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eth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经肝活检确诊的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患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3例经肝活检确诊的MAFLD患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MAFLD伴无/轻微肝纤维化(F0~1)患者比较,MAFLD伴明显肝纤维化(F2~4)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年龄更大、肥胖更多见、伴高血压病者更多(P均<0.05);与MAFLD伴无/轻微肝纤维化(F0~1)患者比较,MAFLD伴明显肝纤维化(F2~4)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更低(P<0.05),血清中白蛋白及尿酸水平更低(P<0.05),而TBA及空腹血糖水平更高(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277,95%CI:1.181~4.390)、高血压病(OR=3.305,95%CI:1.606~6.801)、BMI(OR=1.083,95%CI:1.006~1.167)、年龄(OR=1.030,95%CI:1.006~1.055)、血红蛋白(OR=0.978,95%CI:0.958~0.997)及血小板计数(OR=0.998,95%CI:0.989~1.000)是MAFLD患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OR=2.662,95%CI:1.092~6.489)、BMI(OR=1.163,95%CI:1.062~1.275)及血小板计数(OR=0.993,95%CI:0.987~0.999)是MAFLD患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BMI及血小板计数是肝活检确诊的MAFLD患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2型糖尿病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5.52亿2型糖尿病患者.而我国作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防控工作严峻.糖尿病的不良结局多由其慢性并发症所致,给患者本人乃至整个社会造成深远不良影响.尽管长期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很具有内分泌专业特性,但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庞大,全科医生作为“守门人”已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实际长期管理的主力军.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2型糖尿病最新的治疗药物.它们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导致糖尿、渗透性利尿和排钠作用增强,从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性视网膜黄斑水肿患者采用雷珠单抗药物+激光光凝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性视网膜黄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激光光凝治疗)和研究组(激光光凝+雷珠单抗药物治疗),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视力提高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视力提高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3、6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目的 评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就诊的68例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给予对照组口服那格列奈片治疗,给予观察组利拉鲁肽治疗,两组原有胰岛素治疗方案不改变,将两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TC、TG和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l
目的 分析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的小儿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小剂量胰岛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56例小儿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首发症状均为酮症酸中毒,双盲法随机分组,观察组28例实施常规治疗+小剂量胰岛素,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生化指标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疗效(96.43%)高于对照组(6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水平优于对照组,生化指
目的 分析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准确率的提升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该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早期肾损伤分为研究组(合并早期肾损伤)和对照组(单纯糖尿病),各40例.两组均予以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并分析两者单独检测与联合应用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效果.结果 研究组尿糖水平为(3.89±0.57)mmol/L,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31.75±4.39)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2±0.46)mmol/L和(15.86±2.
2021年5月3日美国肝病学会在线发布了关于腹水和肝肾综合征的诊断、评估和管理指南.反复阅读、思考后认为推荐意见中部分条款缺乏辨证思维理念,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间存在较多矛盾现象,其中包括:(1)保持“负钠平衡”是否诱发周围循环功能障碍及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2)钠潴留机制亢进和尿钠排泄减少是否可作为限钠治疗依据;(3)为什么使用超常剂量醛固酮拮抗剂和呋塞米不能抑制其活性和应对钠潴留问题;(4)人白蛋白治疗肌肉痉挛是否有理论依据;(5)利尿剂耐药是否与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损伤造成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累积及降解不足的病理结果,如不加以干预会逐渐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ECM的主要来源,并且HSC在肝纤维化的起始、发展和消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HSC活化涉及的信号传导通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HSC活化过程中的重要信号通路.
肝硬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疾病的终末期病变,过去对于肝硬化治疗多以病因管理(抗病毒治疗)和结果管理(出现并发症治疗)为主,但仍存在抗病毒应答率需提高、脂肪肝进程控制不佳及失代偿期肝硬化病情常出现反复等问题.近年来,基于血氨管理控制肝硬化的发展进程的“过程管理”成为新的关注热点,为干预肝硬化进展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本文就以血氨为靶点监测和干预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发展进程的现状作一概述.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目前无临床特效药,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肥胖、肠道菌群、胰岛素抵抗、环境、遗传等.近年来,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MAFLD中被广泛研究,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GG)属乳杆菌属的经典益生菌菌株.大量研究证明,LGG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及降低胆固醇改善MAFLD.本文主要阐述LGG干预MAFL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慢性肝病病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其预防和治疗也成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特异性药物及明确的治疗方案,本文针对NAFLD的相关治疗及新兴靶向药物作一概述,给临床医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