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认识事物最先都是通过直观体验,多媒体正好顺应了这个认识规律。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的备课
所谓多媒体辅助下的备课,就是教师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根据一定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种备课方法。
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尤其是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更是如此。设计得再好的课,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学资料,也是无法达到目的的。这就需要美术教师手中必须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库”,这个资料库就需要从平时的生活中收集和整理,见了优秀的美术作品,及时地通过一定的设备存入计算机,到光盘市场购买一定量的资料素材光盘,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录像、动画等。有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教师可以把这些资料放在计算机中,在需要的时候只要调用和处理就可以了。
2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在教学中大展身手,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欣赏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但书上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景更是不可能,这时多媒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笔者将各处搜来的图片扫描进电脑,并精心分类。上课时,学生在优美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笔者点出用电脑制作的对比图,清楚地展示了生动别致的江南建筑美,大气古朴的北方建筑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在个别的细节上,比如故宫汉白玉的石阶上的浮雕、天井上的图案等进行放大和特写,学生再也不是坐着听和看了,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得更清楚,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向老师问问题,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
3 运用多媒体改进欣赏教学
传统欣赏课教学单一,缺乏艺术情趣,审美教育势必沦为说教,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而且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突破常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欣赏课中的优势,扩大欣赏容量,使学生能更多地吸收与内容相关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潜能,从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如《邮票设计》这一课中,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给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并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启发。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邮票发展的历史背景。
4 运用多媒体改变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小组媒体教学法、微型教学法)、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并举的局面。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学生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
美术课的作业形式那就是在纸上画——水彩笔、铅笔、颜料、毛笔墨汁,和手工做——剪纸、泥塑、扎染等等。然而学生的智商和对科学技术的灵敏度都在提高,多媒体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形式,不会因为画不好而丧失信心。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能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最充分的教育。
总之,应用多媒体技术于美术教学,能使重点突出,难点易突破,信息量大,有助于照顾到全体学生,省时高效。又因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热情,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必将会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但是,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不能“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应该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
1 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的备课
所谓多媒体辅助下的备课,就是教师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根据一定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种备课方法。
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尤其是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更是如此。设计得再好的课,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学资料,也是无法达到目的的。这就需要美术教师手中必须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库”,这个资料库就需要从平时的生活中收集和整理,见了优秀的美术作品,及时地通过一定的设备存入计算机,到光盘市场购买一定量的资料素材光盘,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录像、动画等。有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教师可以把这些资料放在计算机中,在需要的时候只要调用和处理就可以了。
2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在教学中大展身手,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欣赏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但书上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景更是不可能,这时多媒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笔者将各处搜来的图片扫描进电脑,并精心分类。上课时,学生在优美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笔者点出用电脑制作的对比图,清楚地展示了生动别致的江南建筑美,大气古朴的北方建筑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在个别的细节上,比如故宫汉白玉的石阶上的浮雕、天井上的图案等进行放大和特写,学生再也不是坐着听和看了,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得更清楚,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向老师问问题,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
3 运用多媒体改进欣赏教学
传统欣赏课教学单一,缺乏艺术情趣,审美教育势必沦为说教,欣赏美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依赖视觉形式进行,多媒体的表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在视觉形式上其点、形、色、线信息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而且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突破常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欣赏课中的优势,扩大欣赏容量,使学生能更多地吸收与内容相关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情感因素,极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潜能,从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如《邮票设计》这一课中,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给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并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启发。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邮票发展的历史背景。
4 运用多媒体改变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小组媒体教学法、微型教学法)、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并举的局面。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学生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
美术课的作业形式那就是在纸上画——水彩笔、铅笔、颜料、毛笔墨汁,和手工做——剪纸、泥塑、扎染等等。然而学生的智商和对科学技术的灵敏度都在提高,多媒体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形式,不会因为画不好而丧失信心。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能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最充分的教育。
总之,应用多媒体技术于美术教学,能使重点突出,难点易突破,信息量大,有助于照顾到全体学生,省时高效。又因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热情,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必将会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但是,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不能“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应该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