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殿请敲门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3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建受人膜拜,而古建修葺更是一门值得悠长品味的文化课。
  建筑大师梁思成风趣幽默,有次上古建筑维修课,一开口便说:“我是‘无齿之徒’。”满堂愕然,以为是“无耻之徒”。梁先生解释到:“我的牙齿没了,在美国装上这副假牙。因为上了年纪,所以装的不是纯白色,而是略带点黄,因此看不出是假牙,这就叫‘整旧如旧’,修理古建筑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焕然一新。”
  
  玄妙技法上青天
  历经沧海桑田的古建筑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历史文化,还是一种记忆和灵魂。“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现出它的宝贵。一座城就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和肌理,如果失去了对灵魂的有效修复,它会一病不起。”这是梁思成当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历朝历代,皇宫都有一个叫“样式房”的机构,承担着皇宫修筑和修复的具体施工任务。它的核心是一个雷姓家族,家族领袖叫雷金玉。
  1683年,康熙下令修复战火中被烧毁的紫禁城,精通木工的雷金玉入选,负责主体梁的修缮。与众工匠不同,雷金玉竟采用 “大材小用”、“偷梁换柱”、“拆东补西”等维修方法,把一些局部受虫蛀或腐朽的柱子锯掉,选取完好的地方用卯榫结构固定,或把没用的大梁拆下补到其他地方……康熙视察时,对地上一堆烂木块很是费解,问明情况后监工大怒,要治雷金玉的罪。康熙却不动声色地环视一周,竟没看出梁上端倪,木梁浑厚光滑,坚实牢固,不觉拍手称妙。
  康熙一向节俭务实,如此巧妙的手艺不仅节约修葺成本,在他看来,“随旧”的处理方式更能彰显衣钵传承的皇族气质,而非蓄意“生事”。于是,技艺超群的雷金玉被封七品官衔,食七品俸禄,从此誉满京城,修建畅春园后再修圆明园。70多岁去世后,雍正皇帝特地降旨由国家拨银通过驿站送其回江宁归葬,当时对建筑师而言,是一种极高的待遇。这或许是历史上“修旧如旧”最完美的案例。
  
  以修葺之名
  中国古建筑大多采用木质结构,那是地面以上的部分,而地底却是四四方方的青灰色大砖,亦称“金砖”。青砖是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质地密实,断之无孔,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故名“金砖”。金砖生产须经选泥、练泥、制坯、装窑、焙烧、窨水、出窑七道工序,每个工序又有详细分工,一块金砖的烧制,前前后后需要近两年才能完成,可见身价确实不凡。
  把砖埋在地底?当然是用于修密道了。这是大户人家常干的事。其实在建房初期,官宦权贵便早已命人挖好地道,为迷惑知晓者,常常命令挖两三条,美其名曰“聚财”,待到大半年或甚至更久之后,再以修葺房屋之名购买金砖,填补好其中一条通道的两壁,防潮防火。
  如今遗存在民间的金砖数量并不多,乡间一农户家有块乾隆砖,老农把其当做夏日冰箱,屋内阴凉,金砖吸了凉气,饭菜搁其上,隔夜不馊,收藏爱好者欲用冰箱一台和若干钱币交换,老农以为神奇之物,断然拒绝。
  修葺常常是为了掩饰某种目的而进行活动,从古至今便如此。天坛西侧有个“斋宫”,往往被人忽略。每年冬至,皇帝要到天坛祭天,祈祷五谷丰登。按古礼,皇帝须在祭天的前三天到斋宫进行斋戒。三天里不吃荤、不饮酒、不近女色、不听音乐、不理刑事,对于一向锦衣玉食、纵情声色的皇帝来说,无异于囚禁。于是,雍正便以修葺天坛为名,在另一侧新建一所斋宫,每逢祭天,先在宫中“致内斋”,到举行祭礼的前两三个时辰,才到正式的斋宫“致外斋”。二者的区别,便是黄色与绿色琉璃瓦。因为皇帝自命“天子”,既然是“天”之“子”到天坛祭天,自然不能妄自尊大,只好摒弃御用黄色,而用绿琉璃瓦了。
  皇帝为自己的娱乐用修葺找借口,百姓,偶尔也借修葺之机泄泄愤。故宫御花园里的“石子画”八大“匠作”之一彩绘门类,古建术语称马赛克,以彩色瓦片和石子填在砖雕花纹中,铺缀荷花鸳鸯、双凤花卉、三松友鹤等吉祥图案。可在万千富贵的图案深处,一幅民间气息的《怕媳妇》图显得尤为诙谐,几对夫妻,男的跪在木凳上,头顶油灯,妻子骑在背上表情凌厉,或是男子跪上搓衣板,头顶一条板凳,妻子一旁举棍痛责,惟妙惟肖。据说,彩绘师本是奉命填补园内掉落的“石子画”,不料“气管炎”的他在家被妻子奚落后,却见皇宫里女子对男士个个卑躬屈膝,心生不满,便在修葺过程中来了个“狸猫换太子”,在不显眼处选了幅吉祥图换画成自己的遭遇。
  
  谁动了我的神
   在中国,现存的古建大多为寺庙祠堂宝塔,因此令中国人对古建充满崇敬之心。
  “洲过县门前,醴陵出状元。”这是出自《一统志》里的民谣,但从隋唐兴科举千多年以来,醴陵并无一人中过状元。曾充任过同治皇帝的陵墓——惠陵的风水官廖鸿举便呼吁建一座起元塔,故意不封顶三日,他说:“须落三阵毛毛雨,人戴铁帽鱼上树。三事应验,才可刹顶。”不料那日中午细雨霏霏,时落时停正好下了三阵。大家叹服之际,只见路边奔来一人,双手举一铁锅遮头避雨。众人喝一声彩:“这人戴铁帽有了,鱼上树呢?”回头看,有个汉子想凑近看热闹,顺手把鱼挂在一棵大树的枝桠上。众人大赞:“了不得!廖先生真是妙算如神!”轰轰烈烈刹了宝塔顶。
  历数大小古建修葺事件,人们都会大摆礼仪,以避不邪之说。2008年3月23日,是三峡最大的移民“张飞”搬迁的日子,张飞庙,将被搬至长江上游距老庙32公里处。要完成这项工程可费了不少事,并非因为物品体积过大,重量太沉,而是没有谁敢动心中的这位神。
  据说答应搬迁的人早在几个月前就被做好思想工作,并天天吃斋饭,去上香。当日下午三点过,搬迁队在张飞庙前大放鞭炮,上过三炷香后用一块红布遮住张飞的头,挡住他睁圆的怒目,便回家吃晚饭了,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十点过,搬迁队的人手拿铁锹、踮手踮脚地摸黑来到张飞跟前,一边绑绳索嘴中一边念念有词,起抬后,旁人快刀割破公鸡喉咙,将鸡血撒在张飞原来落座的地方,众人才长长舒了口气,安心将其抬上了运送车。
  尽管这只是一场风俗仪式,但背后却暗藏着民间古建修葺的丰厚文化,就算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古建修复师,去没开放的区域,进殿前也总是先敲门。
  
  
其他文献
[开栏语]  工美院校里青春飞扬的年轻人,说他们是工美行业的未来也毫不夸张。不过现在,这些还未步入社会的新一代大多还是籍籍无名。但是也许就在明天,他们之中会冒出一个设计天才;也许很多年后,某一位会成为工艺大师衣锦还乡。然而在一飞冲天之前,他们的学习生活、设计理念、创意思想又是怎样?于是,借这一篇篇访谈,探寻“未来大师”鲜为人知的一面,鼓励他们在艺术之路上继续前行。这就是“新生代”开栏的意义。  在
又到一年万圣节,厌倦了大街上的游行作乐,是否想过一个不噪不闹的节日?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植物园是个不错的地儿。因为每年万圣节,这里便会出现一个只有在童话里才存在的村庄——南瓜村。  童话里的南瓜庄园  浅绿色的南瓜小屋、金色南瓜铺就的林荫小道,还有一个个圆南瓜做的风车……走进达拉斯植物园里的南瓜庄园,眼前的南瓜数量比你这一辈子见的南瓜都多。尽管离万圣节还有些时日,但因为德克萨斯州纬度较低的原
“生活,如同时光中的一把座椅。”  走进爱恩喜实木家具公司,这句话映入眼帘。与其他的家具店不同,这里没有浪漫的情调,没有华丽的装饰,更像是一间木制的作坊,整齐安静地摆放着各种实木家具,简单地低调着。  随着木梯的吱呀声上到2楼,宋智林热情迎来,招呼我们坐在环桌的木椅上。他身着暗红色棉衣,外面套一件白色马甲,脚上穿一双柔软舒适的棉鞋,很随意地窝在木椅上。看得出,他很享受这充满木头气息的房间  尊重每
每一门手艺大概都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视自己的手艺为一种涉及灵魂的东西。在钟表制造业,这个人就是菲利普·杜佛。他一年只做十几只表,却是世界上最好的纯手工机械表。  车子在一座石头结构的房前停下,前门有些破败,一块小小的黄铜牌子上写着“菲利普·杜佛,制表师”。听到声响,穿着白色工作服、白头发、白胡子的菲利普·杜佛从工作台前起身,前额戴了一个小型放大镜。  工作室不到100平方米,摆满了各种制表的机械和仪
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土的艺术空间是别处的生活。  在员村红专厂,穿过城中村雨后略带泥泞的小路,从窄小的行人入口一拐进来,身心倍觉清凉:巨大的老榕树在雨后轻舒枝叶,间或还听到了久违的鸟叫声。我放慢脚步寻找红专厂E15,面前赫然出现了一间上世纪50年代的苏式厂房,门口还摆放着工厂废弃的重型机器,以及画家方土从各地搜寻回来的石雕。  很多来往的行人和衣着摩登的模特在围观拍照,这就是方土在红
50多年前,雨丝游荡的意大利北部小镇卡斯泰卢基奥,埃内斯塔·帕索蒂(Ernesta Pasotti)骑着她的小摩托从条条小巷中穿梭而过,兜售自己缝制的雨伞。她的丈夫就是这个家庭小作坊的另外一位员工。50年后,帕索蒂有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聚集了百名员工,却依然守在曼托瓦这个乡村小镇里,不做网销,甚少宣传,只在全球几十个国家最有声望的店铺中零售。在时尚王国意大利,帕索蒂带着意式贵族般的慵懒,以年
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地区,油纸伞都大不相同,伞面图案反映着人们祈愿与历史环境。辛亥革命后,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倡导国货运动的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推广国货销售和旨在改进国货生产结构的运动也不时出现,各式各样倡导国货的活动更是层出不穷。至上世纪20年代已发展成相当规模的全国性活动,30年代初期活动更到达顶峰,在当时人们将这一社会运动正式称作“国货运
在美国,从你动手制作葫芦艺术作品开始,你就是葫芦艺术家。    1778年,英国探险航海家库克船长第一次发现了夏威夷群岛,他在自己的北美航海日记中写道:“在我们临近或离开三维治岛的时候,每次都有好多戴着面具头盔、划着双体木舟到我们船边迎接或送行的土著勇士,场面滑稽可笑,充满了化妆舞会的感觉。那种面具是用一个大葫芦制作的,在葫芦上雕刻出眼睛和鼻子的洞口,葫芦下巴上粘着棉布条,像飘动的胡须……”  可
首饰的价值不仅仅依靠昂贵的材质来实现,设计新颖出众、工艺独特精湛,也能点亮眼球、赢得青睐!4个80后首饰设计师妙用传统工艺、以匠心独运的原创设计,带来了“饰”界新风尚。     越简单越浪漫    于赢南  y.u.品牌创立者、首席设计师  出生于198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与设计专业。2009年,在上海创立了原创设计师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岁末新桃换旧符,农历春节已历历在望。春节乃一岁之首,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而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逢此佳节自然不能缺了礼数、少了礼物……  泱泱中华有“礼”有“节”  身为“礼仪之邦”的子民,“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