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乐章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s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在不少同行人心中成为一个谜。他是如何坚持教育改革八年,使一个几乎被撤销的学校走向辉煌?他又是怎样使极普遍的厌学现象在杜郎口中学减少到最低程度?这个在农村中学成长起来的普通校长,究竟有什么管理高着儿?
  解读崔其升必先了解他的生命价值观。“大道自然”,一个将生命乐章弹奏得如此铿锵有力的人,一定有着对生命独特的理解。
  
  拼搏,奏响生命的乐章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崔其升用自己的行为阐释着这一人生哲理。
  有人说,崔其升是个不要命的人。的确,在学校里最忙碌的就是崔校长。很难想像,一位事务缠身的校长,能做到一学年听课逾千节。然而,崔其升就是这样拼命地工作着。他曾经是学校教师中的“补丁”,前些年教师紧缺,如果有教师休产假、意外伤亡或者生病,崔其升就冲上前,在一线代课。他曾上过物理、历史、语文、几何等课,他教的课成为学生的最爱(学生的成绩在本校也最好)。每间教室都是崔其升的办公室,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吃饭往往只有3分钟的时间,而身患糖尿病的他,每天早晚需自己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
  崔其升还是一个不计得失的人。这些年来,给教师发教学奖金,崔其升没领过分文,就连县乡发给他本人的奖金,他也买成茶叶、月饼等分发给教师。当教师或学生遇到困难时,崔其升都是嘘寒问暖,竭尽全力帮助……
  这些都被教师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崔校长成为大家行动的楷模。崔其升说:“我认为队伍不单是管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带出来的。”学校由过去人心浮动到现在众志成城,证实了这一点。“工作着是美丽的”,当崔其升用自己无条件的付出面对挑战时,生命必然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改革,赋予课堂以生命色彩
  
  一位哲人说,教育具有开发人和窒息人的双重功能。
  窒息,表现为种种令人愤懑的现象:教师受制于分数,扮演着警察兼保姆的角色;学生起早贪黑埋于题海中,俨然成为知识的容器。
  窒息的结果便是永无生路。教育走到这里,何去何从?怎样改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状况?……崔其升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基本主张。比如:他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把学生看做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教书不育人将失去教育的功能;“教育即解放……释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崔其升将自己的主张浓缩为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三个“一切”, 崔其升踏上了一条艰难的改革之路。
  1997年4月崔其升到杜郎口中学走马上任之际,正是这所学校以乱闻名且教育教学质量步入低谷之时。3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1998年春,初三年级一个曾经有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11名学生。全校一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仅为个位数。家长抱怨,教师情绪浮动,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体罚、变相体罚现象几乎天天发生。县里已将这所学校划入撤并学校之列。
  崔其升和校领导班子成员在认真分析学校的现状后提出,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的第一步即治乱建制。治乱必然要批评人、处理人,建制必然要规范人、限制人。个别教职工受到批评与惩罚后心存不满,开始到教育局告状。一年之间,教育局纪检组派人来校调查数次,但成为“被告”的崔其升依然不改初衷,他说,宁愿让人“拉下马”,也不能中止学校的改革。
  问及崔其升何以如此固执地坚持己见,他说:如果是非不分、奖惩不明,就不可能建立长久而稳固的教育教学秩序;如果不讲原则地息事宁人,所谓的稳定就只能是表面的、短期的。
  在治乱建制的同时,崔其升将改革的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
  
  ▲“三个标准”:以评价为突破口
  崔其升以改革课堂评价标准为突破口,使教师很快融入到教改的浪潮中。学校在 2000年提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标准:“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辩论热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2002年又提出学生要“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意为敢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敢下桌讨论”。2005年3月,学校一方面收获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如提出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智慧火花的迸溅和灵感的生发,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等),并对几年来在评价方面的尝试与探索进行理论上的梳理。
  “三个标准”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崔其升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只有尊重生命的课堂才有生机。根据这三个标准,学校又进一步提出三项具体要求:一是要求课堂气氛热烈、和谐、民主,要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串始终的课堂学习氛围。二是要求课堂教学形式多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男女生竞赛、擂台比武、讨论辨析等,都可以走进课堂。三是要求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参与。
  学校按照上述标准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人数除以班级总人数所得的比例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外,在考核中,实行课堂教学“一票否决制”,在课堂教学中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教师不能被评为优秀教师,他们将被取消本学期奖励,并停课整改。
  这三个标准的出台与实施给教师很大的触动,慢慢地,他们开始由单纯注重教师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自主的学。
  
  ▲“三课”、“三戒”:促使教师迅速成长
  所谓“三课”,即示范课、过关课、跟踪课。
  示范课,由领导班子牵头,骨干教师跟进,通过他们的示范,引导更多的教师走上课改之路。
  崔其升将全体教师都要上的改革课称为过关课。这一是说此关不好过,所有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二是说此关必过,不过则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跟踪课,由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对部分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有的放矢地指导,直到他们真正过关为止。
  在崔其升看来,改革必须是群体的行动,只有全校教师都走向改革之路,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持续快速地提升。
  与此同时,学校规定,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必须听课七节以上,班主任必须听课五节以上,教师必须听课三节以上。每周都有校委推门听课。学校还要求教师每天以学科为单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研讨,对上课情况进行“三评”(自评、他评、领导评)。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教师想不进步都难。
  在抓“三课”的同时,学校还实行了“一谈”“二警”“三停”的惩戒措施。所谓“一谈”,就是教师课堂教学第一次不达标,崔其升先与其个别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所谓“二警”,就是第二次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所谓“三停”,就是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该教师即被停课一周,专门听优秀教师的课,研究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学生的方法,由业务主任对其作专题辅导等。
  崔其升认为,惩戒的目的是推进改革,推进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许有的教师当时未必能体会到崔校长如此而为的良苦用心,可是,在其后的改革之路上,他们却慢慢地感受到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幸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思”: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们,每天写一篇拓展记录,录下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每周写一篇业务论坛稿,总结一周来的经验教训;每月写一篇论文,提升自己的反思成果,形成教育智慧。
  古语“三思而后行”,当反思成为习惯,“教学相长”必然水到渠成。
  
  ▲“三环节”: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2005年春,在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的引领下,崔其升与全校教师共同归纳出了“预习—展示—反馈”这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流程。这一流程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
  “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互启发,共同研究。
  “展示”环节的主角是学生,它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集体展示,原来一节课完成对三个问题的讨论,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现在多达几十种。学生互相鼓励,相互竞争,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氛围,改革有了持久的生命活力。
  “反馈”即学生进行反思总结,通过学生的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学习的情况。“兵练兵”、“兵教兵”,你追我赶,兵兵共进。
  “三环节”将学习演绎为“生命的活动”,把尊重与被尊重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我选择,我喜欢”……学生们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崔其升所领导的课堂教学改革带给他们的感受,这让崔校长深感欣慰和幸福。
   (编辑沙培宁)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01年9月,北京市部分小学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北京市教委领导在课程改革启动之初就已经认识到,课改的决策过程必须以科研为基础,管理者需要将决策过程作为科研过程,要在管理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创新,以适应和推动课改。为推动地方教育管理者尽快行动起来,从市、区县教委层面研究如何进行管理创新,2003年9月,北京市教委组织的“课程改革与管理创新”课题研究正式启动。历经三年多的不懈努力,课题组
一  故事发生在波兰。  上个世纪前半叶,腐败弥漫着整个国度,人们陷入虚无主义,深感一切都没有意义。这时在一些城市里,出现了贩卖“穆尔提-丙药丸”的猎鹰人。蒙古哲学家穆尔提-丙发明的这种药丸,能够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人们只要服用了它,就会获得安详和幸福,心满意足,而且认为以前辩论的问题没有意义。他们自认为是健康人,把那些质疑者视为疯子。  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它来自小说《永不满足》的虚构,作者是波
家长的困惑要由谁来解决?让老师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家长:儿子九岁了,很聪明,一些道理他也懂得很多,可就是管不住自己。课后作业经常不写,问他为什么也说不上来;有些东西跟他说过不要碰,他嘴上答应了,可还是会偷偷拿着玩;放学后说好要写完作业才能玩,可是他还是要玩到大人找再回家;看电视也是一样,明明说好了看完多少就关,可他却一次一次往后推;玩完的东西你叫他收拾,他嘴上答应可是就是不动……我不知道这
这套书的内容非常有趣,插画清新可爱,书中选择了你们日常生活中常遇到、感兴趣的话题,以有趣的方式给出了答案。通过阅读这些有趣的科学图画书,你一定能够增长不少知识。  《虫虫大变身》  一场春雨后,毛小呆出生了,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吃,然后开始不停地变变变!  《倒霉的狮子》  狮子觉得自己今天倒霉透了,好多好吃的在眼前晃来晃去,他却什么也没吃到,还落得一身是伤。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闪一闪亮晶晶》  
摘要:在“互联网 ”的浪潮席卷全球并给全球各行各业都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同时,现有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纷纷走向改革和转型。该文归纳了当前涌现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型“互联网 ”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O2O混合式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基于虚拟仿真实训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基于云环境多终端服务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通过分析各模式的特点、实践案例及其成效,发现各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
又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春天,我跟着妈妈到花鸟市场去赏花。刚踏入妈妈的老同学开的花店,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就钻入了我的鼻子。“好香!这是什么花呀?”我循着香味走了过去。  花盆里,几株兰花亭亭玉立,修长的绿叶随意伸展着,显得潇洒超俗。兰花的花茎上探出一朵朵黄绿色的花,有的微微低头,像个含羞的小姑娘;有的落落大方地扬起“脸”,调皮地“吐着舌头”;还有的像在赌气,把“嘴儿”噘得高高的。妈妈告诉我,这是
在我们口腔最末端的咽喉外壁两侧,各有一个扁扁的、桃子状的突起,这就是腭扁桃体,即我们常说的扁桃体。它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咽部和软腭之间。它不生病的时候,颜色和周围的黏膜一样,是水蜜桃般的淡粉色。  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几乎看不到扁桃体,因为,扁桃体那时还没有发育。半岁之后,扁桃体开始发育、增大,4岁到6岁时达到发育高峰,所以,一般情况下,10岁之前是扁桃体炎的高发期。随着年龄长大,人的扁桃体会渐渐萎缩
摘要:目前的高校管理充斥着以“规范”之名大量施行标准化模板、量化考核的指标。一旦这种规范到了无视现实的程度,就会在具体制定与实际操作中走向反面。高校知名度、美誉度直接源自教学与科研符合逻辑的影响力传导,对此的清醒认识是搞好高校管理的基础。笔者结合湖北某地方高校整20年的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经历,通过评述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原则性思考与建议,最后以结语形式总结为“五句话”。  关键词:教学科研管理
本文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中“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光的折射内容在光学部分的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延伸和拓展,又是学习透镜内容必要的知识储备.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而如何让学生清楚了解光的折射规律的同时能够准确的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初中物理课
(1.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郑州 450005;2.郑州市第三中学,郑州 450000)  摘要:基于高职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与现状,本文借鉴已在许多中学实行多年的“四步导学”教学模式,提出以“讲学稿”为核心的高职教学改革尝试,探索打造高职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四步导学;讲学稿;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