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第二课堂改革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第二课堂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积极引导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改革应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整合校内校外两线实践资源,设置能力导向、职业定向、就业去向课程体系,分适应导航阶段、情商培养阶段、创新创业阶段、就业能力提升阶段实施,推动第二课堂建设改革,形成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第二课堂培养体系。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 本科高校 第二课堂
  [作者简介]刘奇(1979- ),男,四川泸县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与服务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重庆 40006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服务类本科专业‘两线三向四段制’第二课堂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308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05-0041-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有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开展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助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涉及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方方面面,而人才培养是转型中的核心要素,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起着指导作用。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与改革,逐渐成为构建体现应用技术型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切入点。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第二课堂改革的重要性
  第一,是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趋势。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社会职业岗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对技术应用、开发创新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改革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把能否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必须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维度加强教学建设。高校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逐渐重视第二课堂在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是整体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现实必然。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是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是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的实施平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互融通,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机整体,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第二课堂培养体系已成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
  第三,是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迫切需要。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概括为两个方面: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是指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岗位技术技能,综合能力是指思维、沟通、观察、组织、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可迁移能力”。实践证明,第二课堂主要完成的行为养成、情商培养、情操陶冶、人格塑造、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创新实践等非智力开发,是决定学生在未来职业中能否成功的关键。据《2014年教育蓝皮书》数据显示,重点本科高校初次就业率为75.5%,地方本科高校初次就业率为75.4%,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为78.1%,地方本科高校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已成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第二课堂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一)改革研究现状
  理论研究方面,提出高校第二课堂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遵循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结合、趣味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相结合的原则;提出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建立动态的活动课程体系,以专业技能竞赛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等。
  实践改革方面,许多地方本科高校进行了积极探索。如黄淮学院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了《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构建“实践 创新 创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必须获得10个创新学分才能毕业;乐山师范学院加强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建设,构建了综合类必修活动课程、综合类选修活动课程和专业类活动课程三大课程模块,实践探索了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活动课程实施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二课堂作用挖掘不够深入。传统上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多是在第一课堂的框架下进行的,第二课堂通常被认为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缺乏从整体构建育人体系的视角设计第二课堂,导致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出现表面化、功利化、娱乐化,进而被边缘化。从服务于学生培养模式的作用上看,第二课堂本身所具有的参与自主性和教育隐蔽性等特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优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两种没有相互隶属关系的独立的教育组织形式,重新定位两者关系是整体构建育人体系的前提,学校教育必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制度建设、政策支持、组织体系等方面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共同为学生施加影响力。
  2.第二课堂体系构建不够完善。第二课堂活动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有效衔接,活动课程设置的能力导向、职业定向、就业去向体现不够,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支持定位于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高等学校实行综合改革,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培养技能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在地方本科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改革中,要进一步拓展第二课堂的功能,根据本科专业学生能力标准,研究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中哪些属于第二课堂的培养内容,重点研究和挖掘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语言、沟通、合作、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为刺激企业R&D的投入,各国政府制定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对发达131家激励企业R如投入的最新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针对我国现行K&D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进
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2010年贵州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7~19岁儿童青少年身高数据的分析得出:(1)根据贵州省情采用定基比法预测贵州省儿童青少年身高具有现实意义;(2)绘
本研究是对乒乓球教学多媒体CAl课件进行开发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对课件制作的每个环节的分析和教学实验中教学效果的对比,找出乒乓球多媒体CAl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和应用途径
本研究通过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体能与职业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因子,以及通过何种途径的锻炼能更好的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
辽宁省服务学校成立于1985年,是一所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的省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辽宁省唯一一所隶属于辽宁省商业厅,为第三产业培养中等管理和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学
通过研究表明,我国学生体育竞赛体制因推行体育举国体制而具有鲜明的特点,学训合一和学训分离并存是其主要特征;指出了影响学生体育竞赛管理体制的诸因素,主要包括管理结构单
伴随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日趋需要大量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而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责任:根据现今中职学生的状况.如学习成绩
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治疗济南市中心医院(250013)张书元张峰上消化道异物多为误食所致,少数为内源性异物-胃结石。较大的异物可滞留于食管,多数可通过食管进入胃腔。异物的种类很多,国内多
独立学院民办的性质,使得它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雇佣—被雇佣"的经济关系,对于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也更注重利益与效率,而忽视两者之间存在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
[摘要]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制度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提升校企合作育人质量、发现校企合作办学问题、深入理解企业用人需求、评价校企育人收益。校企合作评价制度的建立需要从时间、空间和价值维度提炼观测点和形成评价标准,具体策略包括以评价为手段的文化共建,建立评价工作机制,形成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评价方式,关注评价的反馈意义,形成整体推进。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评价制度  [作者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