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教育家施瓦布)这句话对于现今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基础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及内容。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策略进行浅显的论述,以殆读者。
  一、探究性学习的涵义
  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对于教师,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与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探索,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让学生自我探究引导其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是其探究性课堂教学的问题质疑的引导者,情境的创设者,过程的策划师。学生才是探究性课堂的主人,在教师提供的条件和自身的积累中明确目标,思考问题,掌握方法,交流总结。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双边的,教师与学生都将以导师和主人双重的身份进入课堂。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转弊为利,要按照现代教学的运行机制,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探究性学习方式对于教学改革是符合实际的,是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书本、教室的壁垒,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的,是遵行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空间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选用探究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在观察与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中中探究,既体现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在教学应用,又凝聚了学习群体的智慧力量,让学生能在体验中成长,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从探究性学习的概念中,我们知道探究在于主题(问题)甄别设立、情境创设、解决合作梳理、交流体验感悟,在其探究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
  (一)问题性。探究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问题质疑、解疑就成了一个载体。学生首先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再着手调查、搜集整理资料、解决问题,在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体验了学习,发展了学生。
  (二)开放性。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把问题的解决与生活相联系,打破课堂教学书本与教室在空间上的束缚,拓宽了学习的范畴,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开放,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
  (三)活动性与主动性。探究性学习是以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课题,选择研究方式,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取直接应验和间接经验。
  (四)整合性。探究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及学习方法,从而克服分科学习对人才培养的弊端,培养了综合能力,促使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当然,学科知识的整合探究也提出对教师知识结构构建与运用的要求。
  当然,探究学习也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探究过程既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也要求在探究过程中的调查、采访对象的互动,这样多重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四、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教师作为探究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注重课堂气氛的创设,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没有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导致填鸭式的知识教学,造成学生被动坐等知识、习惯听老师讲解、呆板地记课堂笔记、背诵书本知识的学习习惯,忽略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因此,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其又如何应用呢?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策略
  探究是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其基本内涵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激发潜能的所在。潜能的激发在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问题,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指导学生实施好探究过程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颠簸,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掌握探究学习实施的策略。
  探究学习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交流阶段。
  总之,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在当今现代化教育技术日趋发展的环境中,不仅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很重要,更对于一个教师的教学定位策略方式更突出,它既贯彻在整个课堂之中,又渗透于整个教师与学生终身学习思维之中。
其他文献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写字和识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写字教学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既认识所学的生字,又能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地书写出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搞好农村学校的写字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书写指导。现就农村小学的写字教学现状来谈谈我的拙见。  一、笔画的书写  从一年级起就应该重视笔画的书写指导,他们开始是写拼音字母,拼音字母多带弧形,
期刊
关于直言三段论有效式的演绎推导,在国内各种各样的形式逻辑教材中,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在国外的一些形式逻辑专著中,仅有无条件成立的15个有效式的演绎推导,并且在推导过程中比我们多用一个基本规则,即“从两个全称前提不能得出特称结论”[1]。为了便于记忆和运用,国外一些逻辑学家赋予15个有效式以独特的名称,而国内对此却没有采取相应的便捷形式。关于直言三段论有效式的成立条件,一般认为有15个有效式无条件成
期刊
摘要: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不令人乐观,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如何改变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使其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呢?笔者做了几个方面的尝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以读带写;引导学生互批互改。  关键词:个性化观察创造性思维以读带写互批互改    在新课程改革之东风吹拂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其他学科一样,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可令众多中学教
期刊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数学教的下列四步曲。  一、注重分类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的“一言堂”形式,改变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
期刊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了解体育课结构,全方位开展德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引领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体主地位。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还桎梏着很多教师的思维,“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还时有存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创设情急,实现教师与学生
期刊
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是新课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运用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探索能力;重视探索性试题的教学,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探索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是新课标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一个人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才能全面发展。能力是一种综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探究性教学,强调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
期刊
学生的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在同一个班级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批后进生,由此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后进生并不都是天生弱智,而大多数是因为后天因素造成的。因此,探索后进生的转化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端正教学观念,关注后进生健康发展  我国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有形无形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而施以不同的教育。而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