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强调后天的努力对个体人道德修养提高的重要性,故而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但是不可否认朱熹在探讨个体人的道德水平高低时,认为“其气质有清浊偏正之殊,物欲有浅深厚薄之异”,认为人的道德和出生时的“禀气”有关。具有先在性,具有先天的因素。他从“察五行之气”与“五常”、“禀气”与人的善恶的先在性、用“禀气”论证人道德根性上的差异的先在性三个方面,用“禀气”说明了人的道德先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