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母细胞瘤皮肤镜特征初步探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究毛母细胞瘤皮肤镜结构特征,为临床诊断毛母细胞瘤提供思路。

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21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5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毛母细胞瘤患者皮肤镜数据资料,分析其镜下结构特征。

结果

根据肉眼观察有无色素,将毛母细胞瘤分为色素型(3例)和无色素型(2例)两类。在3例色素型毛母细胞瘤中,皮肤镜下可见蓝灰色卵圆形巢(3例)、分支状血管(2例)、蓝灰色小球(2例)、亮白色无结构区(2例)、同心性结构(1例)、溃疡(1例),均无黄白色均质结构。2例无色素型毛母细胞瘤中,皮肤镜下可见分支状血管2例、黄白色均质结构2例、亮白色无结构区2例,蓝灰色小球1例,均未见溃疡及蓝灰色卵圆形巢。

结论

色素型与无色素型毛母细胞瘤具有不同的皮肤镜特征,皮肤镜可以为毛母细胞瘤提供初步的诊断线索。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毛囊型汗孔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2月在西京皮肤病医院确诊的8例毛囊型汗孔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8例患者发病年龄6~67岁,男6例,女2例,均无明显发病诱因,发病至确诊时间6个月至20年不等。患者皮损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直径较小(
目的评价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轻中度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全国19家医院纳入0~12月龄轻中度尿布皮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外用复方紫草油,对照组外用氧化锌乳膏,每日6~8次,观察期为7d。分别于治疗第0、7天进行访视,评估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病家庭生活质量评分(DFI)的变化,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间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比较采用W
目的比较浅部、深部感染来源的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体外对8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基因突变。方法26株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耐药株、33株浅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耐药株,参照CLSI酵母菌检测方案M27-A4测定上述菌株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特比萘芬、米卡芬净8种药物单独或联合的体外敏感性。提取所有耐药菌株DNA,通过PCR检测ERG3、ERG11、FUR13种耐药基因的突变情况。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的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者组间比较采用Mann
目的分析后天性掌跖角化症(PPK)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金属植入物(MI)对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后天性PPK,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PPK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参考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采用金属成分斑贴试验(MPT)检测两组金属过敏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3、IL-17A、IL-8水平。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采用
目的探究机械应力在足底黑素瘤形成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1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29例足底黑素瘤的分布位置及临床特征,采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比较承重区(足趾、足前部、足中部外侧、足跟)与非承重区(足弓)皮损分布的差异,t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足底承重区与非承重区黑素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129例足底黑素瘤患者中,男66例(51.2%),女63例(48.8%),发病年龄(60.6±13.1)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足跟(65个病变,1.31个/cm2),其
目的研究甲基转移酶抑制剂阿扎胞苷(5-azaC)对黑素瘤A375细胞中同源框A9(HOXA9)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1、5、10、20μmol/L5-azaC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A375细胞,以未经药物干预的常规培养A375细胞作为对照组,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不同浓度5-azaC处理后HOXA9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筛选5-azaC最佳浓度进行后续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5-azaC对A375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及细胞划痕实验分析5-azaC对A3
目的分析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皮肤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IBD患儿的皮肤表现。结果纳入IBD患儿50例,其中27例克罗恩病,23例溃疡性结肠炎(UC)。25例(50%)患儿有皮肤表现,特异性皮肤表现和相关性皮肤表现各11例(各占22%)。特异性皮肤表现包括2例肛周皮肤克罗恩病、9例肛瘘和/或肛周脓肿;相关性皮肤表现包括5例结节性红斑、3例阿弗他口炎、1例银屑病、1例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过敏性紫癜。与UC组相比,克罗恩病组更易出现特异性皮肤表现和
患者男,44岁,左手小指皮下结节3年。皮肤科检查:左手小指末节背侧一0.4cm×0.4cm皮下结节,触之橡皮样硬度,无压痛,末端指间关节活动不受限。术后组织病理:肿瘤含有丰富的纤维样、软骨样、黏液样间质。肿瘤细胞呈卵圆形至短梭形,核仁不明显,未见有丝分裂。细胞排列杂乱或呈小团簇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CD34、转录因子ERG、SOX9,不表达S100、P63、广谱角蛋白(AE1/AE3)、上皮膜抗原、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Ki67增殖指数小于1%。诊断:肢端纤维软骨黏液样肿瘤。
目的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液、唾液、皮疹、接触皮疹处衣物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DN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液、唾液、皮疹和接触皮疹处衣物中VZVDNA,用χ2检验比较头面颈部与非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唾液标本中VZVDNA阳性率,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标本VZVDNA阳性率的变化。结果共纳入86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52.65±14.83)岁,病
目的探讨妊娠期、围生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妊娠期、围生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纳入25例,其中妊娠期22例(孕10~38周,孕早期1例、孕中期13例、孕晚期8例),产后1周内3例;年龄22~37岁,病程2~9d。临床表现:皮疹位于头面部8例,胸背部5例,腰腹部7例,上肢1例,下肢3例,会阴1例,3例为播散性带状疱疹。皮疹形态均为红斑、丘疱疹、水疱,其中4例合并血疱,3例合并大疱,6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