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艺术比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ong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一;西方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
  关键词:绘画 建筑 雕塑 园林 异同
  1、中西艺术的差异及根源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绘画多写意,音乐重感受,书法写胸臆,舞蹈讲合一;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注重的是对自然的重现,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实情况或运行理论。绘画多写实,音乐重和鸣,舞蹈表情绪。
  中西建筑之差异分析。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等等。中国传统建筑多以土木结构为主,侧重于空间的群体组合和序列转换,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一,柔中带刚,表现出强烈的是世俗理性精神和政治伦理观念;西方建筑多采用石质材料,气势恢宏,注重造型和空间的变化对比,刚中带柔,带有浓郁、神秘的宗教气息。
  中西方绘画之差异分析。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整中国画注重的是情感表现,注重“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创作方法上西方绘画重写实、以块面塑造形体、强调焦点透视;中国绘画重写意、以线造型、追求打破时空界限的散点透视。此外,中国画讲究将诗、书、画、印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从而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中西方雕塑、园林艺术的特点。西方雕塑的出现首先也是作为建筑艺术的装饰而出现的。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为死人服务的艺术,而西方大多的人像雕塑是为活人欣赏的艺术,显示了 二者在目的和功能上的不同。中国园林强调曲径通幽、含蓄曲折、虚实相生、天人合一。西方园林则已几何规划园林,讲究开阔、宽敞、通透。这与西方重理性思考,重数理几何的科学性等文化情结有关,而阿拉伯的伊斯兰园林则完全以《古兰经》中四条河流为造园的理念。
  2、中西方艺术之共性
  首先,中西艺术都重技巧。但西方对技巧的是重视归于完美观念的:一方面竭力设计完美的形式,已达到最高的理想;另一方面采取一种客观科学的立场引入透视法、解剖学进行极尽真实的描绘,以给人最真实的幻象。中国之重技巧,却以主体和天地的生命感通为统帅。西方艺术以技为道,技艺高超,被誉为“天才”;中国艺术以道化技,以技入自然为至上。其次,中西艺术都有“意在笔先”的追求。西方艺术的“意”,是一个形象的完整构思;中国艺术的“意”却是当下心神与天地神会。因此,西方艺术的创作是情景置于眼前,再借幻觉的技术把它描摹出来,创作过程是冷静的、精细审慎的、绵长的;中国艺术的创作是有形合于无形,创作过程是活跃的、大而化之的、即时的。象征性和寓意性是中西方雕塑共同拥有的艺术特色。同时,中西建筑的共同点就是两者都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3、中西方艺术发展之现状
  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概况:中国当代艺术按不同时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7年(1949-1966);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文革结束后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1979至今)。“17”年的艺术主要是表现出朴素的、蓬勃向上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精神,并具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文革时期的美术带有狂热的红色政治色彩的伪现实主义和伪浪漫主义;而新时期的艺术展现出了开放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术的多元格局。
  对于西方而言,即后现代艺术主义,大多说人认为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继续与发展,而更多人认为它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抛弃审美走向文化观念,常常以锐利的锋芒直接介入各种社会问题的批判。后现代的各种艺术形态都充满了对古典主义艺术与现实主义艺术的颠覆,借艺术的衣钵来反艺术。这就是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基本情况。
  艺术无国界。无论中国艺术还是西方艺术都是人类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及全人类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双方应在继承各自优秀传统艺术的同时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并进行大胆创新,从而创造出更加璀璨的人类艺术!
  参考文献:
  [1]肖鹰.中西艺术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陈美渝.美术概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杨先芝.西方艺术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指出新闻报道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同时应该坚持新闻指导性与贴近性的统一;另外还要讲究贴近的艺术。 He pointed out that press coverage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
摘要: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成效。在新课改后,怎样根据新课标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是我们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积极思索的问题。本文就怎样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作一个简要的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实效 对策  伴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学模式也不断加以改进。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数学知识是人类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
期刊
5月份,随着“立夏”“小满”两个节气的来临,气温、水温逐步升高,天气多变、晴雨交织,养殖水体中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繁衍加快,容易造成养殖池塘水质恶化和一些水生动物疾病频
期刊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关于课程目标与类容中明确提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并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我们可以看到,新课改环境下的基础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的迫切任务。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
目的:   了解山东省男男性行为者性行为特征,探讨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因素及感染HIV和梅毒(syphilis)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更好控制HIV在该人群中的传
作业的设计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而传统的语文作业过程,过于枯燥、呆板,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
提升学生知识灵活运用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是现代地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以三生课堂教学为例,从笃实专业知识、利用教学媒介、采取假设教学手法等方式
摘要: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必须从汉字本身的特点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揭示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性地对汉字作深入浅出的趣味性解说,还可引进游戏、儿歌等趣味识字方法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形式中全方位地把握汉字,既把它当作语文工具来学习,又把它作为民族文化来继承,在这样认识基础上的识字兴趣才会是持久的,甚至是永恒的。  关键词:汉字 识字教学 新课标 兴趣  汉字是中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