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jjjxx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语法教学的价值在国外一直存在争议。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虽然以语法为中心的传统语言教学受到交际教学法的冲击,但语法仍是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本文就当前语法教学的三个层次,谈谈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交际能力的语法教学模式。
  关键词:交际能力途径语法教学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淡化语法教学的呼声有日益高涨之势。在我国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一直是每位外语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然而,从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在听、说这两方面的培养不太理想。老师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难题:侧重于传统的语法教学教出的学生不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交流(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尤为可见)。同时,侧重于交际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则缺乏语言的准确性,最终有效地进行交流似乎也是空谈。因此,语法教学和交际教学法两者似乎不能达成“共识”。
  事实上,语法教学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并不矛盾。首先,语法是交际能力的必备基础,没有语法不可能进行正确的交流。再者,学习语法正是为了能够准确掌握语言,从而进行正确地表达和交流。语法是语言的形式,交际是语言的功能,把语言形式教学和语言功能教学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法、掌握语法,从而培养交际能力,这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语法教学和交际教学法的新理念
  语言学家Scott Thornbury在How to teach Grammar? 一书(1999:13)中把语法定义为:
  Grammar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rules for forming sentences, including an account of the meanings that these forms convey.
  他的概括说明了语言形式的重要性,但是形式所表达的意义也同样重要,都是语法学习的范畴。
  语言学家Johnson (1976: 201) 说:“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Language Teaching or CLT)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些信息遗漏或空间,并让学生为填补这些信息空间提供必要的信息。而填补这种信息空间需要两人或两组人之间相互作用于某一语言交际活动中。比如提问与回答,并以学习者所学习的语言当填补信息空间的桥梁。”美国著名语言学家Douglas Brown(1987) 在给交际法课堂教学下的第一条定义:课堂教学应以各项交际能力为重点,而不仅限于语法或语言能力。课堂教学应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语法教学为课堂教学框架,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实践场所。
  二、语法教学法的重要性及与交际教学法的相互联系
  语言学家乔母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不仅是一套习惯的体系,更是受语法规则支配的体系。交际教学法的主要奠基人威尔金斯指出:语法是学习中心,是保证表意的必须手段。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正式场合的语言精确率仅依靠交际时间难以达到较高的程度,需要进行语法讲授;伴有语法讲授的学习效果优于仅靠交际式的学习效果,讲授语法对特殊语言特征的习得有直接作用。所以,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没有语法,人们交流思想的公认形式就没有一致性,就无法构成语言。语法能力是掌握语言能力的知识体系,是言语实践能力的前提。
  因此,对于课堂是唯一的语言学习环境,且难以得到足够社会交际机会的中国学生来说,外语不能只靠习得,还必须依靠系统的语法学习。但是为什么受到众多语言家首肯的语法教学现在会遭到冷落,甚至排斥呢?笔者认为:传统的语法教学仅仅注重语言的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视为课堂的中心,主要依靠教师注入式的讲解,学生被动地模仿、记忆和进行古板的、孤立的句型操练及单句翻译等方法,以学生懂得语法知识能造出语法正确的句子为语言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并不理想。
  针对目前语法教学的现状,对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运用交际教学法教学,即注重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把语言形式的教学和语言功能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法,以培养学生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得体地进行交流。由于不同的情境因素和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对语法的具体讲解在外语教学课堂情境中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外语教师应遵循如下教学步骤:首先,老师的作用是让学生们知道正确的语法使用方法。其次,给出一定语法要点功能的例子,学生能够通过重复学习的模式自主练习这些例子。这样学生不仅通过直接的教学获得吸收语法的机会,而且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的交际技能。
  三、语法教学的三个层次
  1、展现和观察
  笔者在初三教学语法过去完成时(Past Perfect)过程中,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下面的简笔图:
  
  
   Past presentFuture
  老师一边画图,一边让学生观察,另一边用英语解释说明,然后作总结:
  Use1: Completed Action Before something in Past.
  接着老师再画一幅简笔图:
  
   Past present Future
  老师要求学生再作仔细观察,让学生试图拿两幅图作比较,得出结论:
  Use2: Duration Before something in the Past (Non-continuous Verbs)
  学生观察的目的是理解教师讲授或提供的语言材料中语言规则的意义构成和用法,同时老师充当示范者和表演者的角色。这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展现,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观察。
  2.语言交流
  老师先放一段录音内容,先让学生认真听。(内容如下)
  Boy: Hi, Tina, You look stressed out.
  Girl: I had a bad morning.
  Boy: Really? What happened?
  Girl: Well, first of all. I overslept. By the time, I got up. My brother had already gotten in the shower.
  Boy: Oh, What a pain?
  Girl: So, after he got out of the shower. I took a quick shower and got dressed. But by the time I wen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
  Boy: Oh, No!
  Girl: Oh, Yes! So I ran all the way to school. But when I got to school. I realized I had left my backpack at home.
  Boy: No wonder you took stressed out.
  学生听完录音后,老师试图让学生说出有过去完成时的句子,然后老师展现整个对话内容。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用语法。老师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向学生提供帮助,促进学生从观察到运用语法的转化过程,激发学生去再发现、再运用,即是语言交流。
  3.语言运用
  我们追求语法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在语言交际运用时能同时表现出准确和流利。在这阶段前,学生对语言中出现的词语、句型、时态的运用还是很偏,而且是孤立的。有的英语语法结构同汉语的语法结构相似,或者有的语法结构对中国学生来说并不难掌握。所以在整个语言运用过程,随着老师的引导和指点,学生对语法的不断加深理解→操练→运用→再运用。这样学生之间进行语言交流活动才得以成功,即是语言实践。
  四、结束语
  既然语言是一种工具,我们就必须学习语法,为实际交流而学习语法规则。多尝试多样化的教学理论,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提高交际能力既可提升语法意识,强化语法的作用,同时又可提高交际能力,二者在形式和功能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提高初中英语的交际技能的重要途径是语法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琳.Simon Greenall(英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 S. Thornbury. How to Teach Grammar[M].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1999.
  [3] Brown.H.D. Teaching by Principles[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4]马福康.关于当前中学英语语法教学[J],外语界,1998(1).
其他文献
关于直言三段论有效式的演绎推导,在国内各种各样的形式逻辑教材中,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在国外的一些形式逻辑专著中,仅有无条件成立的15个有效式的演绎推导,并且在推导过程中比我们多用一个基本规则,即“从两个全称前提不能得出特称结论”[1]。为了便于记忆和运用,国外一些逻辑学家赋予15个有效式以独特的名称,而国内对此却没有采取相应的便捷形式。关于直言三段论有效式的成立条件,一般认为有15个有效式无条件成
期刊
摘要: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不令人乐观,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如何改变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使其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呢?笔者做了几个方面的尝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以读带写;引导学生互批互改。  关键词:个性化观察创造性思维以读带写互批互改    在新课程改革之东风吹拂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其他学科一样,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可令众多中学教
期刊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数学教的下列四步曲。  一、注重分类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的“一言堂”形式,改变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
期刊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了解体育课结构,全方位开展德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引领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体主地位。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还桎梏着很多教师的思维,“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还时有存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创设情急,实现教师与学生
期刊
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是新课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运用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探索能力;重视探索性试题的教学,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探索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是新课标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一个人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才能全面发展。能力是一种综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探究性教学,强调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
期刊
学生的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在同一个班级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批后进生,由此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后进生并不都是天生弱智,而大多数是因为后天因素造成的。因此,探索后进生的转化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端正教学观念,关注后进生健康发展  我国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有形无形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而施以不同的教育。而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
期刊
“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教育家施瓦布)这句话对于现今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基础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及内容。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策略进行浅显的论述,以殆读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