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术学院版画教学模式的新拓展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一直致力于深层次教学改革的探索。“版画再基层”是从教学出发的文化寻根,主旨是在本科教学体系基础上,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而设计。“版画再基层”教学形式并非文化典籍文本所积淀下来的生存态度或价值,而是要求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现实生活当中,重新回到乡村生活本身,回到个人生存的事实中,去关注乡土中国的社会问题、民间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现代工业进程背后的社会历史。让学生用真情回报群众,用鲜活的笔触勾勒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写百姓故事、为人民放歌,把温暖和欢乐源源不断地送到基层、送给群众,明确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是当前艺术创作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基层 再生 寻根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西安美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xk002)。
  引 言
  “基层”就是特指乡土中国的乡村生活。而“再”则是对以往建立在集体意识之上的文化考察经验所提出的质疑。它是一种以“在地”方式重新介入的行为,能够直接介入具体的现实,而不至于成为远离现实的旁观者和思想者。
  “版画再基层”具有在地性,它是从教学出发的文化寻根。这里“根”并非文化典籍所积淀下来的生存态度或价值,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参与到具体的现实生活当中,重新回到乡村生活本身,回到个人生存的事实中,去唤醒关于“童年”“爷爷”“奶奶”的记忆,去关注乡土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现状,去了解现代工业进程背后的社会历史。
  “非此地不可”具有在地的直接性,它使文化反思始终与个人的生存状态相互联系,再次回到乡村生活的直接经验中,把文化考察与教学实践转变为“文化再生”的概念。“文化再生”就是基于传统地域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加速崩溃,导致所有人进入“无根”状态的现实思考。它是双脚踩入泥土的体验,而不是那些飞过田野的精灵的呻吟。也由此,“再基层”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版画再发生”
  通过现场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寻求对已经划定界限的突破,意味着对加诸于版画本体上规范的僭越。以往那种赋予过强的历史意识、虚无缥缈的观念和境界的“寻根”,在这里被改变了历史意向,拉回到自我生命认同的根基上来,才能找到那些与“我”的个人经验与生命本体联系在一起的“根”。
  在中国城市化已經相当发达的今天,乡土中国的痛楚仍然是在基层农村。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留守老人。
  留守儿童一般都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他(她)们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守候在身边的那份感情,也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以及价值观上的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不仅缺少了与父母彼此感情上的关注和呵护,也容易在认识和价值观上出现偏离,对个性的形成和心理的正常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教学的在地性直接介入现实生活并作出反应,就是让学生回到个人的生存事实中,去唤醒关于“童年”的记忆。关于这一点,最有切身感受的应该是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学生陈孔月和张倩两位研究生。她们分别来自广西和安康,留守曾是她们的童年生活和记忆,有着深刻的体验。尤其是张倩同学,原本就是在旬阳本地长大。所以,当她们面对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时,被唤醒的记忆必然会是刻骨铭心和凝重的。
  大学生通过与小学生互相刻印肖像这种外在形式的活动,去观察和了解他们的生活,唤醒彼此相通的内心世界。那么,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已经不再是具有户外现场写生的一般意义,有了更深的内涵。
  “版画再出发”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通过参与主体的内在反思,转向外向的、对历史有承担的现实主体。介入现实,对现实作出反应,清晰地表达、创造新的在地性所必须的实践性和活力,这才是学生参与“再基层”的真正意义。
  “版画再基层”与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主要是指人们职业之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性、自娱性、倾向性、承传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在这里,群众文化主要是指农村基层文化。在多媒体和网络资讯快速发展的今天,群众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学院教育和群众文化分属教育和文化两个不同的领域,多年以来,彼此之间缺少深度交流。无论是基层美术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还是民间艺人登上讲台参与教学活动,都不免流于自说自话和各取所需。面对“生存事实”“个人经验”与“直接介入现实生活”,学院教育和群众文化都缺乏必要的反应。
  “版画再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一种态度,它给我们提供发掘事件、引发创造与革新的机会,也是对全球化时代作出的反应。传统有历史性和地域性特点,但它不应成为地方主义墨守成规的代名词。“再基层”所强调的“在地性”,与延续在基层的群众文化有一定的联系,但彼此的差别又显而易见。所以,“再基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邀请地方美术家协会和群众艺术馆,及文化馆的美术工作者参与教学,以求共同面对在地性文化寻根和生活中现实的问题。
  “年画实践”与“再传统”
  基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政治诉求,“延安木刻”的“新年画改造”运动,以服务抗战宣传、发动群众为目的,把政治理念与传统年画旧形式结合,创造出了符合“大众审美”“现实主义”和“喜闻乐见”的“新年画”。因此,“新年画”在本质上,既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又是群体经验复制的结果。
  “年画实践”的“再传统”和“新年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年画形式与表现现实生活内容方式上的不同。从传统年画与现实生活的割裂,到传统年画进行“现实主义”的政治化改造,再到以“年画实践”方式介入生活事实,它已经不再是寻找集体意志和复数的“民族之根”。它不必站在“民族主义”代言人的立场来面对现实,应该强调的反倒是“个人”的经验如何与生活事实的细节发生关系。这样对生活作出的反应,具有在场性特点,它是真实的,也是鲜活和可以触摸的。
  “年画实践”教学形式体现了一种立场和态度。目前的农民群体已经不再需要通过年画欣赏戏曲,了解新闻,也不需要透过“吉祥画”提供心理安慰,接受愚昧的暗示。他们的智慧和新生态农业发展才是未来的希望。因此,在今天,“年画”的功能已经失效,既使它是作为“遗产”受到保护,也都不会再有更新的希望。   “年画实践”教学形式在现场的启示和意义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年画认知传统和欣赏习惯的挑战,以及在新生活观念的转变上。也许全球化还没有对乡村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掌上多媒体等,早已在广大的农村生根。
  “版画再现场”用“解放性”的修辞方式,将那种生命的力量与形式及不可遏制的表现欲望,通过黑白木刻的刀法,去实现语言与表现对象之间的自由连接。“在地性”通过“现场”实现。木刻的彻底、扎实和丰厚,足以能够表现“大地”意识。由黑白语言制造的审美张力,建构起一种“宗族”“乡村文化”和“工业废墟”的幽深历史情怀。
  生存与毁灭的审美轮回
  工业遗址的原生体具有残缺的审美性,隐含着为之奋斗的几代人激扬的青春、辛劳与希望,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人的生命体另一种再现形式。所谓“遗址”,它是故地、故人、故事等不期而至的记忆投射,有着历史的温度。废墟是故園,深埋着爱与痛。
  废墟,不仅是一个地域工业化进程支离破碎的历史写照,还有着对现实的“唤醒”意义。一具昔日的“景观”失落为“残躯”,似乎还残留着虚化的浪漫以及诗意化的表征。它是一个工业化时代远去的背影,镌刻着阶段性的现代工业文明密码。
  至此,我们在现场面对废墟,看到的不再是被残蚀、剥落的景象,它带我们具象与实在感,诉说着过往的岁月沧桑。“残破”让人感受到意境的存在,它对应着文明的“残存”。那种超越时空的怀念,会营造出淡淡的苦涩,是一种令人难忘的生存与毁灭的审美轮回。
  我们把“现场”作为“版画再基层”教学的核心思想方法,站在学院文化策略上自我表达,是公共艺术语境中的“在地性”文化寻根。通过文化考察、调研与实践活动,运用“特色的组合教学”手段,解决教与学、学与做、现场与文本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所谓“当代性”,就是直击乡土中国的社会现实,它不再把生活作为赋予意义的图腾词汇供人瞻仰。因为“重生”,艺术才会变得不朽。于是,“再基层”就有了超越版画本体的意义。
  总之,“版画再基层”教学的开展,不仅拓展了教学实践途径,而且创新了教学实践形式,增强实践实效性。针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特别是针对住户分散、人数较少、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农村,以文化艺术的形式进行实践服务,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实现促进学生成长和服务基层发展的互助双赢。
  陕南旬阳构元初级中学现场教学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成为国家战略被明确提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与助推学生成长成才,突出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的责任和意识。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将基层党建工作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有效结合,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组建公寓式创新团队为探索,探讨以基层党组织为公寓式创新团
期刊
【摘 要】英语写作是英语专业人才应掌握的核心技能,也是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点之一。基于此,本文以技能大赛为切入点,探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教学现状,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几点改革策略,最后总结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改革经验,以期能进一步提升广大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参赛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写作?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2016年咸阳市社会科学
期刊
【摘 要】思政课的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和转化过程,这一过程存在着知与不知、信与不信、信与行的矛盾。因此,对思政课教学过程实质和矛盾的认识及解决是非常必要的,它对提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政课 教学过程 实质 矛盾 化解  认清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实质  思政课教学过程是思政课教师根据课程目标,通过一定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知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高职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从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并根据学生特点增加了新的教学环节,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药鉴定技术 职业能力 教学改革  ——以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为例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区域性产业结构的转型,整个社会对操作技术人才的需求表现得日趋强烈[1],
期刊
[摘 要]“00后”已开始进入大学,大学教育将如何适应这些具有新时代思想特征的大学主力军,是高等学校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00后”大学新生具有的新特征,针对这些新特征提出了新的教育思路,着重论述了培养“00后”大学生“三有”“三自”和唤醒“四个意识”的思路和具体实践。  [关键词]“00后” 大学新生 教育思路  引 言  2018年秋季,全国各高校将第一次集中迎来“00后”大学生,“
期刊
【摘 要】区域即地域,一般指文化地理位置,围绕着地域产生的音乐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产生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音乐语言的音乐家,为这些音乐家建立数据库是深入挖掘和保护当代地域性音乐的一种有力举措,同时也为推动珍贵音乐文献保护及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地域性音乐家 数据库 韩兰魁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安音乐学院青年项目“区域性音乐作品数据库模型构建研究”(项目编号:XY
期刊
【摘 要】在商业化气息浓重的社会中,图书馆为了生存也在极力提高自身的服務质量,而改善服务却让图书馆文化沦为了图书管理员的“专利”。为了引起足够的重视,引导图书馆文化主体建设走向合理化的轨道,文章对图书馆的文化主体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 文化主体 读者 迷失 回归  图书馆文化主体迷失的三个根源  1.表象误区——读者群体只是“匆匆过客”  按理说,图书馆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O2O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助产专业“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2015级高职助产专业护生为研究对象,按其在校分班情况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O2O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期末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同时通过自制问卷对两组护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这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期末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
期刊
【摘 要】借助视觉传达设计完善高校图书馆书籍的装帧,使书籍装帧更具艺术性、观赏性和可读性,并兼具充分的收藏价值。本文通过借鉴传统艺术格调和现代设计理念,从书籍的栅格、插图、文字、材质、空间编排和工艺等方面,阐述了《上下求索 砥砺前行》一书的设计理念与整体风格。  【关键词】书籍 装帧 视觉传达 图书馆  《上下求索 砥砺前行》的出版是对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工作的概括和肯定,是对近五年图书馆工作的梳理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体现民族风格的包装成为包装设计发展的趋势,把民间美术融入包装设计是一个尝试。本文从民间美术融入包装设计教学入手,主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提出自己的包装设计教学观念、内容和方法,具体论述如何将宝鸡民间美术融入包装设计课程之中。  【关键词】宝鸡 民间美术 包装设计 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为宝鸡文理学院第十批重点教改项目“宝鸡民间美术融入高校包装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