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网见证母女情

来源 :新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亚男生活在单亲家庭,她与母亲相依为命。情感至深,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动人。常听她念叨对母亲的挂念,規到不久前的一次采访,我才真的领悟到她们母女俩的情深似海。亚男说起母亲对自己的疼爱。几次哽咽难语;母亲说到女儿的攀攀孝心,也是数度动情不已。
  
  妈妈怀中排球缘
  
  
  亚男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个子就跟妈妈一样高了,1.70米的小学生在大连市凤毛麟角,妈妈决心带她到少体校去试试。大连体校的排球教练高桂花曾是我国解放初期的优秀排球运动员,她看着瘦弱的刘亚男对刘妈妈说:“你这姑娘太瘦小了,一个球就能把她打倒。“言外之意就是不收。妈妈不甘心,找到体校校长求情:“就让她到队里捡捡球吧!”可还是没有得到同意,但校长出了一个主意:“让她先练练别的项目吧。”可能是在学校练了一点排球吧,亚男认准了非要练排球不可,听说教练不要她就哭起来。妈妈好言相劝,说练个人项目出成绩更快,正赶上体校招收羽毛球小队员,就带亚男去测试。首批海选,招收了男、女各40人,亚男在其中。经过三个月的训练,留下4个男孩、4个女孩,亚男仍在其中。
  亚男每天下学后去训练,妈妈总是送她到训练馆,然后一个人坐在馆外等着她。刘亚男回忆说:“只要我训练完一走出体育馆,妈妈总会递上我爱吃的东西。如果遇上雨天,妈妈就背着我走,生怕我的小白鞋脏了。”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都会问亚男明天想吃什么?第二天一早就上市场大包小包地买回家,再一样样地做好。小时候,亚男的牙不好,可妈妈听说牛肉能长劲,就买来上好的牛肉,先用高压锅煮熟,再把肉跺碎,吃前还要蒸一下。亚男说:“妈妈做的牛肉,吃到嘴里就化了。”
  那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但价格不菲的麦乳精是亚男每天早上必不可少的。亚男喜欢的蕃茄鸡腿、海鲜、螃蟹等,妈妈总换着样儿地给她做,而且都是把肉挑出来放在她的碗里。总之,为了女儿能精力旺盛地参加训练,妈妈把一切好吃的、想吃的、有营养的食物,不论价格高低,都为她精工细作,并乐此不疲。
  天天如此,亚男发现,好吃的东西妈妈从来不动,妈妈吃饭也都等送她上学后。每次与妈妈一起吃饭,懂事的亚男常常把牛肉,鸡肉、蟹肉偷偷放在妈妈的饭底下,妈妈吃到最后发现女儿的秘密时,常常会感动地流泪。
  
  疼爱并不娇惯
  
  刘亚男说小时候妈妈特别疼爱她,可有一次她犯错误还是挨了打。
  参加羽毛球训练的时候,队里的大孩子总是背着教练欺负年龄小的孩子,亚男看在眼里心中很不服气,但又无可奈何,感到郁闷,何况她还是想着参加排球训练,就不想待在羽毛球班,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还是向妈妈提出了“不练”的“最后通牒”。
  或许是亚男与排球有着不解的缘份,一个星期天,刘妈妈得知大连八中有一个体育特长的测试活动,各项目的业余体校教练都到那里去挑人。刘妈妈带着亚男第一个就站到了写有排球两字的地方,没想到来招考队员的教练正是高桂花。见了面,刘妈妈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来了。”高桂花教练看了看已经长到1.76米的刘亚男说“这孩子长得挺快,来练练吧。”当时,羽毛球班、击剑班也看上了刘亚男,甚至许愿不出三年就可以把她送进国家队,小小的亚男却不动心,执意表示“我练排球。”
  排球训练的苦和累是亚男事先没想到的。上初一的时候,排球队的训练量不断加大,她觉得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可又不敢对妈妈说,就自作主张悄悄地逃训了。每天放学后她都要在外面转到一定的时间才回家,还告诉妈妈:“练完了。”一天,姥姥去排球班给亚男送她最爱吃的海鲜,却没有找到外孙女,就问教练:“亚男到哪儿去了?”教练说:“我正想问您,亚男到哪去了呢?”亚男逃训的事就这样露了馅。妈妈知道后很生气,对亚男说:“我惯着你吃,惯着你喝,但不能惯你的毛病。”妈妈是因为亚男说谎才生气的,说到气头上还打了她几巴掌。亚男说:“挨了顿打我反倒舒坦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说过谎。”
  刘亚男的天赋得到了高桂花教练的认可,她主动向辽宁青年队推荐,所以刘亚男是越过了少年队直接进入青年队的。辽宁少年队的教练曾看过刘亚男的训练,到体校去调她时,她已经走了。刘亚男回忆说,她到沈阳参加集训时睡的是张越红的床,那时张越红进了国家队。她幽默地说:“那张床可能与国家队有缘。”
  集训的第一天,队里5点半起床出早操,刘妈妈5点钟就在门口等着了,亚男起床时她就冲进房间,亲自帮亚男穿衣服。因为是冬天,妈妈非让她穿着毛裤出操,结果亚男到体工队的第一个早操是穿着毛裤在田径场跑了五圈。“很累!”刘亚男想起来就觉得好笑。她说,“妈妈坚持了5天,总怕我不会照顾自己。”后来被教练发现了,劝妈妈不要来,说这样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可得知妈妈不来时,亚男还是哭了,因为她担心自己洗不干净衣服和球鞋。后来她索性把脏衣服攒起来,星期天带回家去洗。这事被老队员知道了狠批她一顿,她才开始自己动手。但是大件的床单、被子还是由妈妈清洗。
  刘亚男说,直到现在,我放假回家总是想多睡觉,好好休息休息,妈妈就会趁我睡下时把我的东西都拿去洗干净。一觉醒来,我常发现球鞋、护膝都干干净净地晾在那里。
  
  不给女儿添麻烦
  
  自进了运动队,亚男回家再离家就是常事了,可每次离开家,不论走的时间是长是短,妈妈总舍不得,千叮咛万嘱咐的。为了让妈妈放心,亚男表面上会高高兴兴地告别,笑着向妈妈频频挥手,然后快步离去。亚男说,妈妈常常偷偷地落泪,我就假装没看见,表现得轻松从容。其实,我怕两个人一起哭,害得妈妈更加难受。
  亚男回家是妈妈最开心也是最累的时 候,她会买许多亚男爱吃的东西,亲自下厨劳作。妈妈说,亚男从小不吃剩饭剩菜,所以每顿都是新做的。妈妈爱干净。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里外外打扫一遍,为了不惊动休息的亚男,妈妈会小心翼翼不出声响。亚男说:“在家里睡觉就特别地安心踏实,常常睡过头,但只要我一起床,妈妈准会冲进我的房间,一会儿工夫就清理完毕,根本就不让我动手。”
  亚男长大了,更加体会到妈妈的艰辛和不易,其实,她离开家最不放心的还是妈妈,她说母亲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却不会照顾自己,总是省吃俭用的。亚男每到一地都会给妈妈买些特产寄回家,每次出国都要给妈妈选礼物带回来。可是,妈妈总是对她说:“家里什么都有,我什么也不缺。买你爱吃的,你能穿的就行了。”亚男说,我从国外买给妈妈的衣服,她总是不穿,还说:“这么漂亮留给你穿。”她告诉妈妈:“咱俩的号码不同。”可妈妈还是舍不得穿。
  现在日子好了,家里也富裕了,亚男希望妈妈能过得舒服、开心,她知道妈妈一个人在家会寂寞,很希望能陪着妈妈到风景名胜或国外去走走、看看,但又没有这个时间。所以每当离开家的日子长了,队伍要到香港、澳门、广东等地比赛时,她就请母亲过去,母女见个面,也让妈妈散散心。可刘妈妈很少应允,她说:“我不想给女儿添麻烦。亚男是个心很重的孩子,我去了她肯定会分心。”
  亚男现在是位声名显赫的运动员了,媒体经常有她的相关报道,母亲的思念也有了许多渠道来寄托。只要看到有关亚男的报道,母亲都会珍藏起来。亚男说,报纸上豆腐干那么大的照片,妈妈都会剪下来。家里大幅彩照不少,都是新闻单位送来的。妈妈收藏的有些文章和照片,连亚男自己也没有见过。
  中国女排冬训期间,看不到她们的比赛,刘妈妈就把过去比赛的录像重放。记得一个星期天,笔者就在家里接到亚男妈妈的电话,说正在看中国女排的一场比赛录像,由笔者担任电视台的解说顾问,她认为分析得入情入理。
  说话幽默的亚男透露:“妈妈常常和我一起倒时差。”中国女排去欧洲或美洲比赛,只要有直播,无论时差是6个小时还是12个小时,即使是凌晨3点开播,刘妈妈总是在第一时间观看中国队的比赛并录制下来。“有现场直播的妈妈从不看录播。所以,打完比赛我给她打电话,她准没睡。”亚男说。
  
  妈妈身体好我才安心
  
  去年,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在大连安排一站比赛,刘妈妈每场必到,而每天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刘妈妈都会给女排姑娘送来海鲜水饺。全部比赛结束那天,刘妈妈和亚男的姨妈一起,送到餐厅两盆海鲜和两盆饺子。同在吃夜餐的古巴队,看到中国队吃得津津有味,也凑过来讨要,尝过后就端走了一大盆。亚男妈妈说,因为比赛期间不允许运动员吃海鲜,怕不适应闹肚子,所以才没有送过来。大家难得来一次,也应该尝尝大连的海味。
  亚男说,我最担心的是妈妈的身体,她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好在小姨一家人对妈妈十分关照,让远在他乡的刘亚男颇感慰藉和安心,她对小姨感激不尽。她说:“小姨也是同我一起倒时差的人,她就把我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小姨很开朗,又热心肠,我有不开心的事常给她打电话,经她一开导,马上茅塞顿开。”亚男说自己肩部受伤不能进国家队那段日子,情绪低落,小姨和姨夫经常开导她,帮她渡过了难关。有些事亚男不敢对妈妈说,怕她太担心,小姨就是倾述的亲人。雅典奥运会决赛妈妈就是在小姨家一起看电视的,当时电视台还去录像。刘亚男后来说:“我回家后看了那盘录像带。我们队在先输两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夺得冠军,妈妈和小姨拥抱在一起哭了,姨夫在一旁一个劲儿地抽烟。那场面让我非常感动,不禁流下了眼泪。”
  刘妈妈说,亚男对她是“报喜不报忧”,受伤受委屈都不跟她说,一问总是“我挺好的”。其实妈妈对亚男也一样,前些日子检查身体说鼻腔里长了异物,都是小姨一家人陪着刘妈妈到处看病,亚男毫不知情。直到确诊没有大事后,妈妈才和盘托出。
  说着与妈妈的深情,亚男滔滔不绝。她说“亲情对我是极大的动力,与家人在一起我总是很幸福,可幸福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
  亚男与妈妈虽说是聚少离多,但每天母女俩都要通个电话或发发短信,互致问候,互通情况。2003年11月在日本世界杯赛夺冠的那天,亚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妈妈打个电话。2004年在雅典夺得奥运会冠军,亚男与妈妈通话时,娘儿俩激动得热泪横流。现在,亚男仍然在远离妈妈的地方集训或比赛,她的下一个目标就是2006年世界锦标赛夺冠。她说:“世界、亚洲、全国的各大赛事,我只是没拿到过世锦赛的金牌了,争取今年实现这个愿望。”刘妈妈说:“我打心眼里感谢国家把女儿培养成这么优秀的孩子。亚男是队里的老队员了,她说要在队里起带头作用,拿更多的世界冠军。我听这话就舒心。”
  责编/王津津
其他文献
从1994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到2014年即将告别赛场,王治郅在国家队的时间跨度差不多为20年,一共参加了4届奥运会、两届世锦赛、3届亚运会和7届亚锦赛,这么一长串数字印证着王治郅与中国篮球的不解缘。  我们的剧情快落幕,我们的爱恨未入土……这是王治郅在球员生涯的最后一次全明星赛后,留下的一句话。出场15分钟,得到15分和7个篮板,王治郅的数据并不抢眼,也没有拿到MVP,但能够和队友和球迷一起见证这
五月十一日,经过铁道部用了十天,紧急抢运的东北大米抵粤,整个市场粮价应声而降,迅速地平抑下去。这得益于粮食储备制度,得益于粮食流通体系的反应迅捷、流动顺畅。  中国的粮食储备思想以及相应的粮食储备制度大约形成于西汉初年。我们中学里读到的贾谊的《论积贮疏》,就是一篇重农主张的代表作,他说:“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信奉黄老一派的淮南王刘安在
走进徐冰《烟草计划》的上海展厅,我的第一印象不是视觉,而是一股弥散在沪申画廊楼道里的气味,是烟草才特有的清香。这股气味,既熟悉,又陌生;陌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很难碰到以材料散发的气味做先导的当代艺术。很可能徐冰是第一位把视觉、嗅觉、触觉,记忆、好奇心、历史癖等多重体验,成功地糅进某一特定历史空间的当代艺术家。以往走进一些博物馆和画廊,我对里面的气味、气息,或者叫它气氛吧,多多少少会有些留意。不同的
《读书》(一九九三年第一期)刊载了王蒙《躲避崇高》一文,文中冷静客观地详说了王朔及其作品,指出其存在的必然性、现实性,这比目前较为流行的——简单地用“痞子”或“痞子文化”来界定,要科学得多,深刻得多。  王朔玩这玩那,说到底,玩的就是大家默默遵奉的道德秩序。他确实很清醒,这样才会不知不觉地审视起道德来,左看右看,才发现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等等等等,并不是那么非此即彼的;现实和人生好像是一条走向不
近些年来,媒体上有关灾难的报道最多的莫过于矿难了。据说它的发生频率之高,死亡人数之多,已达世界之最;而吨煤产量与死亡人数之比,也远远高于世界的平均值。众多人道主义者在呼吁拒绝带血的煤,多方高层领导人士在制定各种严厉措施,但内中诸多天灾与人祸的复杂因素,让矿难构成了中国屡禁不止的又一怪圈。聊可自慰的是,这也许并不是人们所担心的愈演愈烈,而是证明了我们的知情权越来越得到尊重,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了,预
2021年5月,吳本立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  吴玉章的一生很传奇。他出生于晚清,支持过戊戌变法,参加过辛亥革命;40岁后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信仰,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之后被派往苏联、法国和西欧工作;抗战时期回国,在教育、历史学、语言文字改革等方面均有杰出贡献,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称为“延安五老”;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
先前因为没有及时想通理论的自娱自乐性,觉得一味沉沦在语言设置的游戏陷阱里很危险,于是有一次为时不短的出走。待到回来,没想到翻译理论的话语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彻底进入了所谓的“后现代时期”与“后殖民时期”。那种陌生感和疏离感,虽然不至于到“恍如隔世”的程度,却已足够茫然一阵子的了。  我对学生阐述过理论话语的转变给自己带来的困惑,但是我解释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对诸如差异、抵抗、碎片、暴力、爱欲、异化、
当代中国的大学问题,显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在,这不仅是在教育层面的重要性,更意味着对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枢纽意义。诚如《大学与学术》的作者引洪堡所言,强调国家“不应就其利益直接相关者要求大学,而应抱定以下信念:大学倘若实现自身目标,那也就实现了、并且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而这样的收效和影响的广大,远非国家之力所能及”(Paulsen, Friedrich:German Educati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凌晨,香港会展中心米字旗徐徐落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标志着中国对香港恢复了主权行使。从英国到中国,香港政权的更迭无疑是一个宪政革命,即用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取代了英国的《英皇制诰》、《皇室训令》和《殖民地规例》等。但香港法统的变更是否影响港英政府原有法律的有效性?香港回归后的“宪政第一案”马维琨案(HKASR v. Ma Wai-Kwan,CAQL/1997)就直接触发这个
诗神缪司偏爱浪漫蒂克的青年,这大约是不容置疑的;然而,读完唐先生新近出版的抒情诗选集《霞楼梦笛》,应该说,对于“成熟而丰饶的中年”和“返朴归真的晚年”,诗神也并没有偏心眼。  读完《霞楼梦笛》,掩卷沉思,觉得诗人唐的诗探索轨迹大致可以描述为:始于浪漫情调,即跃入现代主义,中经复归的现实主义,继而浪漫回潮,调整升华于后期象征主义范畴。其间,“克腊西克(clas-sic)的宁静与凝重美”是延贯始终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