理者能够真正认识到向应用型转型关乎学校存在的价值,只有上升到这一高度时,在产教融合中存在的过于求“稳”的局面才能打破,高校才能真正地放下身段,走出象牙塔,积极要求与社会的合作,校企合作中的各类问题从学校层面才能真正解决。而企业方首先也应该从国家这一系列高校教育政策改革进行深刻领悟,开拓企业升级之路。国家倡导企业要参与到高校的教学全过程中,进行校企协同育人,企业应增加此类业务,研发具有行业特征的应用型课程,采用专业共建、学校购买服务等方式来开拓新的业务板块,促进企业深入发展。除此之外,国家每年推出学校和企业联合申报课题的举措,可以将两者深度绑定,共同研发成果以面对市场,运用国家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促进高新科技和传媒类企业共同发展。
  (二)合力培养应用人才
  高校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而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又是检验高校培养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所以高校设立专业的社会需求度、毕业生的就业率、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指标将会决定着普通高校未来的存在价值。普通高校必须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第一要务,积极与社会、行业、企业寻求合作,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摸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因为学生是高校最终的“产品”,产品能否适销对路,关键在生产过程中就要和市场接轨,这就使高校必须与企业紧密合作,让企业全程参与。
  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大瓶颈就是人才紧缺,而国家推动高校转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着力解决人才短缺现状。企业只要扭转短视的逐利思维,能够拿出时间和精力用在与高校一起协同育人上,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状将会得到缓解。从较为长远的角度看,企业可用人才多了,发展自然更快,行业对人才的恶意竞争得到缓解,企业的用工成本反而降低,这对于企业是一举两得的好事,需要企业拿出“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耐心和魄力。
  高校的“穩”和企业的“利”,只有在国家政策的导向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的双重作用下,摒弃短视思维,才能迎来高校和行业企业在合作理念上的真正融合。
  二、专业之“融”
  教育部推行“一流专业”建设,这给许多普通本科院校提供了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各大高校纷纷集中力量争取,梳理优势专业,进行硬件投入、招揽优质师资、进行专业梯队建设等,这无疑对于高校的专业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吸收更多优质学生意义非凡。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两个专业做大做强,不是一所高校真正的强大。如何能够使一所高校的相关专业间有效互动、形成合力,从而彰显自己的专业特色,这是高校应该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如何能够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呢?一个重要的实现途径就是专业融合,尤其是传媒类专业存在着极大共通性,更适合打通相关专业进行融合。对于传媒类专业融合可采用如下方法实现。
  (一)学校总统领,打破专业壁垒形成专业合力
  在高校中各个二级院系如同一个个较为独立的专业群体,彼此独立,互不干涉,要形成专业间的互动仅靠院系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需要从学校层面进行组织:①成立专门的机构或明确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一般是由学校的产学研处牵头,校长或主管副校长挂帅,由各二级院系主管实践教学副院长构成);②出台学校层面的促进学科专业间联合实践的相关文件(如《产教融合实施管理办法》《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等);③建立试点性实践团体对接项目,推进专业融合需要建立一个由学校统一管理的、由各专业选拔的师生组成的团体,以团体为依托承接社会实践项目。在这样的试点成型后再逐步向整个学校进行推广,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实现专业的大融合,从而达到以学科集群服务社会的目的。
  (二)结合专业特色,打造以专业集群为核心实体
  每所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都会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群,围绕学科群的相关专业打造实体是一条不错的路径。以传媒类院校为例,多数是以传媒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为主,就可以围绕这两大专业集群来组建团体。比如围绕传媒类专业可将戏剧影视类、新闻传播类、管理类、信息工程类甚至机械类、电气自动化类等学科纳入进来,首先挑选有意愿的各个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组建团体;其次采用打破专业界限,按照传媒公司部门设置进行重新划分,例如将戏剧影视文学、电子商务、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进行整合进入团体的文案策划部,主要发挥几个专业的特长,就影视文案策划、影视脚本撰写、演出文案策划、商业活动文案策划等内容承接社会项目锻炼实践能力。照此思路,将传媒公司的基本构架和演出团体的基本构架,分别对应到相关专业的师生,从而打造一个由传媒类师生构成的公司化运营的实体。   三、平台之“融”
  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万物互联,而互联网企业能够迅速崛起的制胜法宝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各类平台,例如淘宝、京东搭建的是满足大众需求的购物平台,微信、微博搭建的是满足大众的社交平台,抖音、快手打造的是短视频播放平台,滴滴出行、神州专车是打造大众出行打车平台,饿了么、美团是打造外卖平台。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但其共同特点无一不是选择能够满足大众需求的某一个方面为切入点来研发平台。这种互联网思维被各行各业进行借鉴和效法,在国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当下,是否可以也将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应用到产教融合过程中呢?接下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校企融合平台建设进行阐述。
  (一)公司化运营,以专业部门打造复合型人才
  学校如果要想与行业、企业进行对接形成平台,就必须也采用公司化的构架和管理机制。下面以传媒类高校的公司化实践平台的搭建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如图1所示。
  总体思路概括为一个平台、两个团体、多个部门。一個平台,即以学校总牵头来建立一个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旨,融合多学科专业,承接社会项目的综合实践平台。两个实体,是指在这个平台下依据学校形成的特色集群分别组建团体,如传媒类院校以传媒和艺术为特色专业集群,就分别围绕传媒类专业打造一个团体,围绕艺术类专业打造一个团体,如果是多个集群还可以再进行增加。例如,传媒专业团体可以由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影视摄影与制作、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网络与新媒体、视觉传达、物联网工程、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的师生构成,艺术专业团体由表演、舞蹈表演、音乐表演、艺术与科技、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等专业的师生构成。多个部门,即在两个团体下组建多个公司化部门,部门的划分可参照传媒类公司和演出团体。例如,围绕传媒类团体可组建行政管理部、综合业务部、文案策划部、影视制作部、媒体宣传部、网络直播部、文创设计部、电商营销部等部门,围绕艺术团可组建行政管理部、综合业务部、文案策划部、舞美技术部、导演编创部、演员统筹部等部门。其中重叠的部门可以共用,将相关专业的师生纳入各个部门,这样实际是在校内组建了一个传媒公司和一个文艺演出团体,不同的是全部由在校师生来构成。按照传媒公司或演出团体的管理构架进行分工,采用学校主管校长或副校长、主管部门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的三级扁平化管理。这样的构架既可以整合学校的专业学科资源,也便于与公司进行无缝对接,从而形成更好的校企融合。
  (二)项目制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在平台搭建好后如同一台精密且大的机器已经组装完成,但是机器要运转需要动力和原料,那就是项目。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想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合作方式就是项目制合作。这样企业能够在合作中较快收到效益符合企业的需求,在项目中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满足高校的诉求,项目制合作如同架起了高校与企业两条高速公路之间的一座天桥。具体的合作形式可以概括为项目制合作、校企各司其职、共同主导过程、项目组推进、共同面向市场。如图2所示。
  项目制合作,即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在具体项目,以项目来牵引学校和企业的各方资源,真正能够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校企各司其职,即学校的优势在于专业和人员,所以学校负责组织和管理与项目有关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教师、辅导员和相关专业学生,保证相关人员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为项目服务。企业的优势在于项目和实践,所以企业负责提供适合学校的优势项目,并安排市场部、策划部等相关专业人员对学校组织的相关人员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共同主导过程,即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采用双主体主导的形式,企业和学校在过程中具有平等的主导权,双方的项目管理人员具有项目的共同决定权。项目组推进,即针对具体项目打破学校与企业界限,打破专业和部门界限,根据项目的需求由校企双方匹配项目组成员,保证项目能够落地并顺利完成。共同面对市场,即校企的合作关系不仅是优势互补,更要服务社会向市场要效益,通过完成项目、做出产品、打出品牌,最终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1-11-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109/t20110929_171561.html.
  [2]胡类明.丰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要素[J].江苏教育,2015.(1).
  [3]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J].教育与职业 ,2014(33).
  [4]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5]叶鉴铭.“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以友嘉机电学院为例 [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责任编辑:黄康温)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认为,全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在道路上、理论上、制度上、文化上的优越性。文章分析了《广西日报》深入开展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对外宣传工作的做法,梳理纸媒通过报道重大主题扩大影响力的策略。  【关键词】脱贫攻坚;对外宣传;主题报道;一带一路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伟大光荣,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
期刊
【摘 要】文章认为,为探索主流媒体创新转型,新华网思客跨界融合推出“卫星+新闻”创新栏目《卫星知识局》,率先在业界将卫星遥感技术与新闻报道跨界融合。文章提出了以卫星技术赋能新闻媒体报道、开创卫星新闻“新场景”的策略。  【关键词】卫星新闻;跨界融合;媒体转型;遥感技术  互联网变革催生了新的媒体生态环境和舆论环境,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新闻媒体的必由之路。在探索主流媒体创新转型过程中,新华网思客跨界
期刊
继1月刊推出新华社社长、总编辑何平的《从“融”起来到“强”起来》、2月刊推出《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的《打破路径依赖 重塑融合“基因”》后,3月刊的“社長总编谈媒体融合”栏目,刊发的是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石大东的《重塑“内容+” 发力融合3.0》。这三篇论文体现了中央级媒体、省级都市报及省会城市党报三个层次的媒体及其当家人对促进媒体融合的代表性观点和创新性做法。  在2021年的全国
期刊
【摘 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创新發展,是一个值得业界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分析东方卫视大型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在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以新媒体思维创新运作模式,运用“电影式”的表现手法,紧扣热点事件和社会话题大胆设计剧情,把明星当作普通人,真实记录他们应对困难、挑战极限时所呈现的精神状态,并在“社会情境”中完成录制,取得了自然真实的效果。节目一经播出便吸引了无数观众,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方
期刊
【摘 要】融媒体环境下,内容类传播媒介和聚合类传播媒介共存,媒体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如何制定与时俱进的新闻传播策略,打造价值链条,创新传播实践,是对主流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新考验。文章分析融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的要求,提出融媒体环境下创新新闻传播的策略,希望能给业界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闻传播;创新发展;传播策略;融合传播  自2014年中央强调要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以来,我
期刊
【摘 要】文章认为在当下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电视节目迎来了创新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内容、传播、服务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基于此现状,当下的电视节目亟待创新。文章提出应当立足于媒介融合特色,从电视节目的形态、电视节目的内容和电视节目的播出形式三个方面实现媒介融合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节目;创新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推动媒体融
期刊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新闻媒体之间的商业竞争已近白热化程度,为了提高事关生存和发展的发行量、收视(听)率及点击率,各路媒体的豪杰们使尽浑身解数,大显身手,满足了这个时代不同人群对于资讯的需求,然而,其打斗正酣时所出招数也频有偏颇之处,渐成趋势的新闻色情化即属其中一种。色情新闻的负面影响已不同程度地削减了传媒对社会应当担负的责任与义务,明显地为民情、为法理所不容,人们对之不应再保持沉默。    一 
期刊
在积极推进党报的市场化改革,努力实现“三贴近”的大趋势下,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吸引读者共同办报,是搞好报道、提高办报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吸引读者对稿件“咬文嚼字”,可在编读之间加强业务交流,增强报纸与读者的互动。近日,一桩关于“雨过天青”词汇用法的笔墨来往,让笔者感受颇深。  7月2日,《河南日报》一版刊发笔者采写的关于《行政许可法》实施第一天落实情况的消息:《昨日,我们目击现场》,其中有“7月1日
期刊
7月7日晚12点多,朱夏炎总编辑像往常一样来到夜班,看到当晚政教科文版的版样,立即提出了修改意见。  在我原先的版样上,《“大喜”之下尚有忧患——今年上半年我省交通安全形势分析》摆放在右上,而《酷暑天气当心儿童“空调病”》和《提防心脑血管疾病》两篇小稿则按照惯例成组放在左下。  朱总提出,版面下部关注百姓身体健康的稿件应该突出处理,提到右上来发。我随口说,这样的稿子从来没发过这么高的位置。朱总笑着
期刊
【摘 要】导播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特别是电视直播节目中一个很重要的工种。完整、高质的导播工作会让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提高节目的整体制作水平。导播工作影响着新闻节目的整体收视和节目创新,对电视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导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基于此,文章分析演播室电视新闻节目导播的重要性及相关流程,提出优秀导播应该具备的三种能力。  【关键词】导播;电视新闻节目;演播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