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CHB患者血清、肝组织的病毒因素与肝脂肪变性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5年确诊为CHB并行肝活组织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肝脏病理中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分为脂肪变性组和非脂肪变性组,采用倾向值匹配法校正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后,比较肝脂肪变性与病毒因素的关系。数据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874例患者纳入研究,男690例,女184例,平均年龄(37.0±10.1)岁,病理学确诊的肝脂肪变性发生率为30.9%(270/874)。通过倾向值匹配法对脂肪变性组和非脂肪变性组进行匹配,共240对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前两组年龄、性别、BMI、TC、T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后脂肪变性组及非脂肪变性组在血清HBsAg效价、HBV DNA、HBeAg阳性及肝组织HBsAg、HBcAg染色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脂肪变性组(F1)与中、重度脂肪变性组(F2~F4)的血清ALT、HBV DNA、HBsAg效价、HBeAg阳性及肝组织HBsAg、HBcAg染色强阳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1组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平均秩分别为129.9和128.2,高于F2~F4组的105.9和1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脂肪变性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呈负相关(r=-0.183,P=0.005),与纤维化分期也呈负相关(r=-0.150,P=0.020)。
结论CHB患者血清病毒相关指标与肝脏是否脂肪变性及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无关,肝脂肪变性不影响肝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随着脂肪变性程度的加重,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反而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