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一大就发胖,有救吗?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确定环境是否安全时,动物会增加进食,人也一样。不知不觉,就多吃下一份牛排两杯红酒三球冰淇淋四五十根薯条。然后就裤带渐窄人痛悔。累个贼死,还生生累胖了。老板走过瞟一眼,以为这身肉是闲出来的——看君尚有余力,要不,再加一成工作量?
  壓力不仅会致癌,而且会致肥。过劳死与过劳肥,对现代人而言,简直说不好哪个更可怕些。工作压力一大,肥胖发生率高出73%,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埃里克·布伦纳追踪上万人研究19年,得出这条恐怖结论。



  工作压力大,那么辞职总可以吧?不行,辞职后工作压力倒是小了,可金钱压力就大了,一样致肥。2011年,牛津一项研究比较了挪威瑞典等高福利国家和美英澳加等自由市场国家,发现虽然富裕水平相仿,自由市场国家的国民肥胖人数足足多出三成,为什么呢?为钱所困,为不确定而忧呗。自由是有代价的。自由了,风险就大,就得为自己多负责多打算多操心多烦恼,压力也就大了,肥肉跟着来了。德国同样发现金钱压力致肥,普通德国人11%肥胖,欠一屁股债的德国人25%肥胖,风险直接翻了一番还多。
  为什么压力大就会胖?因为在压力下,人会多吃许多,而消耗没那么大。如今的脑力工作,一做就教人饥肠辘辘,原因是大脑挑食,只肯消耗血糖,不肯动用脂肪。血糖一下降,大脑就着急能量不够,于是发出“好饿好饿”的信号。然后人的直觉反应就是翻箱倒柜地找高糖高油高盐的零食,吃下肚后血糖急升,大脑解除警报,人才松一口气。
  新的问题又来了,大脑消耗不掉零食转化成的全部血糖怎么办?剩下的血糖有两条出路,一部分去肌肉里合成肌糖原,一部分转成脂肪存在全身上下。假如平常锻炼不够,身上没几块肌肉,好了,肌肉那边存不下,就全变脂肪。特别是零食高糖高油时,把胰岛素刺激得大量分泌,更会促进脂肪合成。
  怎么办?第一条办法,别吃。不要相信自己的本能反应——当身体渴望垃圾食品时,其实身体并不缺能量,贮存的一大堆脂肪还没动用呢。忍无可忍,从头再忍。实在饿得难受,稍稍吃点健康零食,沙拉苹果酸奶绝对好过蛋糕饼干巧克力。健康食品之所以“健康”,就在于它能缓慢释放血糖,让血糖保持平稳,而非急上急下。另外,三餐尽量低脂肪高纤维,多吃点杂粮,少吃点白米精面,也有助于减少血糖波动,不让大脑饿到抓狂。
  第二条方案,增加睡眠。压力下,人往往睡眠减少——有时是为了赶工而开夜车,有时纯粹是翻来覆去睡不着。睡眠少了,人体内分泌也会变化,抑制食欲的瘦素变少,增加饥饿感的“饥饿激素”增加。法国研究显示,如果连续两天每天只睡4小时,饥饿激素水平直接增加一倍,于是胃口大开,再加上睡得晚没事干,吃夜宵的几率就高出许多。马儿跑,马儿也吃了夜草,结果就是一匹肥马。
  第三条办法——靠有氧运动来“喂饱大脑”。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加里·亨特发现,做完一堆难题后,先去跑步机上快跑15分钟再吃披萨的人吃得更有节制,平均比没跑步的人少摄入100大卡。短期高强度运动迫使身体把糖和乳酸释放到血液中,结果虽然没吃东西,但血糖一样升高,大脑也就不那么觉得 “饿”,不会狂叫着“我要吃我要吃”了。研究还显示,压力下人心情焦躁,为了缓解心情,本能地就想吃东西。然而,要想心情好,除了吃,还可以跑。运动一样能缓解焦虑,提升心情,而且运动强度越高效果越佳。跑到累瘫,心情最好。
  总而言之,要是办公室宽敞到足以摆下一个跑步机固然好。要是没有条件,在大脑拉警报时,起身走动一下也行。当你觉得饿时,照照镜子,捏捏肚皮,告诉自己不要误信大脑的错误警报,腰上肥肉才是现实,起来跑两圈吧。
其他文献
我的朋友说起她如何学会开车的经历,听起来颇值得女孩子深思。  她说那一年她和男朋友的感情产生裂痕,常常刚出门5分钟就大吵不止,有一日他们正去往新开的商场,路上又因小事发生争执,那男人踩紧刹车,指着鼻子让她“滚”。  她花1个小时50分钟走回家,到最后狼狈不堪,高跟鞋捏在手上,脚后跟破了一层皮,汗水和眼泪一起流到嘴巴里,咸得生涩。  这后来的一个月里,她告别感情,整理自己,月底时就能把车开得飞快,而
期刊
历史总是惊人(其实并没惊到谁)的相似。  2016年12月15日晚上,我感觉自己要死了。从下午持续到晚上头越来越疼,伴随着视线范围出现一片高光,天擦黑以后以半小时为一个轮次秩序井然地哇哇大吐,吐到胆汁干净的时候我想必须得就医了。已经是晚上9点多,找了朋友送我去医院,丈夫在家陪女儿。  到了急诊室,做了各项检查,说是脑痉挛,并不是我之前设想的脑瘤脑癌这等绝症,乖乖跟随护士去打止疼针。7岁那年跟我女儿
期刊
从小到大,遭遇过被嫌弃、被背叛,也遭遇过被整个团队的人排挤,被人误解就更是家常便饭。 一开始我会努力地解释,甚至试过刻意讨好别人以求被善意相待。结果,却发现没有作用,于是我干脆沉默不语,选择用行动去证明自己。  有人说,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有人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随着工作年头的增加,交友的圈子越来越广泛,自己的爱好也多,时常和不同的人玩在一起,照样会被人说“花心”,我也习惯了,从不辩解。但我
期刊
安装了一年的空调突然不制冷,大热天的,赶紧打客服电话找维修人员。跟负责我们片区的维修工商量,约好后天傍晚6点左右上门。可第二天中午,维修工突然打来电话:下午在家吗,能不能先修你家的?他解释说,他到了附近小区约好的人家,结果上门发现没人在家,扑了个空,太不靠谱了。虽然很同情他,也希望能尽快解决空调的问题,但远在公司的我表示无能为力。  到了约好的那一天,怕他到得早,特意请假早点出门,5点多就到家了。
期刊
1  里克·海恩斯是技艺高超的手艺人,对此他并不否认。他还自认是这个行当中最聪明的人。他干活儿一向事先策划周密,警察那儿根本没有他的资料。他的方案总会成功,因为这些方案简单、直截了当。  这会儿他步履轻快地穿过大厅,身材高大健美,穿着无可挑剔,手里拎着一只磨损的公文包。他走进顶点财务公司设在四楼的办公室,随手关上门时正是午间时分。他早就预料到那儿情况如何,也知道该怎么做。屋里只有一个头发花白的矮个
期刊
Amazon Go(亚马逊免排队商店)开始试运行了。  这是个没有收银台的超市,从货架上拿下什么东西搁包里,就有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识别出来,自动放到自己账号的购物车里,出门的时候自动结账。  拿起东西就走,便利店真正变得便利。  在不远的未来,超市收银员,卡车、出租车、不管啥车的司机,以至于某些律师和医生等专业人士,这样的工作都会被机器取代。  很多科幻小说都只是对科学的幻想,没有意识到科
期刊
“能在地铁旁边有一个小房子,有一个对我好的爱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买得起商场里的裙子,可以放开肚子吃火锅。”  这是6年前一个住在 300 块钱出租屋里的女孩,阿妹的梦想。当时的我告诉她,这不叫梦想,哪有这么俗气的梦想。  6年后,在上海,如她所愿。  跟阿妹一起看着黄浦江的夜景,恍若隔世的感觉。眼前的这个姑娘,一袭长裙,褪去了当时的稚嫩,多了一分知性美。聊起她的梦想成真,看着她笑脸如花,自信地品
期刊
19世纪的俄罗斯贵族,要万里迢迢去法国,学一口硬邦邦的巴黎贵族口音,才有脸面回莫斯科或彼得堡。剧作家萧伯纳的《卖花女》改编成电影后由赫本主演,讲一个卖花的底层少女通过学习贵族的口音伪装进入上流社会。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口音标签和随之而来晦暗未明的地域奚落司空见惯。如果你不懂这种符号化的具象意义,最好的参照样本便是每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各种语言类节目。上海口音通常出自小里小气的精瘦男子,山东口音则经
期刊
和煦的3月仿佛是属于女人的:景区为女人免票,电商为女人打折。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却在印度洋上来了次现实版的奇幻漂流。  我以前没有驾驶过帆船,船长手把手教我:帆摆正位置,灵活掌舵,对四维风、海浪、洋流的变化灵敏应对,驾驶者需要安静下来,感受自然,深层地感受,与其顺应。耳边呼啸的风的来向、帆在风中的张力、船翻过一个浪冲浪下行的方向和阻力……一切都要让自己的感觉与大自然融合、和谐。  我很喜欢驾驶
期刊
这些年来关于牛奶、奶制品,任何奶的话题,可以用一句弹了多少年的老调概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且人言纷纷乱如麻,曲儿小,腔儿大。为人稍微差点主意,真是无所适从。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普通的白色牛奶被弄得百变千幻,名目繁多,在中国的心里胃里占了这么重要的地位,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想一想,好像人人都想说点什么,又不知该从何说起。如果一样东西被赋予了不该有的地位和身价,被压扁变形并不奇怪;将现在加诸奶制品
期刊