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的经济学大课堂教学问题探讨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课堂教学在高校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基于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探讨经济学大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经济学 大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最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of Large Classroom Teaching in Economics
  Based on Babanski Optimization Theory
  WANG Jie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AbstractLarge classroom teaching econom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more comm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and learning based on Babanski process optimization theory, a large classroom of economics problems, causes and appropriate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economics; large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大课堂教学是目前高校教学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对于经济学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来说尤其如此。通过对经济学课程大课堂教学和小班授课的对比可以发现:同样的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大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逊于小班授课。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假设——理性人。理性人的特点是追求自身行为的最优化,即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回报。作为讲授经济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实践理性人的做法,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本文将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原则的基础上探討经济学大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策略。
  1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简介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是指从若干可行的教学过程方案中,有意识的选择出一种在教师和学生付出合理的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能够尽可能最有效率的完成学生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的方案。在实际教学中贯彻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需遵循两个基本准则:(1)每一个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优、良或者及格);(2)教学过程的参加者(即教师和学生)只应付出必需的最少精力来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据此,借鉴经济学中的求解最优化的方法,可以列出一个抽象的方程组来表达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在(2)给定的情况下,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力求使得方程(1)达到最大值。
  另外,巴班斯基还提出实际运用教学过程原则时需要具备四个前提:(1)教师必须整体把握教学的基本目的或任务,同时突出主导性任务;(2)教师应当根据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连贯性以及可接受性原则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3)为了保证有效的教学,教师需要激励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初步的学习动机;(4)最后,教师应依靠教学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和直观性等原则着手选择教学的方法、手段和形式。
  2 经济学大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经济学大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学过程不仅没有达到巴班斯基所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准则,且在同等条件下甚至比小班授课效果要差很多。结合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来看,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2.1 经济学大课堂授课的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弱
  课堂教学需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然后依据教学目的设计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因材施教非常重要。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安排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其表现形式,如案例教学等。
  在经济学大课堂教学中,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经济学的基本教学目的是一致的,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能借鉴所学理论分析实际经济情况。但是对不同专业学生而言由于课程性质的不同,有的属于专业基础课,有的属于专业选修课,所以基本教学目的下的具体教学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应当有所差别。
  然而,在经济学大课堂教学中,由于同时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并且学生人数众多,有时甚至达到百余人以上,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素质,也很难做到按照专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案例来讲解。这样的结果可能造成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不高。
  2.2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损
  这表现为:(1)课堂纪律稍差。学生迟到、早退、上课说话、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等发生的频率会高于小班授课。(2)对于教师提问等互动环节,学生的参与率偏低。
  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必须要善于指导学生,这既表现为课堂上的直接引导,也表现为课后的间接引导(比如批改作业等)。但每个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范围有限,在大课堂教学中尤其如此,因此更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表现。师生联系相对于小班授课要松散一些,学生容易产生被忽视的心理,也较容易产生散漫的意识,影响学习的责任感或使命感。
  巴班斯基认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两大类——兴趣动机和责任感动机。在大课堂教学中这两者均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最终导致教学过程无法实现最优化。
  3 提高经济学大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策略
  针对上述影响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因,在不增加学生和教师时间和精力负担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促进经济学大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1 明确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加强学生树立学习经济学的责任感
  在第一堂课时向学生灌输学习经济学对学生而言的重要性。大学毕业后学生的去向主要是:(1)就业;(2)国内攻读研究生;(3)出国深造。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报考国内外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生而言是必修课程,也是今后学习的基础。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国家的经济政策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经济学有助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国家的经济政策,利用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更好的做出决策。明确了经济学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2 教学内容设计突出经济学主要的、本质的内容
  最优化理论的方法论原理就是突出一切活动的主要环节。对于经济学教学过程而言,就是教学内容必须突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不同专业出于不同目的修习经济学的学生而言,掌握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和研究方法都是必须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当把注意力集中于此。这样才能在教师和学生付出特定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3.3 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施经济学教学
  教师应当考虑根据每堂课的核心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在讲解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一原理时,可以先引入一个案例,然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归纳出这一规律。这一案例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口述法(如讲解日常生活中吃多个包子的事例)呈现,也可以是用一段相关视频(如陈佩斯表现的小品《吃面条》)采用直观法展示出来。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4 灵活选择不同教学形式区别对待学生
  针对全体学生、班级、小组和个别学生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对教学效率有不同的影响。巴班斯基比较了全班、小组以及个别学生的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中的比较效率,见表1。
  据此,经济学大课堂教学可以主要采用针对全体学生这一教学形式讲解重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在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配合班级、小组、个人等多种教学形式。比如,课堂上可以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还可以布置课堂练习让每个学生单独完成。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经济学原理结合自己的专业独立撰写课程论文,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分析某个小型经济问题并撰写调查报告等。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大课堂教学集中教学的优势,又可以利用小组、个别的教学形式弥补其不足。
  表1
  
  综上,经济学大课堂教学有别于小班授课,可以借鉴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采取相应策略在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编号:PHR201007291——2009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著.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政治教材内容趋向于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增加多样化生活实例及相关图示,个性鲜活,寓意深刻,充分符合素质教育需求,能够更为有利地实现初中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在
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学校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就业后依然能够轻松的掌握不断更新的知识。本
杨凤,男,1921年10月出生,纳西族,中共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四川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国家杰出高级专家,著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家,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
摘要 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教学秩序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保障。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管理,对促进教学质量的跃升,培养全面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现代教育理念 教学管理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Modern Edu
一、巧用修辞之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双关、借代、反语等修辞方法,来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碳的单质》一节时,为了使学生
目前技校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可用良莠不齐来形容。英语写作水平严重分化现象不仅在校内存在,就是在校与校之间也存在。而目前技校老师英语写作教学法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