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创新教育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vehe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因此,教育必须实行更高层次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174-0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显然,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作为物理学的起始——初中物理,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应试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观念要领,掌握规律,但它缺少灵活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倍受束缚。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或知识库,学生几乎不需要创新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才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全面认识创新的含义
  中学生的创新与专家的创新是有很大差异的,专家的创新有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而中学生的创新是在有意无意间进行的,在课堂上不可能有显著的创新。因此,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使学生扬起创新理想的风帆。
  2.利用物理学史,激发创新意识。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名家发明创造的过程,激发其对物理学的感情,确立顽强学习、刻苦钻研物理知识的决心。激发创新意识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使学生对物理学史有所了解,对物理学上的重大突破在人类认识史上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冲击以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所引起的重大技术变革有所了解,激发其创新意识。
  3.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创新意识。
  物理源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人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用等都离不开物理。因此,物理教学只有密切与现实生活联系,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联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改造世界的主要力量,它推动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创新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点。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创新能力上来是值得研究的。
  1.注重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各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与升华,其灵魂是想象力,其表象特征是独创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断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要杜绝人云亦云、以优生的思维代替差生的思维、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等现象。
  2.留机会给学生,显现创新能力。
  中学时期是理性思维和身体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学生们敏感好学,朝气蓬勃,憧憬成功的美丽。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要让学生显现初步的创新能力。
  首先,利用习题激发创新能力。选择一些已知条件不确定或答案不唯一的习题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经验选择适当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综合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其次,要多开展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要形成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让学生多渠道地参与创新性活动。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与开发,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交流;以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并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形成良性循环。
  3.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大部分学生是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的,把学生的好奇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上来是值得研究的。
  首先,要在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创新能力。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想象力丰富,易于接受新信息,其新思路、新想法缺乏进入实验室进行探索的机会,导致其创新意识被扼杀在萌芽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加以正确引导,增设一些由学生自己设计的课外实验,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其次,要增加探索性实验教学,活跃创新思维。探索性实验是一种学生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规律性和说明自然现象的方法。因此,可把课本中某些验证性实验改编为探索性实验,增强研究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课外合理指导,培养创新精神。
  物理课外活动要以活动来吸引学生,激发其兴趣。学校要在物质上组织上为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毅力,注意扩大课外活动的影响,给学生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此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与课堂教学有机联系,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发挥学生的潜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在学习活动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设想。只要教师把握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教育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培养出大批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俞学明.创新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
  2 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3 李艳平.物理学史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的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其中的高层建筑建设需求更加旺盛,发展更加迅速。高层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可以起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而且高层建筑的功能逐渐变得越来越丰富,为了使这种功能得以实施和保障,就更加要求提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1、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特点  1.1高层房屋建筑的高度高  高层建筑显而易见的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一、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到一间小屋时,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3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400元,又还差30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个小偷,多少赃款。由于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算出正确答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全局,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电力事业上有了迅速的进步.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了国家工农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人类日常生活的需求.目前,由于受到网际协议及风险防范
【摘要】本文探讨了科学史教育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科学知识暂时性和发展性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献身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四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史教育生物学课堂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172-02     科学史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
期刊
梅格·惠特曼,1998~2008年担任eBay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把一个50人的小公司带领成为拥有1.5万名员工、年营业额85亿美元的跨国企业巨头,素有“电子商务教母”、“在线跳蚤
【摘要】近年来,地基处理施工对支护结构和周边建筑影响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房屋建设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探讨了建设中不良地基种类与特征,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建设中不良地基处理加固和施工方式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地基处理施工;支护结构;周边建筑;影响  1、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