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拼音教学的几点尝试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qv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学讲普通话的工具,但传统的拼音教学却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挥网络的功能,巧妙地利用网络资源,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拼音教学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拼音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巧用动画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以此为背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把学生带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在教学《anɡ enɡ inɡ onɡ》这一课时,播放动画芳芳和明明、小红带着心爱的风筝尽情地放着,长龙风筝和老鹰先飞上了天空,(风筝在做动画的时候为它们绘上眼睛,这样可以增加情趣,更吸引孩子)小红拿的是小蜜蜂的风筝,它可着急了,大声喊着:“等等我,等等我!”(设计动画时让小红手中的这只小蜜蜂风筝上下移动,以突出着急的样子,这一动态引得孩子们都哈哈笑,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为下面情景儿歌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巧用课件化难为易,揭示拼读规律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一些拼读的规律和字母字形上的相似如果单纯依赖传统的教学法,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拦路虎制作成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让其化难为易。如在教学《jqx》时,我抓住学生爱听故事地心理,依托教材中的故事形式导出儿歌:“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眼镜就摘去。”在上述教学中,我通过运用课件,让书本上静止的图画动起来,使其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故事性,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可以牢固地掌握规则。
  三、游戏巩固,强化训练拼读
  教学之余,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下载或自主开发一系列的有助于拼音学习的小游戏,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里,自己动手“玩一玩”“敲一敲”,让学生玩中巩固拼音,效果非常好。
  (一)游戏《小小电影院》。如在教学《z c s》这一课时,我把书上29页的插图制作成看电影的小游戏,引导学生看图之后,开始看电影:“今天天气真好!
  祖父忙起床给心爱的花草洒水,妈妈对着镜子扎起了小辫,显得特别漂亮;小芳对妈妈说:“您去上班吧,今天我来擦窗!”妈妈和祖父高兴地笑了。”下方出现备选音节:zǔ zú sà sā zā zǎ cā sā 当“电影”放到标有下划线的字时,点击鼠标选择音节,选对了,出现画外音:“嘿嘿,你真棒!”选错了,则鼓励你:“不要灰心,继续努力呀!” 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幼小的自尊心,又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二)《小小音响师》游戏。如在教学《anɡ enɡ inɡ onɡ》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让学生巩固拼读。讲解规则:“同学们,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音响师吗?那么,你先要熟悉各种物体的声音,仔细听清播放的声音,用鼠标点击相应的图片。”媒体拼读:“donɡ dinɡ kuanɡ wenɡ honɡ danɡ”这样反复练习,学生很感兴趣。
  (三)射击游戏。把教材中常用的音节列出来,我在教学中,把这个部分的内容做成了打气球的射击游戏:媒体拼读,学生用鼠标点击媒体所拼读的音节,如果点对了,一个大气球便“啪”地被射中了,如果点错了,画外音:“再听一听!”媒体又播放一次。
  四、运用电教媒体,指导书写。
  (一)、认清字形。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我将图片和字母通过课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在教学“j”时,播放小孩搭积木的图片,媒体播放字形口诀:“i加左弯jjj”;在教学“q”时,先出现字母“p”,然后设计动画让“p”转身,媒体播放口诀:“p字转身qqq” 。
  (二)、明确位置。在字母书写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鼠标把字母往四线格里拖一拖、放一放、比一比,找到字母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位置。这样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不着教师过多地讲解和强调了。
  (三)帮助记住笔顺。在字母书写教学中,将字母的书写做成了动画。先通过动画的演示,画外音:“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写得好!”学生看清了字母书写的笔顺,并熟记于心。
  以上是笔者在拼音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所做的点滴尝试,通过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实为教学中的一根好拐杖,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控制网络资源使用的“度”。
其他文献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我们应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题—阅读教学,应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期刊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更谈不上自主了。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尝试:  一、印发课前小研究,让学生充分预习、做好铺垫。  抄来算去,机械重复,无价值的作业,孩子们十分反感;有创新、有价值的作业,孩子们却十分喜欢。在学习《
期刊
写作与阅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正如鸟儿的双翼,缺少其一则不可能在蓝天上自由翱翔。高效的阅读教学离不开扎实地进行“写”的训练,那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该如何有效落实“读写结合”呢?这里,谈谈自己粗浅的一些看法。  一、树立意识,明确训练目标  1、课堂上要树立有效“读”的意识。杜甫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材正是学生学写的典范,只要扎扎实实地读,就一定能轻轻松松地写。小学阶段教材中的很多篇
期刊
(一)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首先是一篇微型小说,人物:两个病人,情节:见死不救。最有特色是欧亨利式的结尾,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令人回味,发人深思。每个读者,包括我们的学生,第一次读的时候对远窗病人看到一堵光秃秃的墙都会感到意外,因为作者有意渲染了窗外的美景,吸引着远窗病人,也吸引着我们读者,不知不觉中窗外的美景成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当我们读到文末的时候,和远窗病人一样发出“呀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练习,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中年级,是学习习作起步阶段。因此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乐于读书,乐于动笔,提高习作能力是我的目标。  一、仿写,习作有章可循。  在进入三年级语文课中,我们经常在挖掘教材的上下功夫,寻找语言的训练点,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然后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学科。仅仅靠课内的学习是不够的,课外的阅读,作业的拓展很重要。通过作业的拓展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建立高尚而尊严的人格;同时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出学生更高昂的学习兴趣和拼搏创新的动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布置拓展作业的。  1、走进自然,当一个小小“摄影家”  在教学一些优美的写景文章
期刊
新课标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是多元的。因此,应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呢?  一、注重课内文
期刊
在教育教学中,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怎样全面有效的教育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呢?这是我长久思考的一个问题,以下是我多年工作的一点感悟,我认为有必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明确一个核心  语文教学大纲2011修订版明确,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教学手段也可因教师风格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我们语文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让他们热爱祖国语言
期刊
“村村接话本,处处有诗才。”朱熹的诗句道出了生活中到处都有创作的素材,即艺术的美在眼前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中。2013年的厦门中考语文试卷,也让我们嗅到了不一般的文化味道。  一、整体感知——看文化  首先,就试卷语文基础知识部分,我进行了简单的归整,发现许多题目都饱含文化味。如第2题古诗填空占到15%,这不仅仅是命题者的别具匠心,更是符合《新课标》的中心内容,充分彰显课改特色和创新精神。  二、分门
期刊
写作是以我笔写我心(即写我的生活、我的空间、我的感受、我的理想等),要有真情实感,而许多学生一听作文,就吓得唏嘘不已,那么,初中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呢?针对问题,谈谈解决初中生写作难题的做法  一、以读促写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做法有三:即“读一说一写”。  (一)适当介绍一些课外名著或者报刊杂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