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中灿烂的古巴(二)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街承载的古老沧桑
  云集在老街上的人们,大都显得很悠然。但据说古巴人的手边真的没有多少钱。然而他们看上去却很笃定,唱着他们的歌,跳着他们的舞,朗姆酒和雪茄,如此昂扬着那种美好而自得其乐的境界。于是人们与世无争,彼此关照,反而让窘迫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
  老街上,几乎每一幢房子都年久失修,又都承载了古巴悠久的苍凉。那深深的街巷,斑驳的门楣,你会觉得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像是年深日久的文物。而老街的格局,却始终延续着旧有的风格,撑持那古往今来不朽的文化。探身凝望,一重重幽远的庭院,让你相信,这里的人们,依旧生活在哥伦布的年代。
  老街上临街的房舍,大都被装饰得极为光鲜。那是种漂亮又与众不同的,某种想象和夸张。街心公园里,到处摆售着精美的艺术品,从不曾雷同。总是能出人意料地,幻化出别样的风采。
  而路两旁的院落,总是能透过阳光,让人们看到那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蕴藉。弄堂里的老人,酒吧里的读书人,与背后的残垣断壁,共同度过那散乱而又古旧的时光。我们在老街的深巷中慢慢行走,仿佛能听几百年前的空谷回音。那回音,应和着当下古巴人平静的日子,而又摒弃着种种不切实际的奢望。
  一位在酒吧读书的姑娘,深深地吸引了我。是的,那个读书的姑娘,纯真而优雅。她始终心无旁骛地读着那本书,安安静静地行走在书页上。她明亮的眼睛,纯真的目光,让我永远记住了读书的她。
  花园中的互联网
  车行处,蓦地一片街心花园。花园中,来来往往地聚集了很多人,仿佛出了什么事。后来才知道,这里其实是邮局。在古巴,一般民众还不能在家中享受互联网,于是他们只能在邮局前的花园里,追逐着他们所无限热衷的高科技。
这里的书店和书摊,最多的书,是卡斯特罗和格瓦拉。

  哈瓦那教堂繁多,一座紧临着一座,且都历史久远。在建筑风格上,也独出心裁。别处的教堂,抬眼望去,便是飞扬的拱券,悠久的回廊,在苍凉与悲伤中透着古老的幽怨,置身于如此锈迹斑斑的建筑中,蓦地一种今夕何年的沧桑感。而这里的教堂,尽管已斑驳衰朽,却始终能听到,大西洋对面那悲悯的歌谣。
  教堂前的空地上,到处是起起落落的灰鸽。门廊前,那位高举十字架的传道士,始终在凝望辽远的天空。几百年前的老教堂,好像并没有什么人前来翻修,任凭岁月的锈蚀。而教堂顶上的那尊雕像,显然已看不清他的身影,但他却始终是壮丽的。
  教堂前那扇斑驳的门,似乎已无意开启。在幽深的小巷中,任凭人们坐在古老的石阶上。 石阶上,你会看到漂亮的古巴姑娘,全神贯注地玩着她的手机。她并且极为友好地,让我拍下了她美丽的微笑。
  在姑娘身边,是一位坐在台阶上的老人。他如入无人之境地骄傲地吸着他的雪茄。他的姿态,是那么从容不迫,随心所欲的样子。就那样坐在教堂的阶梯上,吸着他的雪茄,仿佛活着就应该像他那样的,永远是自由自在……
  为什么,总是在追逐那个疯狂的海明威
  某某年的那一天,我再度来到美国,就为了能在佛罗里达享受迈阿密的阳光。于是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基韦斯特,并在此拜谒了海明威在基韦斯特的那座灿烂的故居。
  海明威无疑是美国最优秀的作家。他是用他的生命在写作的那种任性的作家。他总是让他的小说折射出他的人生,从而使他的人生也变成他的传说。
  其实我并不喜欢海明威这种疯狂的人生,事实上,我可能更喜欢南方的那位更为深邃的作家福克纳。但不知为什么,我竟然始终在追随着海明威的足迹,甚至在哈瓦那这座美丽的城市中,都难逃那漂泊着的海明威的魂灵。
  于是我只好追踪着他的身影。只是觉得,他的魂灵,始终在莫名其妙地环绕着我。而我们刚刚走进的这家酒店,其实并不是海明威的家。但他又确乎在这家酒店驻留过,住进酒店的511房间。这座始建于1923年的酒店,看上去依旧完好。因海明威的光顾,酒店在大堂里特意悬挂了他不同时期的照片,因而这里也成为酒店的骄傲。
这里是古巴最美丽的海滩,白沙和碧水。

  在这里,他用他的打字机写下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其他文献
全球最大在线旅游公司Expedia近日公布一项有关世界海水浴爱好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喜欢赤裸日光浴的当属德国人,约17%的德国人表示曾有在公共海滨浴场做过全裸日光浴的经历。此外,加拿大人和美国人喜欢赤裸日光浴的比例也分别高达15%和8%。  另一方面,欧洲最难接受袒露胸部或赤裸日光浴的是法国人。从全世界范围看,对于海滨浴场的赤裸日光浴,印度人、韩国人、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日本人也难于接受。  
普希金(1799—1837)的一位女友曾这样评价他:“在他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是他最喜欢的:诗与满足自己的强烈的爱欲。在这两方面,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对普希金的最中肯评价。在诗歌方面,普希金创作了八百多首抒情诗、数十首叙事诗,还有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诗歌乃至民族文学的基础,成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在爱欲方面,普希金更是天生的情种,激情如火——他的同学谢·德·科莫夫斯
简·福伊尔曾说:“歌舞片的仪式性功能就是重申并阐明娱乐在其观众生活中所占的地位。”  歌舞片以其最擅长表现技巧反映浪漫主义情感,表达喜悦、忧伤、欢乐、悲哀等情绪,已经成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宣泄人类愿望和梦想的影片类型。而印度歌舞电影,以宏大华丽的布景,缤纷灿烂的色彩,悦耳动听的乐曲,轻快活泼的舞蹈,以及歌舞片独有的梦幻机制,为我们营造了一道道丰富的视觉盛宴。    一    初识印度电影,很多人
Something was pouring out. Filling the field  and making it vacant. A wind blowing them  sideways as they moved forward. The crying  as before. Suddenly I understood why they left  the empty bowls on
翻阅新出版的《丝路盛开友谊花》,看到我国前驻叙利亚文化参赞王贵发同志回顾中叙两国文化交往的文章中提到,他1998年去叙利亚履新时,曾专门去看望首位毛主席诗词的阿拉伯文译者、叙利亚著名学者马姆杜哈·哈基博士,不禁思绪翩跹,将我又带回上世纪六十年代,同马姆杜哈·哈基博士相处的日子……  那是我第一次出国工作。那时,在国内学习外语远没有今天这样好的条件,加上阿拉伯语的书面与口头语言之间差别较大,初出国门
引言日语教育的定位与未来展望  思考日语教育的全貌。  在日语教育中,该学什么,教育的内容、方法绝不是唯一的。与其它研究领域顺畅对接的也尚未看到可喜的效果。我们应该努力开展解决日语教育专家、教师自身课题的研究。  1.重视学习者学习目的的重要性——在ICU领悟到的  担任初学者训练班和高级班(第二年)的经历,给我后来的工作莫大的启示。那是在一个叫做“visiting”的班上,我和学生一起参加了一个
唐代孟郊在《邀人赏蔷薇》中写道:“醉红不自力,狂艳如索扶”,让人想象一个不胜酒力的美女,醉得满脸绯红,求人扶助的情景。唐代卢纶的《春词》又讲:“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大意为喝醉了的人卧倒在树下,被落下的花埋没了一半,也是颇有意境。而实际上,现实中的醉酒可难寻这样的意境,一个醉鬼踉踉跄跄,又呕又吐,画风实在不怎么雅观。在首尔地铁上,半夜凌晨经常能碰见醉醺醺的上班族赶末班车的身影。海鲜市场饭馆喝醉
唐代的皮日休曾言:“亦由食鱼遇鲭,持内偶僎。”意思是口味常常调换一下,生活也会变得不一样。口味无国界,胃口有喜好,如果口味调换得过大,可能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每次回韩国老家,免不了被人提问:在中国吃得惯吗?这里面有一层意思,你这韩国胃,吃得了中国菜吗?  回想起来,还真有点不习惯,最不习惯饭桌上没有泡菜。韩国人常说,家中备有泡菜,心中方能不慌。从小到大,餐餐都会有一两种泡菜,只需一碗米饭和一碟
中国人常说一句话,酒不醉人人自醉,听起来话里有话。的确,“酒”很能让我们在饮用后表白出真实的自我。高兴时,我们借酒欢歌;低沉时,我们借酒消愁。总之,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有酒来相伴。有人说,它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召之即来,却是挥之不去。特别是我们孤独寂寞之时,往往第一个想到就是“酒”。在阅读许多外国名著后,笔者发现一些外国名人对葡萄酒的见地却与我们有着不同。下面看一看外国人眼中的“酒”,有着怎样的地
早期去美国务工的华工离不开三把刀,第一把是剪刀,第二把是菜刀,第三把是理发刀,通过利用这三把刀,他们在美国发展起了洗衣业、餐馆业和理发业,为自己开辟出一条条新的生存之路,其中通过“菜刀”发展起来的中餐馆,可谓一路镌刻着早期旅美华工生存的艰辛。  1848年1月,美国水车匠约翰·马歇尔(John Marshall)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亚美利加河流域(American River)发现了金矿,消息一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