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实质和矛盾化解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y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政课的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和转化过程,这一过程存在着知与不知、信与不信、信与行的矛盾。因此,对思政课教学过程实质和矛盾的认识及解决是非常必要的,它对提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政课  教学过程  实质  矛盾  化解
  认清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实质
  思政课教学过程是思政课教师根据课程目标,通过一定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观点,提高其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可见,思政课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过程,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实现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教师与学生的知、情、信、意、行相互协同作用的过程,又是学生知、情、信、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
  1.特殊的认识过程
  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与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具有一致性。因为思政课的教学活动是整个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环节,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
  同时,思政课的教学过程又是人类认识过程的特殊形式。它表现在:第一,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是从理论开始的,而不是从实践开始的。学生不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而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并运用这些知识和观点去分析、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指导自己的言行。第二,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进行的,而不是学生独立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过程,不像人类一般认识过程那样要经过长期的探索,而是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特殊的实践过程
  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参与了这个实践活动。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像劳动者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一样,要通过教学改造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即培养其必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教师这种有目的地改造学生、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为教育和培育学生而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构思、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对教学手段的把握、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对学生状况的研究等,都属于创造性实践活动范畴。
  在认知性活动的基础上,学生也要加入知、情、信、意、行等情感性体验活动。学生将从教材中得到的知识和思想内化到自己的品德结构中,再外化为自我发展的良好行为习惯。学生这种的自我发展就是教学实践的创造性产物。教学实践过程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得以形成和提高。总之,思政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实践和学生的认识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的过程,是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
  3.特殊的转化过程
  思政课的教学过程包括知、情、信、意、行五个步骤,也是一个培养学生由知到信,再由信到行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和意是其转化的两个中介。
  所谓知,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及其立场、观点、方法和社会道德规范,并能正确认识问题,辨别是非,评价行为。这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少知到多知,由知之肤浅到知之深刻的发展过程。
  所谓情,就是学生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行为准则去评判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情感是教育的窗户,有情感的变化才会引起思想的变化,并促使其立场转变。
  所谓信,就是信仰和信念,是学生在认知了某种理论和观点并对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后,对这种理论和观点的真理性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确信不移的态度。它是知与情两个因素的“合金”,是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形成过程的关键。
  所谓意,就是意志和毅力,是学生为达到目的而自觉产生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对学生的情感和行动起着调节作用,具有坚持不懈的特点。坚强的意志可使学生坚持原则,排除困难,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行为。在意志和毅力的作用下,学生信的实践意义才能得以发挥,信的转化才能成为可能。
  所谓行,就是学生的行为和作为,是学生在一定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指导和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它是学生将信仰付诸于实践的结果,也就是经教学过程后,学生把自己的观念规范变为实践规范的过程。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知是基础,信是关键,行是归宿,情和意是中介和桥梁。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观点和社会道德规范,才能使自己逐步确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但信不等于用,所以,必须将信发展和转化为行,行是知和信的集中表现。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对学生导之以行,使学生用信来指导自己的行,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在由知到信的转化过程中,情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说,学生的信就是通过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情理相通”来实现的。而在由信到行的转化过程中,意志这个中间环节的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具备坚毅的意志,才能克服困难和障碍,踐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法律规范,最终完成从信到行的转化。
  总之,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完成,也就是学生“知——信——行”转化过程的完成。这一转化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笃之以信、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知行统一”是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一过程完成了,一个完美的理想的人便被塑造出来了。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化解的矛盾
  思政课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师生的认识与实践有机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着各种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与运动,推动了思政课教学活动的进行,而教学活动的进行,又必须以解决这些矛盾为前提。
  1.知与不知的矛盾
  思政课是一门知识性课程,它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特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学习之前学生对其是不知的,因而,才有教授他们的必要,才有教他们学会的可能。但是,不知不等于就需要知,需要知不等于就能达到知,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思政课教学所要解决的第一对矛盾就是知与不知的矛盾。一般来说,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和社会道德规范能够从不知转化为知,从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这个过程实质上是知识内容更新、知识结构变化的过程,从而使知与不知的矛盾得以解决。
  2.信与不信的矛盾
  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学生从知到信的转化一般不存在情感上的障碍。学生懂得了一个公式、定理,学习了一项法则或历史事实,随之也就相信了它的真理性,知与信是直接统一的。然而,思政课教学却不然,有时学生知了,却不一定就会信。这表明,学生从知到信在客观上还存在一定距离。教师教的目的是要学生信,而学生没达到信,这就是矛盾。存在这种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思想容易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多元化的社会观点缺乏正确分析、判断和辨别,降低了他们对知的信度。而若能在思政课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信与不信的矛盾也就能得到解决。
  3.信与行的矛盾
  思政课教学要解决的一个循环性问题,就是“知——信——行”的问题。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和社会道德规范,并相信了它的真理性,并不等于他们就会用,更不等于他们能实践为行。这说明,信与行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存在矛盾。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现实问题,并转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最后在这些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养成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了这些,不但行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信与行的矛盾也得到了解决,这时,思政课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才最终完成。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关于终南山隐者的作品《空谷幽兰》于2007年推出中文新版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汉语译者明洁功不可没。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探讨明洁汉译本《空谷幽兰》的无根回译现象,着重考察两个问题:一、明洁在汉译中如何再现终南山隐者的形象?二、明洁的译文是否提升了原作的语言水平?通过怎样的方式提升原作的水平?本文期望能够考察明洁译本的无根回译这一特殊现象,并探讨其汉译作品走向汉语世界扮
期刊
[摘要]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经历了千年时光磨砺,人们对其诗与画的地位与认知在今日与当时已不尽相同。本文从王维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探讨王维诗名、画名方面的真实情形,还原一个光环之下王维的真实形象。  [关键词]诗名 画名 官场  王维作为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享有盛名。同时他又被尊为文人画鼻祖,因而研究其诗、画者不乏其人。王维诗收录于《王右丞集》中,由王维弟弟王缙编成10卷,共计400余篇。
期刊
[摘要]关中方言是在陕西省内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影响力最大,为各县域成员都能够接受的省域共同交际用语。文章分析了关中地区学生声母发音的三大偏误,并提出了关中方言区普通话声母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关中方言 普通话 声母教学  陕西地区曾是历代王朝的建都之地,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中华民族以及周边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之所。因此方言内部结构复杂,按片区划分,可以分为陕北方言、
期刊
[摘要]文章以榆林学院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为例,深入分析了该项目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和对策建议,为地方型本科院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地方型本科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人才培养 实例研究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拥有国际化视野的
期刊
近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强高层次人才流动的规范化管理,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  意见指出,要加强高层次人才流动的规范化管理,强化高校与人才的契约关系和法治意识,落实聘用合同管理;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鼓励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流动,不鼓励东部地区高校從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发挥高校人才工作联盟作用,逐步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和人才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儿科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选取商洛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和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儿科课堂教学问卷调查、临床技能竞赛和多站式技能考核,使学生对儿科课堂教学产生浓厚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增强职业认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儿科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强化实践技能训练、重视岗位能力提升、产教深度融合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才能更好地
期刊
[摘要]产教融合成为我国当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改革的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高校与企业相互融入,共同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行高校与企业“双主体”的育人模式。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引入“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与模块化教学模式,按照市场行业需求培养人才,按照工作岗位需要传授知识,使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传授并重,最终实现毕业生胜任实际工作任务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产教融合 课程体系 教学建设  产教融合教
期刊
本刊讯(杨希任小朋)8月31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2017届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闻发布会隆重召开。陕西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王紫贵,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王武秀,陕西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工作处处长唐澍等出席会议。  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会议指出,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目标好于预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呈现以下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成为国家战略被明确提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与助推学生成长成才,突出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的责任和意识。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将基层党建工作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有效结合,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组建公寓式创新团队为探索,探讨以基层党组织为公寓式创新团
期刊
【摘 要】英语写作是英语专业人才应掌握的核心技能,也是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点之一。基于此,本文以技能大赛为切入点,探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教学现状,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几点改革策略,最后总结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改革经验,以期能进一步提升广大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参赛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写作?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2016年咸阳市社会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